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作用。方法将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共清扫482枚,其中黑染淋巴结454枚,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69枚,清扫淋巴结数量纳米炭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3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3例,对照组11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精准手术治疗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以及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示踪剂 甲状腺 手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在30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纳米炭组在行淋巴结廓清术前应用纳米示踪剂,对照组不使用,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6.5枚,对照组3.2枚(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2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2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术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腺癌 淋巴结 甲状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行肠镜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前明确为结直肠癌、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有完整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排除术前诊断为肠梗阻、急诊手术及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者,共1 421例结直肠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前通过肠镜行纳米碳示踪156例,未行纳米碳示踪1 265例。病例对照匹配按照1∶3根据患者性别、体质量、肿瘤T分期和TNM分期以及术前化疗等方面进行匹配,最终纳入纳米碳示踪组145例,对照组435例。纳米碳示踪组患者于术前2.4(1.0~14.0)d行肠镜检查,在距离肿瘤边缘约0.5~1.0 cm处黏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采用4点注射法,分别在0点、3点、6点、9点方向注射0.25 ml。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及淋巴结阳性率,并分析不同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新辅助化疗等亚组中,两组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病例对照匹配后,纳米碳示踪组淋巴结检出总数高于对照组[(22.2±11.2)枚比(19.0±9.5)枚,t=3.025,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淋巴结阳性数和淋巴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纳米碳示踪组的淋巴结检出总数在T3期(中位数:22枚比18枚,Z=2.435,P=0.015)、N0期(中位数:20.5枚比17.5枚,Z=2.772,P=0.006]、TNM分期Ⅱ期(中位数:23.5枚比19.0枚,Z=2.654,P=0.008)和术前化疗人群中(中位数:22.5枚比13.0枚,Z=3.287,P=0.001),均高于对照组;但纳米碳示踪组N2期阳性淋巴结数(中位数:4.0枚比6.5枚,Z=-2.530,P=0.01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6%比31%,Z=-2.862,P=0.00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检出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示踪剂 纳米碳
  • 简介:摘要淋巴示踪技术早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淋巴示踪技术的示踪剂已从第一代以亚甲蓝为代表、第二代以活性碳为代表的示踪剂发展到目前以纳米碳为代表的第三代示踪剂。目前已知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染色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其作为第三代淋巴示踪剂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并相对于前两代示踪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优化手术、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碳 示踪剂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对老年甲状腺微小癌(PTMC)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7年间306例老年PTM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示踪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50例)和示踪组(156例),应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血钙和PTH水平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示踪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5 d和术后6个月示踪组PTH和血钙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的术后并发症肢体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惊厥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术后1年后复发率2.6%(4/156)明显低于常规组11.3%(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8, P=0.022)。结论纳米示踪剂注射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在腹腔镜胃癌微小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为120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对照组(n=63)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实验组(n=57)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应用纳米示踪剂。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检出、小淋巴结检出、淋巴结黑染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平均(37.26±6.81)枚,远高于对照组的(23.27±3.49)枚,实验组直径≤5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59.56%(1265/2124),高于对照组的44.41%(651/1466,P=0.000);直径≤2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23.40%(497/2124),高于对照组的19.37%(284/1466,P=0.004),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数量1393枚,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27.64%(385/1393),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8.48%,62/731,P=0.000)及对照组(18.76%,275/1466,P=0.000)。结论: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应用于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利于精确清扫淋巴结,显著提高淋巴结的清扫数量,且提高微小淋巴结(≤2mm)及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利于术后病理分期。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纳米碳 腹腔镜检查 微小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示踪剂用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手术指导及对术后复发风险预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手术的cN0期PTMC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常规组(53例)和示踪组(53例),示踪组术中采取淋巴示踪剂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未使用淋巴示踪剂,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转移平均数以(±s)显示,采取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踪组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淋巴结转移平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淋巴结转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提示,年龄≥45岁、肿瘤大小≥0.5 cm、肿瘤突破被膜是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示踪组与常规组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3.77% vs. 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组无复发,常规组1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淋巴示踪剂能提高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检出率;同时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突破被膜是影响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复发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剂在婴幼儿乳糜腹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乳糜腹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为(26.54±10.25)d;孕期检查发现有腹水者6例,出生后逐渐出现腹水者36例。行手术治疗18例,其中使用纳米碳定位导航4例(纳米碳组),采取传统手术包括单纯剖腹探查及使用亚甲蓝者14例(总称为传统手术组);非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组)。结果纳米碳组4例全部找到乳糜腹淋巴管漏,传统手术组仅1例找到漏点。纳米碳组术后特殊奶粉喂养时间为(8±2)周,较保守治疗组及传统手术组中未发现乳糜漏点的患儿术后特殊奶粉喂养时间(16±4)周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术前、术后禁食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4.60±3.68)d、(5.40±4.56)d和(31.63±9.36)d,均短于传统手术组(19.38±3.60)d、(7.86±2.51)d和(39.82±2.59)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米碳利用淋巴管自身结构特性,可成功导航定位出乳糜腹淋巴管漏的位置便于进行精准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乳糜腹病程和特殊奶粉使用时间。

