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3200例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对其中符合血涂片复检规则的258例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病例3200例,符合血涂片258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缺铁性贫血1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其余228例涂片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相符。结论在发现患者的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对患者标本进行血涂片,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20例患者,按照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60例。参照组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1.43%,对比参照组的74.29%更高,卡方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用血涂片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通过临床检验工作将大量的血涂片资料进行收集,以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283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血液分析仪检测为血常规正常的51例和检测为血常规异常的232例患者血标本进行血涂片对比分析。结果51例检测为血常规正常者中有1位患者经血涂片检查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96%;232例检测为血常规异常者中有108位患者经血涂片检查为正常,假阳性率达46.55%。结论血液分析仪分类结果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有重要意义,可使确诊率大大提升,医生可以其检测结果为依据,帮助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液分析仪 血常规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患者涂片的微生物检测,为检测阳性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结核病实验室2014至2015年期间所有标本当中,随机抽取210份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资料,并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2014的标本,110份;B组为2015年的标本,100份。分别对两组标本进行抗酸菌检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210份标本的抗酸杆菌检测有52例为阳性,结合涂片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24.76%。两组涂片在总检出率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性质的涂片,其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P<0.05)以干酪的阳性检出率最为显著。结论结合患者的涂片微生物检测应当选取肺部深处的进行检测,特别是干酪或者粘液,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结核患者使用涂片与结核抗体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在本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实验组患者结核抗体检验,给予对照组患者涂片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阳性检测率(76.32%)高于对照组(28.95%);实验组的检测准确率(71.50%)低于对照组(89.74%),以上指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抗体在检验肺结核疾病中效果明显,能够减少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发生,适合普及使用。

  • 标签: 结合抗体 痰涂片 肺结核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37例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随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即时、清晨以及夜间的标本进行涂片抗酸染色,对期间影响检出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初诊涂阳率高于随访涂阳率;男性涂阳率(30.2%)高于女性涂阳率(21.5%);即时、晨以及夜间三种标本中以晨和夜间的阳性率比较高,其次为即时,晨的涂阳率(43.6%)高于夜间(24.7%)和即时(5.8%)的涂阳率;另外血(90.9%)和干酪(32.7%)及脓痰(30﹪)的涂阳检出率要高于粘液(17.5%)和唾液(0%)。结论改善的涂阳率以及液的质量是提高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到正确留、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便于更好的防治结核病.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涂片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低的原因。方法采用国家《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治疗与管理》中的抗酸染色法,对近年来某医院病疑似患者和随访患者进行涂片。结果共采集检查各种标本4880份,阳性755份,阳性率15.5%;检查咳血标本54份,阳性率最高55.6%;检查唾液标本2014份,阳性率最低0.6%,不同性状的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肺结核病患者检出率的关键在于留取标本的质量、工作人员操作的质量、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规范检测能力的达标。

  • 标签: 痰涂片 结核杆菌 阳性率检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涂片抗酸染色冷染法、热染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冷染法和热染法进行抗酸染色,对2种不同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同一份标本在取的部位、膜的厚薄、膜的大小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冷染法和火焰加热染色法的检测结果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火焰加热染色法进行抗酸染色,只要操作者把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火焰加热法易出现的缺点,染色效果与片的保存时间均优于冷染法。

  • 标签: 抗酸染色 冷染法 热染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施行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00例涂片阳性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强化期规范治疗。分别在2个月末及3个月末进行涂片复查,研究分析阴转情况。结果2个月末菌阴转病例数为2997,阴转率为87.2%,3个月末菌阴转病例数为3077,阴转率为91.3%。新发涂阳病人菌阴转率最佳,2个月末为96%,3个月末为98%;而复治涂阳病人的临床控制效果不佳,2个月末仅为79.8%。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传染性控制方案,对新发涂阳病人施行规则治疗,减少耐药菌,在控制肺结核传播及流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复发及复治涂阳病人,首先要作药敏试验,有效的降低排菌肺结核患者,加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及流行的力度。

  • 标签: 痰涂片阳性 肺结核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涂片结核菌检验与抗原胶体金法检验在肺结核早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早期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45例早期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5例非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涂片结核菌检验与抗原胶体金法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结果涂片结核菌检验中观察组阳性率为66.67%,对照组为11.11%;抗原胶体金法检验中观察组阳性率为26.67%,对照组为0。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涂片结核菌检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痰涂片结核菌检验 抗原胶体金法检验 早期肺结核
  • 简介:摘要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最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 标签: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 细胞涂片 脱落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心在尿沉渣细胞计数结果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5月接收尿液检查患者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标本分成两份,即离心组、非离心组,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临床尿沉渣结果显示,白细胞和红细胞处于规定范围内,两组患者计数结果无区别(P>0.05);当尿沉渣结果显示细胞总量少或多时,两组患者有区别(P<0.05)。结论细胞计数尿液标本是否需离心处理,需根据患者的尿液标本情况行不同方法处理。

  • 标签: 尿沉渣 离心 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医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医学的相应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进行医学手段的更新是需要相应科学技术的参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医疗手段更加良好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现在医学实例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尿液检验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手段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人体自身的疾病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这就要求相应的医学工作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减少误诊问题的出现,使得对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镜检查 干化学法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沉渣在尿液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尿液检查的400例患者,先给予患者尿液分析仪检查,之后给予尿沉渣复查,对2次检查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经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显示尿液呈阳性272例,呈阴性128例;经尿沉渣复查,结果显示阳性病例中96例存在病理成分,阴性病例中48例存在病理成分,由此可知,尿沉渣结果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尿液分析仪的检查结果(P<0.05)。结论在尿液分析中,尿沉渣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尿液检查的准确性,还可以对患者存在的病理成分予以显示,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尿沉渣镜检 尿液分析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法在尿液常规检验中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0例尿常规检查的患者的尿液,分别采取干化学法和显微下检测尿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观察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在红细胞检测中,显微检测的特异性与干化学法检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检测中,显微检测的敏感度较高,干化学法对嗜中性粒细胞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化学法与显微下检测尿常规各有优点与缺点,前者在红细胞的检出中占有优势,但对白细胞的漏检率较高,后者检验结果的特异性更高且漏检率很低,所以尿液法在尿液检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仍是对尿液有形成份检查的“金标准4”。

  • 标签: 干化学 尿液镜检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碎石术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80例行输尿管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总结术中、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研究中,输尿管碎石术后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其中输尿管穿孔9例,肾实质破裂出血3例,输尿管断裂2例,输尿管黏膜脱套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穿出肾脏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其中1例肾实质破裂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在输尿管碎石术前要严格手术适应证,术中谨慎、准确操作,以减少内对泌尿系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镜 碎石术 并发症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