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注与科学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注与科学化管理

郭翻爱王晓丽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胃肠血管外科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液输注与科学化管理。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需要接受输注胃肠外营养液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五组,每组患者40例,并对其输注的滴速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按照不同的输液器和不同配方组合的方式将其分为5组,并通过不同输注速度进行对比,其中第三组的输注的滴速最快,在150ml/h时滴速达到87min,其次是第五组,最后时间段的滴速为82min,由此可见不同输液器和配方组合后的输注滴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输注设备和输注溶液的不同,滴速和滴系数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因此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有利于保证输注的安全。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液;输注;科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335-02

目前主要通过静脉内输给的方式进行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注,但是在实际的静脉压输注过程中采取1ml=20滴的标准进行输注发现,预计的输注时间和实际完成的输注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1],为保证输注时间的准确性和静脉营养治疗的安全性,本文需要采取试验的方式对输注的滴系数进行核算,为临床输注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抽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需要接受输注胃肠外营养液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五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38.9±5.8岁,五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选择1只一次性的7号针头的输液器,4个一次性的7号针头的静脉营养袋,2瓶容量为250ml塑料瓶装的生理盐水溶液,3份由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组成的静脉营养液,1个精密度较高的输液泵。

1.2试验方法

第一组取一瓶容量为250ml塑料瓶装生理盐水溶液,根据相关的输液要求在瓶塞处插入一次性的输液器,并确保输液器中的空气被排尽,然后将其挂在距离床面约120cm的输液架上,并通过打开莫非滴管上方橡皮帽的方式,让溶液的液面下降到壶身的一半。在进行中心静脉输液前和患者先进行试验目的沟通,同时将输液泵的流速进行递增设置,即初始流速为100ml/h,其次为110ml/h以此类推直至150ml/h,并让患者平躺休闲。针对不同流速中的滴数情况,需要由同一名医护人员在5min之内取3次滴数的平均值,算出其在1min钟内的值,将精确到个位数据进行记录。

第二组是通过将250ml的生理盐水溶液注入到一个一次性的静脉营养袋中,采取和第一组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记录数据;

第三组根据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营养液的配置,即取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取50%葡萄糖注射液300ml,50U的胰岛素以及750ml复方氨基酸,并分别取数量为1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取250ml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50ml的10%氯化钾,将这些配方进行混合总共2350ml,通过无菌处理的方式取其中的250ml营养液,输入到一次性的静脉营养袋中,并使空气被排尽,按照和第一组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记录。

第四组同样根据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营养液的配置,这一组中需要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分别增添,并增加复方氨基酸的容量提升至1000ml,10%氯化钾降低至30ml,添加20ml的10%葡萄糖酸钙,其余的配置量与上一组一致,混合后的容量为2610ml,同样取配置完成后250ml的营养液,并加入到一次性的静脉营养袋中,其余步骤与第一组一致。

第五组采用的配方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450ml,将50U胰岛素调整为30U,复方氨基酸调整为50ml,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容量相同,取500ml生理盐水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2支,与10%氯化钾20ml和10%氯化钠30ml进行混合,总共为2350ml,然后取250ml配置完成的营养液注入到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中,在这之后的操作与第一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5组200位接受不同配方的肠胃外营养液输注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条件下输注的滴速。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条件下输注滴速对比

将5组不同的输液器和不同配方的液体通过不同输注速度进行对比,其中第三组的输注的滴速最快,在150ml/h时滴速达到87min,其次是第五组,最后时间段的滴速为82min,每组的患者均为40人,详情参见表1。

2.2不同条件下输注滴系数对比

为保证最终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可以在抽取的200位患者输液完成后,将针头拔出后,取一副2ml的一次性注射器,并将活塞抽至1ml刻度的位置,然后将针头从注射器的顶端插入,同时使用活塞将滴数进行控制,并将剩下液体收集到注射器中,并对其毫升数进行观察,5组均等于1ml,其中第一组收集液体21滴,第二组收集液体27滴,第三组收集液体37滴。第四组收集液体26滴,第五组收集液体35滴,详情参见表2。

3.讨论

通过对我院200名需要接受胃肠外营养液输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因为输注设备和输注溶液的不同,滴速和滴系数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并且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本组试验中,均采用相同规格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入带对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液的输入,保证了试验一致性。

3.1采用输液泵控制胃肠外营养液输注

根据上文中的试验数据分析,在进行胃肠外营养液输注时,应该利用输液泵对其流速进行控制,当患者能适应当前的流速后,可将其流速调整为125ml/h。

3.2试验结果说明

从上文中的第一二组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在实际的调整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计算,并以40~80滴/min作为成人滴系数的标准,以确保滴系数的科学性和输注的安全性[3]。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胃肠外输注的治疗过程中,在关注用药和相关营养液配制的同时,还需要对滴系数的变化进行关注,并通过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流速和滴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为患者输入营养液,同时文中关于成人输液的控制是通过相同的试验得出的结果,该结果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

[1]邓燕,吴畏.胃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与注意事项[J].中国药业,2013,23:56-57.

[2]王芳.胃肠外营养在外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0:8-10.

[3]杨玲,范进东,马甜,李承红.完全胃肠外营养液输液滴速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