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入性真菌或称皮下组织真菌,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如孢子丝菌、足菌肿、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的流行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真菌是皮肤真菌的常见.外伤、足癣和糖尿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合并甲真菌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患者及糖尿合并甲真菌患者甲真菌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糖尿病 差异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皮肤真菌的发病类型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6例儿童皮肤真菌患儿,对其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等进行直接镜检,同时通过接种于含0.125%的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内进行一周时间的培养。结果86例儿童皮肤真菌经过培养后出现了9种致病茵,其中出现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茵,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最少的为花斑癣和孢子丝菌。结论在目前所研究的儿童皮肤真菌病例中,体癣是最为常见的皮肤真菌,而在患儿的真菌感染中则主要为红色毛癣茵居多,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

  • 标签: 儿童皮肤真菌病 临床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23例社区获得性肺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无明显基础疾病,13例患者存在导致免疫下降的基础疾病诱因。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及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以肺内空洞伴球形阴影者多见。23例中19例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或病理学依据,4例为临床经验性诊断。16例患者经手术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84.2%)。但两性霉素B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真菌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增强对该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痰病原学检查,及早行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特点,合理采用手术和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真菌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经济的新的甲真菌体外模型.方法制备猪甲板,在其腹侧面中央黏贴一个“O”型圈,将受试菌液加入“O”型圈内,将甲板放置培养皿中培养,用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的方法动态观察不同真菌侵袭甲板的情况.结果用猪甲板制备甲真菌体外模型,通过该模型观察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白念珠菌穿透甲板的能力.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到了真菌动态穿透甲板的过程.结论该模型适用于评估真菌对甲板的致病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体外模型 皮肤癣菌 白念珠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以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患者分布及致病真菌原菌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乌兰浩特地区疑似浅部真菌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临床共确诊包括头癣、体癣、股癣、甲癣、手足癣、皮肤念珠菌、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在内的镜检阳性标本1102例,通过培养分离得到菌株631例,其中股癣101例,甲癣73例,手足癣187例,皮肤念珠菌38例,头癣47例,体癣125例,花斑癣29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31例,培养阳性率为57.25%,包括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断发毛癣菌3株(0.47%)。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结论乌兰浩特地区浅部真菌以手足癣、体癣、股癣为最多,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致病真菌
  • 简介:目的建立甲真菌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 标签: 甲真菌病 新西兰白兔 组织学检查 真菌培养 5%阿莫罗芬甲涂剂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患者的标本共1293例,对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红色毛癣菌685株(53.00%)、须癣毛癣菌333株(25.75%)、犬小孢子菌31株(2.40%)、铁锈色小孢子菌37株(2.86%)、絮状表皮癣菌8株(0.62%)、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0.62%)、紫色毛癣菌6株(0.46%)、玫瑰毛癣菌6株(0.46%)、断发毛癣菌11株(0.85%)、念珠菌168株(12.99%).结论: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患者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为检出比例最高的前三种菌种,念珠菌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真菌菌种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美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关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美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液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肺泡灌洗 真菌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真菌感染性皮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咪唑类及广谱三唑类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最常用药物。

  • 标签: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治疗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中,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的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的细节及窦口的情况尤为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西医对阳痿的治疗采用性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雄激素替代治疗,经尿道治疗,阴茎海绵体内治疗,药物经皮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医对阳痿的治疗则采用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心脾论治。

  • 标签: 阳痿 性心理 药物 辅助装备 手术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抗真菌药物,部分患者应用细胞因子治疗。结果痊愈13例,占44.8%;有效6例,占20.7%;总有效率65.5%。无效5例,占17.3%,死亡3例,占10.3%。结论AL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破坏,治疗上应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白血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