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揭示牙克石在作物生长季气象因子变化特点,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本文选取牙克石3个站点1961—2015年作物生长季月平均温度、月降水、月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牙克石3个站点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牙克石作物生长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气候变暖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量减少趋势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年代呈“V”状变化。牙克石光温条件最好,博克图水热条件最好。

  • 标签: 牙克石 作物生长季节 气候变化
  • 简介: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每年因多种疾病而死亡生猪约占养猪总数的8%~10%.死亡猪中75%~80%以上为未成年猪。仔猪阶段(1~60d),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健全.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弱.尤其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极弱.这时正是仔猪处在生命的最高危险期.许多时候环境变化是导致仔猪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创造和利用有益于仔猪健康成长的外界环境条件.消除或避免有害因子和不良状态对仔猪的影响.是仔猪管理的基本任务。

  • 标签: 仔猪生长 环境变化 调控 病原微生物 饲养过程 系统识别
  • 简介: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a、16a和30a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 标签: 博州地区 作物生长季 降水变化
  • 简介:为了研究水流流速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生长指标的作用,采用室内模拟水流流速(设置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的方式,对生长中的黑藻进行培养,监测黑藻生长过程中各形态指标的变化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的叶长、株高和节间距都显著大于0m/s下(n=12,p〈0.05),但水流流速对黑藻的根数和根长无显著作用;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细胞的长宽比显著大于0m/s下(n=120,p〈0.05),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小于0m/s下;不同生长时期黑藻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静止水流下最小;当水流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时,黑藻叶片内叶绿素a+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794±0.727)mg/g、(1.812±0.411)mg/g、(1.627±0.521)mg/g和(1.609±0.748)mg/g。水流会导致水中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和光照强度增加等,能促进黑藻生长,同时水流动的机械拉力是影响黑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黑藻 流速 形态指标 水流
  • 简介: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胃液中生长抑素(SS)变化,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10只犬造成脑出血损伤模型。用放射免疫药盒测定脑损伤前后空腹及餐后SS变化。结果:脑出血犬空腹或餐后胃液中SS含量较伤前均升高,以伤后1、2d升高更明显(P<0.01),而餐后损伤犬胃液中SS含量较空腹损伤时更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损伤和进食能刺激SS的分泌,SS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但损伤时SS检测值明显高于进食刺激时SS检测值,故检测胃液中SS含量能显示脑出血损伤的病情变化

  • 标签: 脑出血 胃液 生长抑素 研究 脑损伤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并分析其潜在影响。我们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的背景和趋势,然后详细讨论了其对降水模式、温度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我们还强调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各个阶段的潜在影响,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关键过程。随后,我们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措施,如改进农业管理和品种选育,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最后,我们强调了国际社会合作和政策干预的重要性,以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确保全球粮食安全。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作物 生长周期 降水 温度 适应性
  • 简介:摘要:鉴于胡杨对气候的高度适应性,人类应将其作为生态环境发展的“推手”之一,有序扩大胡杨林种植面积,加强宣传和管理,有效发挥其生态环境功能。其中,人类要充分掌握胡杨林的生长规律及其对气候的适应,制定科学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胡杨林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标签: 胡杨 生长情况 气候变化。
  • 简介:基于树木年代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福建长汀地区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的树轮宽度的标准化年表,并探索了其径向生长与1956—2013年期间前年3月到当年11月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柏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秋季(9—10月)温度气温与前年春夏季(4—8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25a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显著的时段比较一致,均集中在1970s—1990s时段,说明该时段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响应面回归分析表明,仅气温温度或降水的改善,并不能显著促进福建柏的径向生长,只有当两者同时改善后,树木的生长才会加速。

  • 标签: 长汀 福建柏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 简介: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分别取日平均气温5.87℃和15.17℃为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生长的下限温度,取3846.28d·℃和842.95d·℃为其有效积温指标。以1986年为分界点,利用1950—2003年气象台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80%保证率下,5d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87℃和15.17℃的起始日和结束日以及历年有效积温,借助AreGIS8.3模块分析了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大部分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延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可能使钉螺感染季节延长,感染率增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钉螺 血吸虫
  • 简介: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西南缘的国家级梭梭林甘家湖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与沙漠过渡地带,起廊道作用的同时,也对防风固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对甘家湖地区梭梭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生长优势区梭梭、生长疏林区梭梭和退化区梭梭的呼吸率以及相应根部土壤水分的变化对梭梭生长的影响。生长优势区梭梭12:00~16:00之间消耗水分值为10.55g.m^-2s^-1~11.57g.m^-2s^-1之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同时梭梭呼吸速率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在371.92mg.m^-2s^-1和367.52mg.m^-2s^-1之间,耗水与呼吸率成正比有利于梭梭生长。疏林区梭梭10:00~16:00之间消耗水分值为8.39g.m^-2s^-1~8.98g.m^-2s^-1之间,呼吸速率同时间达到一天的最小值,在373.68mg.m^-2s^-1和370.91mg.m^-2s^-1之间,梭梭在长时间大量消耗水分中使梭梭枯萎。退化区梭梭林12:00~18:00之间消耗水分处于波动期,而呼吸速率在12:00~18:00之间达到一天的最小值370.37mg.m^-2s^-1和367.46mg.m^-2s^-1之间,消耗水分与呼吸速率形成很大反差,对梭梭生长不利,加剧了退化。

