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拥挤是一种常见错合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70%。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拥挤周健康的影响很大,拥挤形成原因众多,本文简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综述,分析拥挤形成原因及对周的影响,探讨相关治疗方案等。

  • 标签: 牙列拥挤 牙周组织 口腔问题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正畸治疗对于拥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采用正畸治疗方法治疗拥挤的患者共76例,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牙弓长度进行记录并比较,同时调查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矫正器拆除时以及矫正一年后牙弓长度均大于矫正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整体变得美观、拥挤症状改善、咬合能力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采用正畸治疗对拥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牙弓长度至正常水平,牙齿整体变得美观,拥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咬合能力提高,且无复发现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治疗。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列拥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拥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个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例恒牙轻、中、重度拥挤错颌患者,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并观察排齐的阶段性变化。结果9例患者中,有4例达到了解决拥挤的排齐矫正目标,有2例转入了传统的固定在矫治中,有3例调整了邻面去釉,需要继续排齐。结论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拥挤的矫正需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而且在设计后牙支抗设计方面也需要注意。在合理的条件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矫治 牙列拥挤
  • 简介:预防孩子的不齐,家长可从生活中的饮食结构人手。平日尽量多给孩子吃些富有纤维素的粗粮食物,使咀嚼功能充分发挥并刺激颌骨发育;孩子如果有不良的吮指、舔舌、咬唇习惯,家长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

  • 标签: 牙列不齐 孩子 家长 饮食结构 颌骨发育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临床接诊1例下颌重度磨耗伴列缺损,采用烤瓷冠联合太极扣固位的活动义齿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游离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种植技术对老年游离端缺失修复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游离端缺失修复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义齿修复,研究组患者应用种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相关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游离端缺失患者修复过程中应用种植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义齿修复 牙列游离端缺失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不齐合并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不齐合并列缺失患者88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修复治疗)44例,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4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针对不齐合并列缺失患者,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牙齿咀嚼功能,提升美观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列不齐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3例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半年内对患者进行复诊,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咬合升高接近正常,患者主诉无不适感,明显提升咀嚼功能,就医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于重度磨耗伴缺损实施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就诊次数,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牙列中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龈下刮治术的教学课程中使用仿真模型的教学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在读学生80名作为本次教学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仿真模型组(n=40)和石膏组(n=40),统一由一名老师进行龈下刮治术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授课,石膏组使用石膏模型进行操作练习,仿真模型组使用仿真模型进行操作练习,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分数仿真模型组学生平均分数为(93.15±6.18)分,石膏组平均分数为(86.12±3.61)分,仿真模型组学生平均分数较石膏组显著提高。对比实习后两组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仿真模型组学生可以更加熟练的进行临床操作。结论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龈下刮治术的教学课程中使用仿真模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增强,值得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仿真牙列模型 龈下刮治术 教学效果 石膏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联合修复方案用于稀疏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4年 1月至 2014年 6月我院收治的 56例稀疏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 n=28)及对照组( n=28),其中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修复治疗,随访 1年观察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4%( 27/2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1.4%( 20/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方案用于稀疏患者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 修复 牙列稀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修复游离缺损的实际效果。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0例游离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的43件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制作,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有29位患者对义齿的稳定性、美观性以及舒适度总体感觉比较满意;我们对所有患者的所有基进行检查,并没有出现因安装义齿出现的松动及疼痛状况,其中7颗牙齿的红肿状况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临床上使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修复游离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太极扣 精密附着体 牙列游离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间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间隙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正畸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治疗效果的美观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间隙不仅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咬合能力,更为美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畸形 修复 联合治疗 成人牙列间隙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混合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方法评估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牙科就诊的162例6~12岁儿童混合期咬合关系,并对早期矫治需求进行评估。结果25.9%的儿童上颌前牙排列良好,且女童显著多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拥挤和重度间隙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1.7%;有56例(占34.6%)儿童下颌前牙排列良好;下颌弓重度拥挤发生率14.2%,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间隙发生率1.9%,男童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发生率为65.4%,覆盖异常率为64.8%;咬合异常占比35.8%,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占比43.2%;存在单一研究对象需求多种治疗,需要活动矫治器的例数占19.8%、习惯矫正器占24.7%、2×4技术(单牙弓)占11.7%、2×4技术(双牙弓)占14.8%。结论轻度深覆盖和前牙旋转是较为频繁的咬合异常,这2种异常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会增加牙齿创伤的可能性;某些个体还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拔牙、佩戴矫治器或者防护托、2×4技术、扩展牙弓、间隙保持、接受定期检查和心理疏导。

  • 标签: 混合压裂 咬合不正 早期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骨缺损与完整对照组,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另选择16名完整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两组在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采用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对象Vs、Vd、V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上对照组的峰流速高于病例组。时间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峰流速均数增加。时间因素与缺损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与完整受试者相比,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一定程度减少。咀嚼运动可显著提高完整受试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增加相应脑区供血量,且随咀嚼运动时间延长(累计咀嚼10min)脑血流速呈加快趋势。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咀嚼 脑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铸造支架网结构+覆盖义齿对重度磨损伴缺损咬合重建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我们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0例重度磨损伴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铸造支架网结构+覆盖义齿对这些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治疗结束后,就这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义齿修复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经过对患者为其10个月的临床跟踪观察,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患者的咬合效果及咀嚼功能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换着用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临床上使用铸造支架网结构+覆盖义齿对重度磨损伴缺损咬合重建治疗的实际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铸造支架网结构 覆盖义齿 牙列重度磨损伴缺损 咬合重建 临床效果
  • 简介:急诊科拥挤是指急诊患者的需求超过了急诊科的处理能力。急诊科拥挤会导致急诊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减低医疗服务质量,损害患者利益,并增加开支,而急诊滞留时间延长又反过来加重急诊科拥挤现象。急诊科拥挤现象在国内外研究中均有报道,而我国综合性医院的急诊滞留时间普遍较长。本文就近年来急诊科拥挤问题在综合性医院的现状及一些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急诊科 拥挤现象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较为复杂,交通管理较为困难,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控制过程中,交通信号控制是一项有效手段,对缓解交通拥挤情况具有重要帮助,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进而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交通 信号控制 控制方法
  • 简介:从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角度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旅行速度、拥挤度两项指标的重要意义,并以当前我国典型的一线、二线城市轨道交通旅行速度、拥挤度的指标水平和提升过程为实例,分析这两项指标的计算方法、核心要素以及相互关系,从而提出新线开通运营前合理确定和开通运营后不断提升这两项核心指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优化司机站务人员站台作业标准流程、减少车辆开关门时间和同步延时时间、缩小列车区间运行时间余量等方面提高旅行速度;在开通初期可以通过增加上线列车数、中期可以通过提高旅行速度和折返效率的方法来降低列车拥挤度,而后期则需要研究采用大小交路套跑、上下行不对称运输、平行线路建设、新车增购等方式来从根本上降低列车拥挤度,不断提高乘客服务水平。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旅行速度 列车拥挤度 指标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