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南北地震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建筑结构的地震坏程度,基于变形或内力和能量的双重破坏准则确定建筑结构各构件的破坏指标,建立建筑破坏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方法。提出了用于建筑结构地震坏评估的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用于分析静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内力,变形和累积能量,并评估建筑结构的地震坏。结果表明,对于设防烈度为 7度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物在 8度地震中处于良好状态,在 9度地震中处于轻度破坏状态,符合地震设防要求。评估方法可以给予地震坏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 标签:
  • 简介: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划分了统计区及潜在震源区,得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空间分布函数。最终得出了郑州市断裂未来5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未来10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11%。

  • 标签: 郑州市 断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 简介:基于可能影响油松地理分布的10个环境因子及油松地理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筛选出影响油松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其潜在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的阈值。结果表明,我国油松中高度适宜区域主要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与80年代潜在分布相比,有向西向北迁移的趋势。我国油松潜在理分布区内主导环境因子特征为:22℃≤最暖月最冷月温度差(DTY)≤39℃;-19℃≤最冷月平均温度(Tmaxspr)≤4℃;2000℃≤大于等于5℃积温(GDD5)≤6000℃;0.25≤湿润指数(Wet)≤1.7。

  • 标签: 油松 地理分布 最大熵模型 主导因子
  • 简介: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积以及震级-地震矩的经验关系进行震级估计,最后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的最大震级.复发模式的建立兼顾了泊松和准周期两种模式,利用专家意见法组合相应的Poisson模型和BPT模型,计算活动断裂最大潜在的复发概率.结果表明,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最大震级为Ms7.2级,而未来50a、100a、200a发生Ms7.2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2.1%、4.0%和7.9%.

  • 标签: 交城断裂带 最大潜在地震 概率模型 地震危险性
  • 简介:通过建立的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2个判别指标,对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进行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该断裂带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后的应力演变及地震危险区长度、范围、峰值、衰减规律等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大震后应力场的调整主要产生于震后300~400年间,震后地震危险区转移到断裂带的中西段,并逐渐向东迁移,范围越来越集中,最终转移到断裂带的弧形顶点部位(红谷梁附近).

  • 标签: 地震破裂危险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岩石破裂危险度KR 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
  • 简介:2008年5月12日。一行数字,一字一顿念来,竟是满口苦涩。五月,晚春的最后一只纸鸢还来不及收回,摩诃池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日光仍行走在路上,一支从地狱射来的毒箭却命定了历史的镜头,一场地震倏然而至。那日,阳光恹恹,山河寂寥,“天府之国”的一角化为人间修罗道,鲜血渗入紫色大地,赤红汇入都江堰奔流的水中。那日,中国不眠,中华不眠。之后,海内外亿万人民众志成城,伸手相援,谱写出一曲锦绣华章。

  • 标签: 地震 灵魂 “天府之国” 2008年 都江堰 大地
  • 简介:汶川I大地震是中国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地震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分析了汶川地震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唐山地震 专家分析 破坏性 唐山大地震 地质灾害 中国
  • 简介:本文依据福建地域独特的岩土建造组合有序性、地壳动力学特征、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性等论述了不同地域公路、尤其高速公路地带潜在质灾害属性以及地质灾害系统运动的相似性。旨在从理性角度认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局域性因素,为综合治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和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岩土建造组合 地壳动力特性 灾害地质成因 灾害地质属性
  • 简介:本文对现代化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及其震害特点做了介绍,对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损失因素、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和新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做了阐述,最后对我国,尤其是江苏城市地震灾害防御工作作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城市和城市群 规划和建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在分析研究建筑物破坏的基础上,针对与建筑物倒塌有关的破坏因素,提出对新建建筑物在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各个阶段进行综合控制,从各个方面保证新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积极主张对老旧建筑物进行鉴定、抗震加固,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物综合抗震能力,减轻建筑物的地震倒塌破坏.

  • 标签: 旧建筑物 倒塌 抗震能力 地震破坏 抗震加固 建筑物破坏
  • 简介:摘要我国对雨水初期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国内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导致初期雨水往往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拟探讨数学模型污染分析中的适用性,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思路。

  • 标签: 初雨 面源污染 数学模型
  • 简介:本文基于对中国西部和华北地区20世纪发生的21次历史地震的震害考察和10余次地震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农村木架房屋、墙体承重房屋、混合承重房屋、土坯拱窑、黄土崖窑、砖平房、多层砖混房在地震烈度为Ⅵ度、Ⅶ度、Ⅷ度、Ⅸ度、Ⅹ度时的震害表现,介绍了建筑物震害程度等级的划分与标准、破坏性地震在Ⅵ度-Ⅺ度区内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破坏的烈度标志,给出了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在地震烈度Ⅵ度-Ⅺ度情况下的震害预测结果,探讨了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提高农村民房抗震能力的可行性。

  • 标签: 农村民房 震害预测 结构类型 抗震能力 造价
  • 简介: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坏准则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坏准则、扭转地震动作用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坏准则、竖向地震动作用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坏准则进行探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提升我国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 标签: 混凝土 高层建筑结构 地震破坏 准则 现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确保施工安全及降低施工成本,是隧道设计及施工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施工便捷、效果良好、利于缩短施工工期、成本低等优点,边仰坡挂网喷锚防护+微型钢管抗滑桩+地表注浆加固+超前支护φ108管棚在地震碎带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和介绍了地震碎带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 标签:
  • 简介: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8.0级地震,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上。通过对震区的现场调查,这次地震在极震区造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和前山断裂即彭县-灌县断裂。通过调查发现,极震区的地表断层产状多为北东走向,以逆冲运动为主。而在极震区以北的四川平武、青川和陕西宁强等余震分布区,地表也发生破裂,但规模和产生的地表变形明显减弱,主要以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形式表现。

  • 标签: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地震断层 地裂缝
  • 简介:纳塔尔实蝇CeratitisrosaKarsch属双翅目实蝇科腊实蝇属,为害30余种经济植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运用CLIMEX3.0及ArcGIS9.3对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的潜在理分布区为18.250°N-30.250°N,其中,华南和东南地区为高度潜在理分布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2020和2050年潜在理分布区的北界分别移至31.250°N和32.250°N,且中度潜在理分布区北移明显;2100年潜在理分布区的北界移至33.750°N,且高度适生区北移明显。因此建议目前应加强纳塔尔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监测网点主要设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应对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应对湖南、贵州、江西、湖北、江苏、安徽等省进行定期监测,严防该虫入侵。

  • 标签: 纳塔尔实蝇 潜在地理分布 CLIMEX ARCGIS
  • 简介:摘要:地热资源属于近年来大力开采的新型能源之一,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发、供暖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有效推进了能源结构体系改革。地热资源兼具矿产和水资源双重属性,在持续开采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地下钻探,容易给现有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地下水循环也会因此出现变化,给地下水环境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隐患。地下水资源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地下水系统遭受破坏会影响水质和水资源总量。基于此,本文对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潜在下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法,以期可以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地热资源开发 地下水 环境问题
  • 简介:[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的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的潜在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山东,江苏和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与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 简介: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半个亚洲,震撼整个中国。本文通过在灾区的实地初步调查,对龙门山同震新构造活动、发震断裂构造和地表破裂的分布、产状、强度、继承性复活与新生特征、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探讨了同震新构造活动对地震坏程度的控制与影响。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同震新构造 活动特征 破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