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尿路症状(LUTS)的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的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中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33)、支付方式(P=0.013)为老年男性重度LUT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的宣教工作。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老年人 男(雄)性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后排尿情况及尿路症状的变化,以及术中合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吊带及TVT-O网片吊带)对活动后漏尿及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胜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12例,合并或不合并尿路症状,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前、术后排尿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①86例随访半年的患者中,术前84.9%(73/86)有尿路症状,术后有尿路症状者50%(43/86),较术前症状改善或消失者76.7%(56/73);47例随访达1年,尿路症状改善者59.6%(28/47)。②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PFDI、U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改进盆底重建手术与TVT-O联合使用,均可改善尿路症状(P〈0.05),加用TVT-O效果优于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P〈0.05)。结论①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②对于术前有活动后漏尿或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改进盆底手术能更有效的治疗排尿症状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改进盆底重建手术 排尿症状 下尿路症状 TVT—O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女性护士尿路症状的现况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3年6月,研究样本为上海市在职的400例女性护士,根据核心尿路症状评分(CISS),将所有样本分为对照组(CISS≤5分,不存在下尿路症状,n=288)和观察组(CISS≥6分,存在下尿路症状,n=112)。以自拟《女性护士尿路症状现况水平调查问卷》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判定影响因素,为预防女性护士尿路症状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提供依据。结果 (1)28.00%的女性护士存在下尿路症状,尿频(46.43%)、难憋尿(38.39%)问题最常见,37例护士有两种症状,15例护士有三种症状。(2)就职于大型医院、就职于繁忙科室、年龄≥31岁、工作年限≥5年、学历大专及以下、职称中级以下、BMI指数>23.9kg/m 、日饮水量<1000mL、有尿路感染史、有泌尿系统疾病史、排尿不科学、压力大是女性护士尿路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需加强对工作繁忙、年龄大、工龄长、学历较低、职称较低、肥胖、日饮水量不足、有尿路感染史、有泌尿系统疾病史、排尿不科学、压力大的女性护士的关注,降低此类人群的尿路症状发生风险。

  • 标签: 女性护士 下尿路症状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年龄为20~40岁的126例青年男性,其中就诊于代谢减重门诊的肥胖患者74例,纳入试验组;于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5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代谢(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性激素(雌二醇、血清睾酮),C反应蛋白(CRP),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体重指数和LUT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UTS与各临床变量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差异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收缩压[(144.30±15.78) mmHg比(125.96±6.11) mmHg,P<0.001)]、舒张压[(89.46±12.76) mmHg比(81.35±4.58) mmHg,P=0.001]、空腹血糖[(6.73±3.15) mmol/L比(5.26±1.47) mmol/L,P=0.016]、胰岛素[(26.60±19.09) mg/dL比(13.43±7.68) mg/dL,P<0.001]、C肽[(4.20±1.73) ng/mL比(1.59±0.52) ng/mL,P=0.001]、甘油三酯[(2.42±1.88) mg/dL比(1.45±0.79) mg/dL,P=0.007]、雌二醇[(52.32±21.77) ng/L比(42.11±12.19) ng/L,P=0.023]和CRP[(6.49±4.96) mg/L比(1.62±1.53) mg/L,P=0.037]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0.55) mg/dL比(1.06±0.26) mg/dL,P=0.669]和血清睾酮[(275.00±100.68) ng/dL比(280.28±85.52) ng/dL,P=0.823]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IPSS[(3.81±1.88)分比(0.69±0.30)分,P<0.001]和QOL评分[(2.76±0.68)分比(0.12±0.08)分,P<0.001],以及更高的LUTS风险[86.49%比42.31%,P<0.001],尤其是中度LUTS风险(21.62%比0,P=0.01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与中度LUTS风险显著相关(r=0.407,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C肽是青年肥胖男性人群出现中度LUTS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9、0.029、0.002);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11、0.003)。结论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中度LUTS风险明显增加,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症 前列腺增生 男性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特点,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的4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IPSS)对患者进行问卷回答评分。结果400前列腺增生患者中,LUTS中度(6—18分)占33.8%,重度(22—36分)占66.2%。结论LUTS症状男性中较普遍存在,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LUTS严重地影响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应重视对BPH患者LUTS的研究及其对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前列腺增生症 生活质量 临床特点
  • 简介:性传播感染(STI)患者病史的采集与其他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此项工作常常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会令患者和医师感到为难。经验可能会使事情好办些,但如果患者觉得医师或护士也感到为难,则他可能会觉得更难堪。随着STI越来越普遍以及日常活动促使更多人来做STI检查,这些有关的咨询工作已经成为日常的筛选任务。

