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非DR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FastTarget目标区域富集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人群DR易感基因TBC1D4、COMMD6、UCHL3、LRP2、BBS5、ARL4C和SH3BP4外显子区进行捕获测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²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和计数法评估常见、罕见变异与DR发生之间的关联。对于鉴定的DR相关变异,采用功能注释来评估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个常见变异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位点与DR风险关联(P<0.05),分别为LRP2基因rs13417389、LRP2基因rs2229267、LRP2基因rs2229268、LRP2基因rs886055072。鉴定了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其联合注释相关损耗(CADD)评分均>20,分别为LRP2基因rs764804647 G>A、LRP2基因rs538396567 T>A、LRP2基因Chr2∶170010984 T>A、LRP2基因Chr2∶170050282 C>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C、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A、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T、LRP2基因rs754796717 G>C、LRP2基因rs529409328 C>G、UCHL3基因Chr13∶76135016 A>G、TBC1D4基因Chr13∶75876471 C>A、TBC1D4基因rs201459702 T>C、SH3BP4基因Chr2∶235950303 G>A。结论发现的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DR候选致病位点。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汉族人群 易感基因 精细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诊断肺病变患者100例,其中采用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0.27±9.7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51.24±9.47)岁。比较两组不同活检术在肺病变诊断中平均次数及取材满意率,观察诊断准确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活检次数为(1.02±0.16)次,低于对照组(1.24±0.43)次,取材满意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64.0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均病理诊断恶性10例,良性40例。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15例,良性35例,敏感度100.0%,特异度87.5%,准确率90.0%,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100.0%,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74。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17例,良性33例,敏感度70.0%,特异度75.0%,准确率74.0%,阳性预测值41.2%,阴性预测值90.9%,kappa一致性检测结果为0.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多次切割且创伤性较小、取材量大,安全性较高,判定结果较传统活检术更准确;临床操作简单,只需在传统活检针的基础上配合同轴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同轴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病变
  • 简介:摘要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测方法仅能识别中至重度神经病变,常导致DPN的诊断为时已晚。在DPN早期小神经纤维即会受损,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小神经纤维功能和结构检查的新技术,小纤维损伤和修复的评估可能是评价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治疗临床试验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小神经纤维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和活检诊断肺部周围性病变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样例均为院内肺部周围性病变患者共25例,指导所有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和活检,分析该检查方案的准确性与临床使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活检检查,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0%。分析患者检查结果,有6(24.00)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19(76.00)例。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有出血5(20.00)例、气胸4(16.00)例,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症状均已好转。结论:在对肺部周围性病变患者进行疾病检查时,采用活检技术,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有积极作用。

  • 标签: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定位和活检 肺部周围性病变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从而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做出评估。方法:将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XX医院并需实施PICC的15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本组使用盐水柱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对照组:本组使用导丝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观察两组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为8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75例患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12.0%,P<0.05。结论:盐水柱定位法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更高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导丝定位法 盐水柱定位法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期间,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提高PICC尖端定位准确性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遵循分组对照原则,随机选取我院需运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48例,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研究两组每组24例,其中研究组在治疗期间运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置管尖端到位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尖端到位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更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PICC尖端定位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背景下,因接触网部件故障而引发的事故不断出现。下文通过结合高铁接触网定位钩和定位支座失效故障,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借助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模拟的方式,揭示其失效机理和故障原因,为高铁接触网的设计以及运维提供数据基础。

  • 标签: 高速铁路 接触网 定位钩 定位支座 失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行CT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判断CT诊断效果,并观察分析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和CT值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经CT诊断为恶性病变者76例,恶性检出率为66.67%;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77例,恶性检出率为67.54%;CT诊断准确度为88.60%[(31+70)/114]、灵敏度为90.91%(70/77)、特异度为83.78%(31/37)。在CT征象方面比较示,恶性病变的不均匀强化率、增强以快进快退为主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良恶性病变的边界模糊率、形态不规则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CT值方面比较示,恶性病变的动脉期CT值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良恶性病变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手段,可比较准确鉴别病变性质,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肾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病变性质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型号气象雷达开机后出现“雷达通电后不工作,无自检画面”的故障现象,出现故障现象后,操作人员对雷达多次进行通电、断电操作,雷达均不能正常工作,切换到自检模式,综显系统无自检画面显示。

  • 标签: 故障定位 分析 雷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音乐和中职声乐以及大学声乐都属于音乐类课程,有着共同的歌曲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课程性质不一样,存在教学重点和方向的差异,中职声乐教学要明确课程性质和学生情况,学生所属的知识阶段开展教学。

  • 标签: 音乐简述 义务教育音乐 中职声乐 大学声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庄雪楠 曹丹 姚婕 陈若瑜 陈业胜 王子诚 张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5000 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5000,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5000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0,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5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 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R患者265例38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8例211只眼,女性117例177只眼;平均年龄(58.4±12.3)岁。采用英国欧堡Daytona行超广角眼底成像(UWF)检查。应用Photoshop软件模拟标准7方位(S7F)区域,并作为中央视网膜区域1~ 7;周边视网膜区域3~ 7(P3~ P7)分别为中央视网膜区域3~ 7相邻的周边视网膜区域。将DR分为周边病变为主型(PPL)及中央病变为主型(PCL)。PPL定义为至少有1个周边视网膜区域的病变较其相邻的中央区域更严重。对不同DR分期患眼各视网膜区域中PPL构成比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388只眼中,PPL 200只眼(51.5%,200/388)。不同分期DR患眼PPL构成比比较:轻度非增生型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及增生型DR分别为32(36.8%,32/87)、89(55.3%,89/161)、42(51.9%,42/81)、37(62.6%,37/59)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0,P=0.010)。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PPL 200只眼中,区域3、4、5、6、7分别有87、101、78、67、38只眼。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0,P<0.001)。结论DR患眼中PPL占51.5%,且DR分期越严重,PPL占比越高;颞侧视网膜周边部病变最常见。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周边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照相
  • 简介:【摘要】随着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不断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更新技术水平,医学专家也越来越重视该项技术的专研与学习等,正是由于这些现象出现,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仅安全性高、定位精准,还具有实时、高效性、辐射危害性小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幸福指数等。本文主要从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发展、应用原理、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富于巨细胞的病变指巨细胞为其中不可或缺成分的各类疾病。良性和交界性巨细胞病变主要包括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腱鞘巨细胞瘤和非骨化性纤维瘤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发(或导致)的棕色瘤。富于巨细胞的肉瘤最常见的则包括富于巨细胞的普通型骨肉瘤和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本文概述了一些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富于巨细胞的骨病变,着重介绍了该类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其相关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串联病变是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一种相对少见的类型,目前临床上对串联病变的处理策略尚无统一意见,且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前循环串联病变的特点、血管内治疗策略以及临床预后,并对串联病变的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串联病变 血管内治疗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