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研究。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31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采用Pearson分析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6、7.34、-55.31、-35.01、17.04、15.12、22.90、23.39、-13.98、-9.42,P均〈0.05),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组D-D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P〈0.05),其余FIB、IL-6、CRP、TNF-α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7、-0.79、-0.05、-1.39,P均〉0.05)。Pearson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FIB、D-D水平与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34、0.59、0.64、0.46、0.49、0.54,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FIB、D-D、IL-6、CRP、TNF-α水平较高,检测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或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凝血指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炎症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至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疾病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3组,另选取同期66例已排除感染的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前降钙素原(PCT)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WBC、CRP、SAA及三者联合在COVID-19中及在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COVID-19间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WBC计数[8.13(6.51,9.42)×109/L]和LYM计数[2.00(1.28,2.43)×109/L]相比,COVID-19患者的WBC计数[4.94(4.05,6.67)×109/L]和LYM计数[1.33(0.94,1.96)×109/L]均明显降低(Z=-7.435,P<0.01;Z=-4.906,P<0.01);确诊病例组的CRP[7.93(2.45~23.98)mg/ml]和SAA[34.13(4.83~198.40)mg/ml]水平均较对照组[CRP:1.36(0.57~5.67)mg/ml;SAA:4.98(4.80~15.75)mg/ml]的高(Z=-5.72,P<0.01;Z=-4.166,P<0.01),对照组与病例组的PCT水平分别是0.100 0(0.030 6~0.100 0)ng/ml和0.044 5(0.031 6~0.077 0)ng/ml,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1.451,P=0.147);WBC、CRP和SAA诊断COVID-19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4、0.742和0.673(P<0.01),三者联合诊断COVID-19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82,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83.33%(55/66)和84.76%(139/164),P<0.01;WBC、CRP及SAA预测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99、0.779和0.886(P<0.01),三者联合预测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24,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78.67%(118/150)和14/14(P<0.01)。结论联合WBC、CRP和SAA三者可提高COVID-19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同样对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炎症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质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孟鲁司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50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使用孟鲁司特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孟鲁司特 反复呼吸道感染 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病例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2例作为增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中老年无良性前列腺增生健康人群48例作为未增生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TG、TC、HDL-C、LDL-C、血压、UA、FPG、PSA、PV、炎性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TNF-α、CRP、IL-6、IL-8、NLR水平与PV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增生组患者年龄、BMI指数、血清LDL-C水平、UA、PSA、PV均高于未增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增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NLR水平相较于未增生组均明显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00例研究对象中血清TNF-a、IL-6、IL-8、NLR水平与其PV大小呈正相关(P<0.05)。同时进一步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6、NLR水平与PV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在中老年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来观察疾病的发展,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良性 中老年患者 炎症指标 前列腺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炎症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3例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3~81岁。收集病人术前入院第1次血液检测指标。观察指标:(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依据随访截至时间病人生存状态,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计量资料最佳截断值。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独立预后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131.05、45.65。(2)随访情况:7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个月(2~57个月)。随访期间20例病人死亡。(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NI、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0.213,4.434,5.174,4.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429,13.278,95%可信区间为1.662~11.779,1.056~10.169,P<0.05)。(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73例病人中,64例NLR<3.46,9例NLR≥3.46。64例NLR<3.46病人肿瘤长径(>5 cm和≤5 c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为23例和41例、(2.9±1.2)×109/L、(1.7±0.6)×109/L;9例NLR≥3.46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和1例、(5.8±2.9)×109/L、(1.0±0.3)×109/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t=2.982、 -3.168,P<0.05)。(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时间依赖性ROC预测病人1、2、3、4年总体生存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11、0.596、0.574和0.554、0.583、0.572、0.556。NLR对病人总体生存的预测效能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结论术前NLR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后预测效能优于肿瘤分化程度。

  • 标签: 肝肿瘤 最大选择秩统计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情绪,炎症指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炎症指标水平、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ICU感染性休克病人 情绪 炎症指标水平 调节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滤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均对其开展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白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开展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改善其炎症反应,提升其身体机能。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重症脓毒症患者 营养状况 炎症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 19)患者的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南院区收治的 98例确诊为 COVID‐19 患者的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按其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其中 53例为普通型、 45例为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 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 PCT)、乳酸脱氢酶( LDH)、白介素 -6( IL-6)的差异性。结果: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 /危重型患者年龄大,起病到入院时间更长,既往有基础疾病比例高,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CRP、 LD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型 /危重型 PCT、 IL-6患者升高比例均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型、危重型患者多有年龄大、起病到入院时间更长、既往慢性基础疾病更多等特征,其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反应指标升高,在临床救治 COVID- 19 患者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相关指标水平,尤其是 IL-6水平监测,以实现对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

