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精子症患者微创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7例无精子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微创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并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给予微创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及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疼痛值及出血及术后血肿发生比例,并应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穿刺护理干预前后ED程度、ED发生率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ED程度、ED发生率、SAS及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成功取精比例对比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略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术后血肿比例亦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ED症状显著改善,ED发生率亦显著降低,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总发生率亦较对照组少,上述对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精子症患者微创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时候给予有效护理配合,对改善术中疼痛将其相关并发症有积极作用,能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心理状态,并缓解ED程度。

  • 标签: 无精子症 微创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精子症患者行微创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本院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60例无精子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无精子症患者微创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治疗过程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精子症 微创附睾术 睾丸穿刺取精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性附睾睾丸穿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改进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中心行诊断性附睾睾丸穿刺的286例男性不育患者。结果有196例患者附睾睾丸穿刺液中发现精子,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男性不育 附睾穿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PETSA)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36例PETSA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18例。A组给予围术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取精成功率为94.44%,B组为61.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B组为44.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PETSA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其取精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男性不育 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及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睾丸生精功能、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无精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法检测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睾丸模型测量睾丸体积,并常规消毒进行睾丸穿刺活检,据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生精功能基本正常组(A组)、生精功能低下组(B组)、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C组)、穿刺精子组(D)、穿刺精子组(E)。同时,选择同期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精液常规和性激素水平检查。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B、对照组3组血清LH、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LH、FSH水平显著高于A、B、对照组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H、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血清LH、FSH水平显著高于D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发育不正常组血清LH、FSH水平较睾丸发育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睾丸生精功能与血清LH、FSH水平呈负相关(r=-0.473、-0.441,P〈0.05),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呈负相关(,-0.643、-0.71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LH、FSH水平的测定对预测无精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穿刺处理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无精子症 睾丸生精功能 睾丸体积 血清性激素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睾丸产生精子,但精子离开睾丸之前并不具备运动和与卵子受精的能力。哺乳动物的附睾精子的成熟提供了特殊的微环境,是精子成熟、保护、运输和贮存的部位,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附睾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转运等功能使精子发生了一系列结构、生化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精子获得受精和运动能力。本文对附睾的形态结构和对精子成熟影响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附睾 精子 精子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新型多孔睾丸穿刺针对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精子抽吸术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在我院行CISI助孕的患者,共286个周期,将从睾丸获得精子的无精子症患者分为一组,共147个周期.将体外射出精液(严重少弱精子症)的患者分为一组,共139个周期.对这两组的一般情况、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TESA组、射出精液组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精子症患者,应用新型多孔睾丸穿刺针行TESA进行ICSI对临床结局没有影响,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关键词无精子症;睾丸精子抽吸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结合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显微注射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方法采用PESA结合ICSI技术治疗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夫妇。结果31个周期内共采卵503个,MⅡ期卵母细胞437个,正常受精率为58.4%,正常受精的卵母细胞中有287个发生卵裂,共移植55个胚胎,结果16例有妊娠反应,临床妊娠率为51.6%。结论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结合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显微注射技术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 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显微注射技术 梗阻性无精子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418例TESA术男性不育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相关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术前准备,做好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及宣教。患者情绪稳定,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取得良好临床妊娠率。提高了患者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睾丸穿刺活检 无精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的方法和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诊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治疗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从术后伤口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渗血、敷料脱落等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症睾丸穿刺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术后不易出现伤口渗血等不良情况,选择BD敷贴进行术后伤口覆盖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有着积极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无精症 睾丸穿刺 护理方法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在2016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46例,另抽取同期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的FSH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穿刺精子患者的FSH水平较穿刺精子患者发生明显降低(P<0.05);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比较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SH水平在非梗阻型无精子症诊断中可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临床价值显著,但是针对Y染色体微缺失者则预测价值不大,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无精子症 睾丸穿刺 Y染色体微缺失 生殖激素
  • 简介:摘要附睾睾丸炎继发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肿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本文报告1例,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7 d,效果欠佳。行阴囊探查术,未见睾丸整体缺血及扭转,未见明显脓腔形成,行精索鞘膜下段切开减压术和睾丸鞘膜翻转术、睾丸白膜切开减压术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

  • 标签: 睾丸 梗死 缺血 附睾睾丸炎 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66岁。因右下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感右下腹痛,无发热,腹胀、便血等。1月前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查体,心肺(—),右下腹可扪及6.0cm×5.0cm大小的坚硬肿块,压痛、固定。钡剂灌肠回盲部充盈缺损,示盲肠肿瘤。剖腹

  • 标签: 盲肠癌 附睾 睾丸 血行转移 印戒细胞癌 盲肠肿瘤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缺乏运动性,而且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在功能上尚不成熟。附睾是男性生殖道中一段非常特别、高度盘绕折叠的小管,附睾各段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和吸收活动的共同协作用,实现高度区域化,保证不同区段精确的功能划分。精子附睾近端完成功能上的成熟,在远端以静息状态储存以备射精,这一过程依赖于附睾管腔特殊的微环境。附睾管腔的微环境极为复杂,目前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无机离子、蛋白质和胞外囊泡(附睾小体)。附睾小体中包含多种蛋白和sncRNA,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精子成熟。本文综述了附睾管腔微环境的特点,特别关注了附睾上皮细胞产生的附睾小体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 标签: 附睾 精子成熟 细胞内通讯 蛋白运输 附睾小体
  • 简介:应用LCS-3000型玲冻机,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首例经18个月随访,B超及CT未再提示有肿瘤存在,肛查也未触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恢复正常.免疫球蛋白有增高趋势,术后6个月及18个月经直肠针吸活检肿瘤无复发,排尿困难明显改善。笔者认为,该方法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近期效果满意的优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会阴 肿瘤 穿刺 前列腺癌 冷冻治疗 超声导向
  • 简介: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BPI)是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内源性杀菌蛋白。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自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检测了BPI蛋白在小鼠出生后睾丸附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附睾精子头部的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睾丸附睾均独立表达BPI基因。在附睾中,自起始段至尾部,BPI蛋白的表达水平递减,并逐步特异性富集于亮细胞的胞质中。在顶体反应前的顶体基质内可见BPI蛋白,应起源于睾丸表达;顶体反应后,可见BPI蛋白分布于整个精子头部质膜表面,尤其是赤道板区域,可能有睾丸附睾表达的两种起源。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BPI蛋白可能参与顶体反应前后精子质膜结构的调控,并参与后续的精卵融合过程。

  • 标签: 顶体 抗菌蛋白 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 附睾 睾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附睾睾丸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22例附睾睾丸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附睾结核位于尾部17例,头部2例,头部和尾部均有3例。22例患者中,鞘膜积液17例;形成阴囊壁脓肿5例,表现出密集的点状的弱回声区。患者附睾出现弥漫性肿大4例,患者表现为局限性结节样病灶18例,回声不均匀或者出现混合回声,边界清楚。部分结节病灶内可以见到无回声的区域,部分出现干酪样坏死和颗粒样的强回声区,其中6例结节病灶内可以见到点状钙化。CDFI结果显示结节的周边出现增多的点状和短棒状的血流信号。结论附睾睾丸结核具有特异性的声像图特征,对于临床上附睾睾丸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 附睾 睾丸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