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中医 之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的临床的病例进行研究调查。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皮肤恶性黑色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症状进行回顾。结果恶性黑色细胞形态多样,分为上皮样细胞、棱形细胞、小痣样细胞、透明细胞及巨细胞等,排列也多样化,呈巢状、梁状、腺泡状、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或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S-100蛋白、HMB45、Vimentin等阳性率分别为84%、72%、80%等。结论恶性黑色的结构以及形态多样,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是起源于皮肤基底层黑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免疫疗法等全身治疗,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皮肤恶性黑色的分期、外科治疗及辅助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学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CMM)是一种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预后严重不良的侵袭性恶性皮肤系统肿瘤。该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细胞运动迁移能力增强、淋巴管增生以及淋巴结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等多个方面。作者总结了近年来CMM淋巴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新发现的淋巴转移相关的预测因子和风险评估指标,以期为CMM淋巴转移的早期发现、临床靶向和免疫治疗以及转移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黑色素瘤 内皮细胞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阴茎黑色临床少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阴茎外伤20个月,发现阴茎肿物14个月入院,行阴茎肿物切除+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示阴茎恶性黑色,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后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示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7个周期。术后随访22个月,未出现疾病进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阴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患者男,54岁,因左侧鼻腔堵塞、脓涕、嗅觉减退2个月,涕中带血1个月入院.检查左鼻腔,可见表面不光滑淡红色新生物,新生物来自下鼻甲,鼻中隔向右偏.

  • 标签: 黑色素瘤 鼻腔
  • 简介:  患者男,44岁.有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半年,无眼痛,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颞下方虹膜膨隆,从4:00~10:00虹膜表面见大量散在黑色沉着,相应巩膜面未见明显粗大血管,扩瞳后见品状体透明,向鼻上方移位,颞下可见晶状体缘及悬韧带,从5:00~9:00可见一个高度隆起球形黑色肿块(图1),间接眼底镜下可见肿块后视网膜轻度隆起,并伴局部一个球形隆起,后极部视网膜正常.……

  • 标签: 睫状体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例
  • 简介: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