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Ⅰ型糖尿病(IDDM)的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病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异位妊娠发病率及其主要病因。方法通过彩超、血HCG等检查对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987例首次发现怀孕的孕妇进行妊娠部位确定,异位妊娠孕妇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B超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每位孕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异位妊娠患病率为3.62%;异位妊娠可能与年龄、孕次、是否患有妇科疾病等因素有关,与产次、职业无明显关系。讨论妇科炎症及其严重程度是导致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及时治疗妇科疾病,保持生殖道正常生态环境是降低异位妊娠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异位妊娠 发病 病因
  • 简介:摘要鼓室硬化可发生于鼓室的任一部位,指的是中耳黏膜下层或鼓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出现骨化病变、钙质沉着以及透明样变性的病症。当前,鼓室硬化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病理过程却难以阻止。而对于引起鼓室硬化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学者看法不一,但一致认为与遗传、高钙血症、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免疫、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现就鼓室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进行鼓室硬化治疗有所启示。

  • 标签: 鼓室硬化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麻疹患者流行病特点与发病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区于200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报告发病的100例麻疹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其中麻疹发病年龄多分布于15~40岁之间;4、5、6三个月份是麻疹患者的高发时期;其中,29例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5例重型麻疹,24例轻型麻疹,7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40例重型麻疹,41例轻型麻疹,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其接种疫苗不规范,疫苗抗体滴度下降,气候环境变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有必要再次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宫外孕发病的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指出宫外孕的内部影响因素为受精卵到达子宫受阻程度、孕卵自身质量,外部影响因素为年龄、职业类别、孕产史以及既往病史。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提升了宫外孕发病概率,并提出了预防宫外孕发病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宫外孕 发病率 孕产史 既往病史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隐袭起病,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通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而死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包括,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脑皮质细胞减少以及累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西方约有5%的人罹患此病,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7%~50%.我国在60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3%~5%.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拟就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学 AD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疾病中常发病之一,常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乳汁品质不良,从而引起奶牛利用年限缩短,最终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素进行调查,探究其主要的发病素。

  • 标签: 奶牛 隐性乳房炎 发病因素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导致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等因素,并进行综合性研究。 方法 :选择 2018.11-2019.11 期间我院收治的 9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进行一系列问卷调查,确诊产后抑郁的产妇有 32 例,将未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58 例),将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作为观察组( 32 例),对比分析出导致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睡眠质量、家庭收入、夫妻关系、社会支持程度、不良孕产史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在年龄、孩子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且无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产后抑郁与产妇睡眠质量、家庭收入、夫妻关系、社会支持程度、不良孕产史等因素相关。

  • 标签: 产后抑郁 发病因素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针对患有慢性的鼻窦炎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研究,并根据病因的情况作出一些预防的措施,进行临床的监护以及护理,及时解决患者的一些困难,实现根治鼻窦炎,减轻病者痛苦。方法:通过近一段时间内对医院内鼻窦炎患者 300例的观察,认真研究他们各自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护理,找到合适的治理措施,减轻患病者的痛苦。结果:对于患者本人和患者的技术应该做好很好的护理和管理,注意平时的习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148例(A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同期门诊超声提示宫内早孕90例(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A组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22例首次异位妊娠时在本院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将其纳入A1组;另121例为首次异位妊娠患者,将其按约1:2比例随机选取54例纳入A2组。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法,对其年龄、孕次、性生活时间、避孕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感染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妊娠结局等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查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对A1组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首次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A2组首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x^2检验分析其首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R)分别为:年龄(OR=1.153,P=0.000),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OR=4.782,P=0.008),口服紧急避孕药(OR=12.735,P=0.018),慢性盆腔感染史(OR=6.352,P=0.001),异位妊娠史(OR=5.292,P=0.035)。重复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分别为孕次(OR=1.419,P=0.013),慢性盆腔感染史(OR=3.026,P=0.015)。x^2检验显示,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保守性治疗较手术治疗的重复异位妊娠率明显增加(x^2=4.046,P=0.036)。结论慢性盆腔感染史、口服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无避孕措施和不严格工具避孕为发生异位妊娠或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并酌情结扎对侧输卵管为保护因素。

  • 标签: 异位妊娠 重复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尽快控制抽搐,防治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 标签: 癫痫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MDD)发病率遗传病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 079名基线调查(2018年4—10月)时未患抑郁症的来自济宁、日照、潍坊市的汉族大学新生开展1年随访调查,同时收集4 828份全静脉血。提取DNA后,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技术进行抑郁症相关17个遗传位点基因型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中文版(CIDI 3.0)筛查抑郁症。结果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1年发病率为2.23%(95%CI:1.91%~2.60%),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97%(95%CI:1.52%~2.56%),女性发病率为2.39%(95%CI:1.98%~2.90%),且性别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s768705位点(邻近基因:TMEM161B)的AG型是MDD的风险因素(OR=1.98,95%CI:1.24~2.83),rs17727765位点(邻近基因:CRYBA1)的TC型是男性MDD的风险因素(OR=9.61,95%CI:2.04~45.30)。一个8基因座(PMFBP1、OLFM4、LHPP、ENOX1、TMEM161B、SPPL3、FBXL4和L3MBTL2)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女性抑郁症的准确度为60.05%。尚未发现有效的男性抑郁症预测模型。结论抑郁症遗传病因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男性抑郁症遗传病因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性别差异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阴道炎患者中,选择其中的6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他们的分泌物进行相关的诊断检查。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生活习惯以及月经的时间等都可能导致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通过给予患者用药、卫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方式的干预,患者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96.67%的改善率和3.33%的痊愈率,并且经过科学的护理后半年内未发生病情复发的情况,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结论月经前后的一周左右是滴虫性阴道炎的高发阶段,不良的生活习惯、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等都能导致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在患病期间,给予患者用药、卫生以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的护理干预后,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被治愈,并且不容易复发。

  • 标签: 滴虫性阴道炎 护理对策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均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内出血32例,包括心包积血8例、胸腔积血6例、腹腔积血6例、关节腔积血3例、脑硬膜下血肿4例、皮下血肿3例、腹膜后血肿2例;外出血28例,包括鼻衄8例、咯血7例、呕血4例、血便5例,血尿4例。结论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出血的明确诊断,为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