  • 标签: 乳糜腹 纳米碳 精准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示踪剂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18例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9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26~81岁。118例患者中,56例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示踪剂,设为观察组;62例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示踪剂,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8±16)枚、3枚(0~25枚)、(26±9)枚、(23±7)枚;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1±13)枚、4枚(0~28枚)、(25±8)枚、(16±5)枚。两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4,6.588,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47,t=1.689,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示踪剂均为安全、有效的淋巴结示踪剂注射方法。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示踪剂较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示踪剂能提高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尤其是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 纳米炭,注射方法 示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在纺织纤维领域主要的示踪剂类型有金属螯合物、稀土螯合物、金属盐及金属氧化物等,主要防伪技术有荧光防伪及光谱指纹防伪技术等,两者均在纤维标识、溯源及防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不同的示踪剂类型、防伪技术及其在纤维上的应用。

  • 标签: 纤维 示踪剂 防伪 荧光标记 金属螯合物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硫氰酸铵以及硝酸铵两种示踪剂在封堵地层大孔道中的用量计算以及检测原理,为研究高渗透油层提供依据,采用注水井用钠土双液法颗粒型堵剂,使含水率下降,从而提高原油的产量。本方法具有溶解度大,在地层中的背景浓度低,滞留量少,耐温、无毒、来源广、分析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

  • 标签: 示踪剂 背景浓度 渗透率 孔隙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纳米碳和亚甲蓝示踪剂对临床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共有13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亚甲蓝,B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纳米碳,C组患者不给予示踪剂。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甲状旁腺损伤状况以及低血钙症比例。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和低血钙症比例均比C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比A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低血钙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淋巴示踪剂纳米碳和亚甲蓝均能保护甲状旁腺组织,前者的保护作用更强,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了示踪剂的室内研究及在坨七胡同地区35181井和顶部断层交汇地区35100井进行的注示踪剂试验,并得出几点认识。

  • 标签: 示踪剂 坨七断块 检测
  • 简介:目前,将硼酸溶液用于监测低矿化度地层水油田饱和度方面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在室内五个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适合地质实际的解释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测井及综合分析资料,以期该方法对今后老区剩余油监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用硼酸作单井示踪剂用于油井的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可作为油田常规监测方法之一。江汉油田的技术人员经过科技攻关,已成功地将该方法推广应用到全国多个油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硼示踪剂 测试技术 剩余油 挖掘方案 中子寿命测井 油田开发
  • 简介:二次采油是把储层流体从注入井驱替到采油井的采油过程。这个过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储层连续性和均质性(流体传导能力)的认识以及注入流体能够波及的储层体积。在任何注水或注气开发项目中,注入流体通过细微裂缝、断层或高渗薄夹层窜流,都会产生诸如驱扫效率低下和油气采收率不高等问题。因此,认识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直接连通性以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对防止出现这些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虽然地震成像、沉积地质研究和油藏模拟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于确定二次采油项目的可行性,但是示踪剂测试是唯一能够提供有关注采井之间的直接连通性、流动通道和地层非均质性的技术手段。文中详细回顾了化学示踪剂在IOR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在注水开发油田成功应用的一个实例。此外,还讨论了如何识别和解释直接连通性、评价地层非均质性和计算波及的孔隙体积。

  • 标签: 化学示踪剂 IOR 应用 实例 地层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油田
  • 简介:摘要: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示踪剂在油田勘探和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总结了示踪剂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了其在地下油层监测、水驱采收率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示踪剂技术的实际案例,我们强调了其在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的潜力。这些创新性应用将有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促进可持续的油田开发和环境保护。

  • 标签: 示踪剂技术 油田开发 勘探 生产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碳器时代的到来,纳米科技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技术在总体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比硅积体电路大得多,因此它不但用于电子学领域,而且还能够运用于其他领域。更有效的电子产品其性能改善以及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将在二十世纪引领着许多产业革命。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科技 现状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水处理智慧化应用的普及,水处理剂的浓度检测越来越重要,而示踪剂作为反映药剂浓度的重要媒介,其应用越来越普遍。水溶性示踪剂主要以染料为主,对其标准曲线的研究可以筛选性能优异的示踪剂,本文对各种常用染料示踪剂进行标准曲线的开发研究 。

  • 标签: 示踪剂 标准曲线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 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