  • 标签: 检查 感染 传播 症状 男性 个人隐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路症状(LUTS)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705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BPH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IPSS)对BPH相关的LUTS进行评估,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705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LUTS的比例分别为43(6.1%)、477(67.7%)和185(26.2%)。随着年龄的增加、tPSA的升高、前列腺体积的增大,患者IPSS评分显著增加(均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年龄(OR1.048,95%CI1.011~1.087)和前列腺体积(OR1.024,95%CI1.006~1.043)是中重度LU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和前列腺体积增大是促进BPH患者中重度LUT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前列腺体积增大的老年BPH患者应予以积极的治疗,防止LUTS的加重。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LUTS1是尿路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排尿周期中各种异常表现,本研究通过采取针刺雷火灸治疗尿路症状(LUTS)旨在寻找对于尿路症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加强针灸的研究,观察针灸对尿路症状患者排尿症状改善情况。探讨针刺雷火灸治疗尿路症状(LUTS)中医新疗法的可行性,将针灸纳入尿路症状治疗规范。

  • 标签: LUTS(下尿路症状) 针刺 雷火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逼尿肌活动低下(DU) 下尿路症状(LUTS) 诊断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男性患者导尿术导致尿路损伤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对男性患者导尿术178例中的尿道损伤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导尿术后24小时的不适感109例,24小时发生血尿、尿道口流血和排尿困难33例,气囊尿管脱出导致全尿道损伤6例,气囊置前尿道导致球部损伤8例,气囊排空障碍尿管嵌顿导致后尿道损伤3例。结论医疗人员必须重视男性患者导尿术,预防措施到位,尿道损伤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男性患者 导尿术 尿道损伤 原因分析和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沙唑嗪联合托特罗定治疗伴尿路感染的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伴尿路感染的老年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口服多沙唑嗪)和观察组(42例,口服多沙唑嗪和托特罗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存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发作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QOL评分及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PSS、QOL评分及Qmax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发作次数、排尿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的剩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在排尿开始时的膀胱压低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沙唑嗪联合托特罗定可缓解老年PD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症状,且可有效改善尿流动力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帕金森病 老年人 酒石酸托特罗定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增生与尿路症状(LUTS)及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按有无AUR及LUTS严重程度分为3组:无AUR但LUTS较重者为A组,有AUR且LUTS较重者为B组,有AUR但LUTS较轻者为C组.对各组行I-PSS评分,测量F-PSA、T-PSA及F/T-PSA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时观察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情况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情况,术后测定移行带质量(TZW),计算移行带体积(TZV).结果各组F/T-PSA、TZW、TZ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PSS评分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A组F-PSA、T-PSA、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而B、C两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F-PSA、T-PSA明显小于B组(P<0.001),I-PSS、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及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移行带质量及体积与BPH引起的LUTS及AUR的发生无关;而移行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延长是BPH引起的LUTS的主要原因;移行带向膀胱突出则是AUR的主要原因.BPH合并AUR的患者F-PSA及T-PSA均明显增高,F/T-PSA变化则不明显.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急性尿潴留 移行带质量 膀胱突出 移行带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