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去白细胞细胞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输血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细胞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输血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去白细胞细胞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输血 红细胞悬液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技术(TCT)在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1386份标本的TCT检测结果及病变者的病理学结果。结果1386例中TCT检查出宫颈鳞状细胞呈阳性者有257例(18.54%),其中ASC-US有87例(33.85%)、LSIL有74例(28.79%)、HSIL有59例(22.96%)、ASC-H有24例(9.34%),SCC有13例(5.06%),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10%、82.43%、89.19%、83.33%、100%。结论在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应用细胞学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技术 宫颈鳞状细胞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活检病理与细胞学结果间相关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7例妇科门诊诊断为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和细胞学检查,根据宫颈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和细胞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57例患者检查结果为涂片阳性,其中ASC-US的患者比例6.5%、ASC-H患者比例9.1%、HSIL患者比例2.5%、ISIL患者比例2.5%、AGC患者比例3.9%。经过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可知,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患者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5例,AGC患者7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基本吻合。结论宫颈活检与细胞学检测效果比较明显,能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进行诊断,将两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优势更显著,能及时发现原位或者上皮细胞的异常现象。

  • 标签: 宫颈活检病理 液基细胞学 检查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细胞学(TCT)与宫颈活检在病变检出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参与细胞学检测患者1821例,另选同期采用宫颈活检检测的15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阳性病例则对其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予以深入观察,就两组负荷率予以比较。结果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测,其阳性率为11.73%,其符合率为59.41%;而采用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其阳性率及符合率分别为8.61%、64.23%。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检测二者结合应用,相互辅助,检测符合率高,可更好服务病人,尤其是是女性宫颈疾病检测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宫颈活检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营养输注与科学化管理。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需要接受输注胃肠营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五组,每组患者40例,并对其输注的滴速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按照不同的输液器和不同配方组合的方式将其分为5组,并通过不同输注速度进行对比,其中第三组的输注的滴速最快,在150ml/h时滴速达到87min,其次是第五组,最后时间段的滴速为82min,由此可见不同输液器和配方组合后的输注滴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输注设备和输注溶液的不同,滴速和滴系数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因此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有利于保证输注的安全。

  • 标签: 胃肠外营养液 输注 科学化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红细胞稀释和等渗盐溶液进行红细胞计数的统计学意义。方法从某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其中男生10名,女生10名)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分别用传统红细胞稀释和等渗盐水两种稀释进行红细胞计数,并将男女生的两组数据分别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意义的比较。结果传统红细胞稀释和等渗盐溶液进行红细胞计数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等渗盐溶液可以替代传统红细胞稀释

  • 标签: 红细胞稀释液 等渗盐水 计数 采血
  • 简介:报告1例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36岁。因“全身散在浸润性红斑、紫红色斑块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硬币至核桃大小的红色、紫红色斑块,浸润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左侧睾丸肿胀。经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损害
  • 简介:目的总结肝脏孤立性髓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Gd-EOB-DTPA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12日。影像学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化特征、继发表现。记录手术治疗情况、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示右半肝s7段探及范围约24mm×19m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动脉相迅速增强。腹部CT检查:平扫期右半肝团块状稍低密度影,CT值为34-64HU,边界清楚,邻近肝脏包膜无明显外凸。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包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肝右动脉后上段分支走行;门静脉期包块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肝实质,CT值为77-102HU;平衡期包块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为41-98HU。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内可见增粗血管影走行;门静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毗邻,邻近肝右静脉受压移位改变。Gd-EOB-DTPAMRI检查:右半肝稍长T。、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质成分及出血、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强化减低;肝胆期呈低信号,包块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毗邻,肝右静脉呈受压移位表现,肝脏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表现。完善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 标签: 肝脏肿瘤 髓外浆细胞瘤 断层成像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TCT阴性病例进一步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分析,提高临床对宫颈病变的识别能力,降低漏诊率。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TCT筛查阴性病例691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结果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691例TCT筛查阴性病例中,慢性炎症623例(90.16%),CIN130例(4.34%)、CIN221例(3.04%)、CIN37例(1.01%),宫颈癌7例(1.01%),尖锐湿疣3例(0.44%)。结论基薄层细胞学筛查有一定假阴性病例,且存在高级别病变乃至宫颈癌漏诊,临床医师不能忽视,且物理治疗前行阴道镜检查是必要的。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阴道镜检查 假阴性率 宫颈组织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封管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48例普外科术后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50U/ml的肝素盐水封管,实验组采用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和术前、术后血凝常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管道堵管发生率和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替代肝素盐水。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封管 肝素钠 生理盐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liquid—basedcytologictest,TCT)对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724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1362例进行TCT检查,1362例进行巴氏涂片检查,细胞学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活检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的宫颈病变检出率,以及与阴道镜活检组织学诊断符合率。结果TCT组宫颈病变检出率14.10%(192/1362);巴氏涂片组宫颈病变检出率9.18%(125/1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提高了脱落细胞诊断疾病概率,可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的首选指标,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巴氏涂片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康复新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发热,体温〉39℃,予口服布洛芬混悬剂退热,髓病毒抗体证实为EB病毒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加康复新10mE口服,3次/d,治疗10d。观察2组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充血肿大改善及血常规、异常淋巴细胞改善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10d后,在扁桃体红肿及分泌物消失时间、发热时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因服药困难未完成治疗。结论:口服康复新可以缩短发热、扁桃体充血肿大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 标签: 康复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