  • 标签: 病毒肺炎 SARS- CoV- 2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及炎性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2月因胸痛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55例,其中冠心病组741例,根据Gensini评分或SYNTAX评分中位数进一步分为两组,定义为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314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浓度(IBIL)更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相比,TBIL、DBIL及IBIL更高,hs-CRP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C、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HDL-C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731~0.78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7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1.6%。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胆红素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hs-CRP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炎症指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布病患者各炎症指标水平进行评估。方法对53例成人布病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8例非布病感染性发热患者收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测定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表法检测布病组和非布病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16+CD56+)、淋巴细胞绝对值(CD45+)、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T辅助细胞绝对值(CD3+CD4+)、T抑制/细胞毒细胞绝对值(CD3+CD8+)、B淋巴细胞绝对值(CD19+)、CD4/CD8比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布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病组外周血NK绝对值低于非布病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病组患者白细胞、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炎症指标增高,但非布病组增高幅度更大,且布病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损伤。

  • 标签: 布鲁菌病,降钙素原,NK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联合无创通气(NIV)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NIV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BAL联合NIV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后肺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酸碱度(pH)]、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C、FEV1、FVC、MVV、DLCO、PaO2、SaO2、pH较治疗前上升,而PaCO2、IL-6、TNF-α、PCT、HMGB-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镜与无创通气联用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无创通气 重症肺炎 血气指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92例,时间范围于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组别,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46例作为对照组,另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炎症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工作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够逐步深入至气道进行吸痰 治疗 吸痰 效果 抗感染 重症肺炎
  • 简介:随着电算化技术飞速发展.国库业务发生了重大变革。仅凭“账平表对”已不能真实体现一个国库部门的工作水平,也反映不出国库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具体的考核指标

  • 标签: 国库业务 核算水平 国库部门 综合素质 国库人员 电算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反射点(HRD)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脂水平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118例患者1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BRVO 67例,CRVO 51例,并据此分为CRVO组、BRVO组。眼部检查后3 d内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计算单核细胞绝对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 OCT-2000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计数HRD。根据HRD在视网膜不同分布位置将HRD分为视网膜内层HRD、外层HRD、全层HRD。两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HRD计数与血脂水平和外周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BRVO组、CRV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0.1±9.5)、(53.6±15.7)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7% (36/67)、24.5% (12/51 )。两组患者间年龄(t=2.634 )、高血压患病率(χ2=11.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χ2=2.000 )、病程(t=-1.101 )、糖尿病患病率(χ2=1.315)、眼别(χ2=1.742 )、基线视力(t=1.792)、眼压(t=0.708)、CRT (t=1.318)以及外周血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 (t=-0.559、1.126、0.579、1.299、-0.134、0.556、1.230、-0.267、0.4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VO患者视网膜外层HRD计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9,P=0.036);CRVO患者视网膜内层HRD、全层HRD计数与CRP呈正相关(r=0.406、0.343,P=0.004、0.014)。HRD计数与BRVO、CRVO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HRD计数与BRVO患者血脂水平和CRVO患者炎性指标CRP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胆固醇 C反应蛋白质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9.3—2022.2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基于对照组,研究组(34例)施以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FIB(2.52±0.41)g/L水平相比对照组(3.14±0.57)g/L要低,APTT(39.58±4.05)s、TT(19.12±2.24)s、PT(15.98±2.45)s水平均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心肌梗死 凝血功能指标 达比加群酯 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阳气暴脱证或阳气亏虚证,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同时检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统计四逆汤组与非四逆汤组间的差异。结果四逆汤组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PCT、CRP、乳酸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非四逆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治疗阳气暴脱或阳气虚脱证得脓毒症休克有效,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神经外科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早期预测术后感染的发生中的作用,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开颅或脊髓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无感染史,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有13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感染,其中9例是肺部感染,4例是颅内感染。结论感染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术后前三天,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在术后3天之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提高术后感染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炎症指标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及免疫逃逸等关键环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机体的炎症与免疫水平可以通过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反映,包括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等。目前炎症指标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证实是复发和生存的预测因子。肝细胞肝癌(HCC)作为一种常见的侵袭性肿瘤,常在病程较晚时期才被诊断,因此患者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预后。本文主要对上述炎症反应指标在HCC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预后 癌,肝细胞 炎症 炎症指标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应激状况及炎症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0),对两组患者的应激状况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如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重症肺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DA水平[(3.01±0.12)nmol/L]和Ox-LDL水平[(0.29±0.10)kU/L]低于对照组[(5.20±0.21)nmol/L,(0.60±0.11)KU/L],且SOD水平[(69.36±10.02)U/ml]高于对照组[(47.21±9.3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PCT水平[(0.59±0.30)mg/L]、CRP水平[(21.98±4.02)mg/L]、IL-6水平[(2.89±0.69)ng/L]和TNF-α水平[(33.21±4.88)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45±0.20)mg/L、(9.32±1.65)mg/L、(2.10±0.61)ng/L、(23.85±4.9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时,其应激状况指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变化,通过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的应激状况和炎症指标对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肺炎 慢性心力衰竭 应激状况 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