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本指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在2014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特应性皮炎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更新,可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1例出生3 d的新生儿因感染性黄疸给予头孢吡肟0.16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12 h。第6天,患儿左外眼角、颈部皮肤发红,双腋下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大片脱落,皮肤脱落面积大约为2.0 cm×2.5 cm。考虑为头孢吡肟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停用该药,给予小檗碱药浴、红霉素软膏外用。3 d后患儿皮肤糜烂明显好转,无新发皮肤剥脱,黄疸明显消退。1个月后随访,患儿黄疸完全消退,皮损已痊愈。

  • 标签: 头孢吡肟 头孢菌素类 超敏反应,迟发型 皮炎,剥脱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咽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放射治疗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1] ,但放疗过程中会损伤正常组织,并且随着剂量增加,还会引发皮肤的放射性反应,甚至引发不易治愈的溃疡,很多患者由此而中断放疗,对肿瘤控制与治愈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对鼻咽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13—2017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1例进食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为女性,年龄45 ~ 62岁,起病前1 ~ 2 d内均有进食藜史和日光暴露史。临床均表现为颜面部、双手背、前臂暴露处对称分布的非凹陷性肿胀性红斑,表面紧张光亮,伴痛痒。6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均系统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等治疗,2例同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3例口服洛芬待因,并均予外用药物对症治疗。10例治疗7 ~ 10 d后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均无色素沉着及瘢痕;1例出现双手背皮肤坏死,遗留皮肤瘢痕。结论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常表现为暴露部位肿胀性红斑,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皮炎,光毒性 藜草 植物日光性皮炎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 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也相当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也较为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1]。据调查显示:中医辨证能很好地治疗特应性皮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2]。为此,本院随机抽取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2例。实验组男 28例,女 24例,年龄在 7~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4.52)岁,病程在 1~ 10 a,平均病程为( 5.5±4.07) a。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6~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26)岁,病程在 1~ 11 a,平均病程为( 6±5.25) a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2)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 4)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特应性皮炎属于中医 "奶癣 "、 "四弯风 "等范畴。病机有:孕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生湿,以致助湿化热;或是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遗热于胎儿,直接导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或因胎儿时期喂养不当,导致胎儿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因湿热蕴久,血虚生风,致使肌肤失荣失养,进而发为此病;或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致使脾失健运,进而生湿化热发为此病 [3]。( 2)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急性期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肤潮红、瘙痒,抓之糜烂渗出,治法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疏风。所选方药为胃芩汤(随症加减药物剂量):金银花 6 g,泽泻 6 g,白藓皮 6 g,藿香 6 g,滑石 9 g,茯苓 9 g,防风 3 g,黄连 3 g,木通 3 g,薏苡仁 12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中医辨证缓解期为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舌质淡、苔白,治法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为主,所选方药为(药物剂量随症加减):生地黄 6 g,玄参 6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藓皮 6 g,何首乌 6 g,当归 6 g,川芎 6 g,白芍 6 g,蛇床子 6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赛庚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1372 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2mg×100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维生素 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99 生产产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0.1 g/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连续用药 1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皮疹消退,皮肤无瘙痒不适等症,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有效:患者的皮损变薄变淡,消退程度在 30%以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皮損消退程度不足 30%,皮肤仍旧瘙痒,其他临床症状仍旧存在。记录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乏力。记录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     2结果    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较难治的皮肤性疾病,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应性皮炎常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特应性皮炎分为 3期:婴儿期(多发于出生后的第 2或第 3个月,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儿童期(多发于 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特应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特应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 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 ICU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预防失禁性皮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 ICU患者中选取 100例,研究时间从 2017 年 3 月开始,截至 2018 年 3 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之下差异值符合统计学标准( P<0.05) ;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之下差异值符合统计学标准( 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 ICU失禁性皮炎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并降低 IAD发生情况。

  • 标签:    ICU失禁性皮炎 护理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 ICU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法对我院 ICU收治的 90例失禁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患者 45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中产生失禁性皮炎的比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内患者产生失禁性皮炎的比例分别为 2.22%与 28.89%,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 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ICU失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获取较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大推广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措施 ICU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常采用放射治疗,伴随多种毒副反应,如放射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情绪,不利于放疗顺利进行。因此,肿瘤患者应当重视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有关工作。本文量重点分析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 放射性皮炎 放疗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肿瘤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的1 494例中发生失禁的1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轻度失禁性皮炎13例,中重度失禁性皮炎6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发生中重度失禁性皮炎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营养评分、体重指数(BMI)、入住ICU的原因、PAT评分、Braden评分、愈合时间、失禁性皮炎的转归、原发病的转归、失禁的频率、失禁的类型、失禁的天数等因素,分析失禁性皮炎的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T评分、失禁的天数及失禁的频率是ICU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重症患者中PAT评分、失禁天数及失禁频率是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

  • 标签: 肿瘤重症患者 失禁性皮炎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瘙痒症,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三种常见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锌( Zn ) , 铁 (Fe) 含量,为瘙痒症,皮炎患者的诊疗提供新途径。 方法 检测 瘙痒症,皮炎患者血清中 Zn , Fe 的含量,以同时间就诊的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瘙痒症患者血清 Zn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皮炎患者中过敏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 Zn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之间铁含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血清 Zn 含量可能与瘙痒症,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的发病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近年来疾病精准分型的研究揭示了特应性皮炎的一个新亚型——老年特应性皮炎。以往认为特应性皮炎多发生于儿童,近年发现老年人也是AD的高发人群。老年特应性皮炎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应高度重视老年特应性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老年人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81例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观察治疗情况,讨论清热除湿汤+皮炎汤的效果。方法 自我院患者库面部脂溢性皮炎病患中选出湿热内蕴型患者82例(取自2019.07月~2020.09月)分两组,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41例)采用清热除湿汤+皮炎汤治疗。归纳治疗前后病人基本情况(皮疹面积、皮疹颜色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析。结果 组间效果观察结果中的有效率,中药组数值相对于常规组较高(97.56% vs 80.00%,P<0.05);组间效果还观察结果中的皮疹面积评分、皮疹颜色评分,中药组数值相对于常规组均较低(P<0.05);组间中医治疗结果对比证候积分,中药组分值相对常规组较低(P<0.05)。结论 清热除湿汤+皮炎汤治疗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皮炎、皮疹情况,改善临床证候。

  • 标签: [] 清热除湿汤 皮炎汤 湿热内蕴型 面部脂溢性皮炎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由多因素导致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会对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近年来,少年儿童AD的患病率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此文就国内外AD、流行情况及病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特应性皮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放射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例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每组患者均为 30例,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皮炎改善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状态及患者可承受的心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皮肤炎症损伤,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 预见性 护理干预 放射性皮炎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①护理前,组间SAS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调查满意度,干预组为96.7%,对照组为80%(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实施综合护理,可缓解焦虑情绪,减轻疼痛,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放射性皮炎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