  • 标签: 土壤呼吸 梭梭林 碳通量 呼吸速率 退化
  • 简介:为给闽东茶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选取闽东主茶区周宁县1962—2016年茶叶生长期内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及期间雨量、日照时数等)和茶叶生产方面的数据资料,应用相关性、变异系数、Mann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周宁县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对茶叶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周宁县热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照呈显著减少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光、温、水气候条件变化有利于该县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但也容易引发病虫害多发、水土流失、干旱等一些问题,可见,气候变化对茶叶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茶叶 气候特征 茶叶生长 周宁县
  • 简介:从剁辣椒盐坯原料中筛选出优势耐盐的酵母菌和乳酸菌,通过比浊法绘制2种菌的生长曲线,并绘制相同时间段的pH值变化曲线,确定耐盐乳酸菌及酵母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食品企业酿造生产条件的设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 标签: OD值 比浊法 PH值 耐盐微生物
  • 简介: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内容之一。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农业气象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气候灾害频发,例如寒潮、干旱、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详细分析农业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农业气象变化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气象方面的保障,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业 气象变化 农作物生长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89~2018年轮台县冬小麦生长季(9月至次年6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轮台县近30年冬小麦生长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台县近30年冬小麦整个生长季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439mm/10a,减少趋势比较明显。轮台县30年冬小麦生长季平均降水量为30.8mm,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起伏特别大,极易发生干旱灾害亦或洪涝灾害,给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轮台县近30年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乳熟-灌浆期降水量各个生长期降水变化与整个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减少变化趋势,但是各个阶段降水气候倾向率有所差异,各个生长期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369mm/10a、-0.15mm/10a、-1.549mm/10a、-0.164mm/10a、-0.36mm/10a,减少趋势最为显著的生长期为返青拔节期。轮台县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某些年份亦或者时段降水不足或过剩,所以麦田应确保干旱能灌溉洪涝能排水,确保冬小麦的正常生长,进而实现优质高产。

  • 标签: 轮台县 冬小麦 生长季 变化特征
  • 简介:目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组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组明显减少,老年组干细胞的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在老年组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年龄因素 细胞 培养的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通过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对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木麻黄的季节生长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分为5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缓冲期、土壤水分平稳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极大,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不均,干湿季节明显,降水是限制木麻黄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和木麻黄生长量的分析,得到木麻黄生长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 标签: 沙地土壤 滨海 季节变化特征 林地土壤水分 木麻黄防护林 东南沿海地区
  • 简介:本文探讨了乌丹蒿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抗旱特性,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式研究盆内土壤含水量(40.0%、25.0%、15.0%和5.0%)对乌丹蒿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乌丹蒿苗期株高、茎粗、根长、生物量指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4片、8片、12片真叶时期的CK组与HS组相比,株高分别下降3.39cm、6.25cm和10.72cm;茎粗依次降低0.57mm、0.41mm和0.42mm;根长降低0.55cm、1.27cm、1.15cm;总生物量分别降低1.65g、5.56g、6.43g;侧根数量和根冠比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其根冠比分别增加4.5%、5.57%、8.12%.叶片和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在处理初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后期大体上表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及根系酶活性均在12片真叶时期M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2U/g·Fw、310.20U/g·Fw;162.53U/(gFw·min)、226.62U/(gFw·min);96.02U/(gFw·min)、144.69U/(gFw·min).

  • 标签: 乌丹蒿 苗期 干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形态指标
  • 简介:摘要:对都兰地区2010-202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和沙尘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10年来都兰地区各气象因子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气象要素变化对梭梭植物生长条件的影响,得出适宜梭梭植物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2010至2020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趋势线呈波动趋势,年平均气温范围在6.8-2.9℃,西高东低;(2)年降水量总体呈持平状态,年降水量在318.7-26.7mm,东多西少;(3)沙尘暴次数保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内,平均次数为每年1次;而年大风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次数为每年10次;(4)2010-2020年保护区内气温,降水的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区内的气温及降水都有利于梭梭植物的生长

  • 标签: 梭梭植物 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