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顶空萃取-气色谱法测定尿中正丁醇的含量。方法于2019年10月,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萃取萃取尿中正丁醇,优化盐析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尿中正丁醇在0.04~3.00 mg/L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mg/L,回收率为77.4%~102.8%,批内精密度为3.67%~8.11%,批间精密度为4.94%~6.90%。结论正丁醇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富集效率高,灵敏度高,适用于职业接触人群尿样中正丁醇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正丁醇 尿 色谱法,气相
  • 简介:【摘要】本文从小程序背景出发,阐述了移动端性能和开发成本导致小程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本文对比了几种流行小程序框架在性能上,渲染上、引擎上不同特性,最后,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小程序技术,并给出其技术实现框架以及优势。

  • 标签: 小程序 RN 混合型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野菊花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法提取、富集野菊花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7.17%。野菊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2%)、α-香叶烯(15.78%)、β-金合欢烯(10.44%)、樟脑(10.05%)、α-衣兰油烯(4.81%)、α-水芹烯(4.43%)、α-蒎烯(4.28%)、莰烯(3.61%)、乙酸龙脑酯(2.56%)、侧柏烯(1.59%)、雪松烯(1.47%)等。结论萃取技术可用于野菊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并提高其灵敏度与准确性。

  • 标签: 野菊花 挥发油含量测定(中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肝脏切除手术病理诊断为cHCC-CC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cHCC-CC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19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7例、慢性丙病毒性肝炎2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20 ng/ml 18例,糖类抗原199(glycoantigens 199,CA199)≥37 U/ml 9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5 ng/ml 5例。患者肝脏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68.8%、34.4%、17.4%。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37 U/ml(χ2 =5.687,P=0.019)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CC-CC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血清CA199≥37U/m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 存活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印戒细胞癌(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 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 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 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 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SRCC患者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癌,印戒细胞 印戒细胞比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35.7 ± 13.5)岁,病程(3.8 ± 3.1)年,垂体促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混合腺瘤6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毒症表现,6例患者有肢端肥大症体貌,2例伴有闭经泌乳症状。均为垂体大腺瘤,多呈侵袭性生长。术后仅1例患者完全缓解,多需联合治疗控制病情。结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以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混合最常见,临床表现复杂,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治疗多不能完全缓解,术后放疗和/或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 标签: 垂体肿瘤 促甲状腺素 腺瘤 疾病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中1-甲氧基-2-丙醇(1-methoxy-2-propanol,1M2P)的顶空萃取-气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涂层萃取头对尿样进行顶空萃取;单因素轮换法对萃取温度、盐析量、萃取时间进行优化;以DB-5(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尿中1M2P浓度在0.50~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14 mg/L,定量下限为0.45 mg/L,回收率为85.8%~104.7%,日内精密度为3.25%~6.65%,日间精密度为0.81%~3.9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职业暴露1M2P人群尿中1M2P的测定。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固相微萃取 1-甲氧基-2-丙醇 丙二醇甲醚 尿
  • 简介:【摘要】为减少前处理过程中样品损失,提升半挥发有机磷农药类化合物前处理效率,本研究借助全自动膜萃取系统及气质联用( GC-MS),通过优化相关检测条件开发了一套快速高效的有机磷农药前处理 -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将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线下拓展至线上,一直是英语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众多高校大幅度削减大学英语课时,摆放在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课内时间与无限的课外时间有效结合,以此构建一个立体式学习空间和学习维度。这对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当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习提供了优越的外在条件。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整体写作水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型 教学模式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直径大于4 cm的混合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微波消融治疗68例混合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68个结节)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超声造影显示,术后第1、3和6个月,达到完全消融效果的患者分别为63例(92.65%)、62例(91.18%)和61例(89.71%),肿块体积分别缩小68.75%、84.88%和91.29%,患者消融效果满意。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混合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大于4 cm的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首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消融技术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治疗混合黑眼圈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22例女性混合黑眼圈患者,年龄21~47(31.45±10.45)岁。患者均接受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采用Photoshop CS7校正曝光,再使用Image J 64软件测量图中黑眼圈注射区域皮肤L*(皮肤黑白区间)a*(绿红区间)b*(蓝黄区间)值,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黑眼圈皮肤颜色视觉评估分级较其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Z=105.22,P<0.05);治疗前,黑眼圈皮肤颜色定量评估L*值(47.12±7.02),治疗后(56.47±6.31),L值较治疗前增加(t=15.495,P<0.05),治疗前后a*、b*值无明显改变(P>0.05)。112例患者经皮下注射后5 d内,注射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肿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自行好转,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122例患者中99例对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注射治疗满意,治疗满意度81.15%,23例患者自觉黑眼圈改善不明显,或改善程度未达到预期要求,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为一般或不满意。结论纳米脂肪联合脂肪颗粒在改善混合黑眼圈皮肤颜色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美容技术 治疗结果 纳米脂肪 脂肪颗粒 混合型黑眼圈
  • 简介:摘要:近些年的中考中,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频率较高。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展开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建立完善且有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良好的阅读质量。本篇文章分析了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的价值和促进教学的策略方式。以下观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初中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分析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治疗混合股骨髋臼撞击症(FA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混合FAI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平均(38±3)岁,均经查体和X线片、CT确诊。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和Cam成形,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1年后每年随访1次。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撞击实验结果、髋关节活动度、α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结果比较,撞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髋关节屈曲活动度(t=-13.58,P<0.01)、屈曲90°内旋范围(t=-13.22,P<0.01)、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t=-23.56,P<0.01)、α角(t=15.08,P<0.01)、VAS疼痛评分(t=17.05,P<0.01)较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镜Cam成形术治疗混合FAI近期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提高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股骨 股骨髋臼撞击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混合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和增强CT/磁共振成像(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CT/MRI)中增强模式的差异并探究影像学与影像学、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对CHC检出的提示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5例病理确诊的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在CEUS和CECT/MRI中增强模式进行比较。联合病灶在CEUS和CECT/MRI中的差异性增强模式、影像增强模式与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性表现以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用于CHC检出。结果病灶在CEUS上表现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62.9%和37.1%;在CECT/MRI上表现为HCC、ICC及CH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48.6%、31.4%和20.0%。12例直径≤3.0 cm病灶在CEUS表现为H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100%,在CECT/MRI表现为HCC和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91.7%和9.3%;23例直径>3 cm病灶在CEUS表现为HCC和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43.5%和56.5%,在CECT/MRI表现为HCC、ICC及CH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26.1%、43.5%和30.4%。以CEUS和CECT/MRI增强模式不一致、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不一致、AFP和CA19-9同时升高作为提示性诊断信息,78.6%的患者至少符合上述3种差异性表现中的1种。结论CHC在CEUS及CECT/MRI中的增强模式具有差异性。随着病灶直径增加,CHC在增强影像中的表现均由类HCC转变为类ICC或CHC。联合CEUS和CECT/MRI差异性增强模式、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表现有助于提高CHC的检出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混合型肝癌 增强CT 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注意缺陷为主、冲动-多动为主混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根据DSM-V标准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冲动-多动为主混合,分别为21例、21例、22例。三患儿均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进行单药口服治疗,持续使用6周。观察比较三患儿SNAP-IV父母评定量表评分、Conners父母症状评价量表评分、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冲动-多动为主患儿SNAP-IV评分差值高于注意缺陷为主混合患儿(P<0.05)。冲动-多动为主患儿Conners评分差值高于注意缺陷为主混合患儿(P<0.05)。冲动-多动有效率高于注意缺陷为主混合(P<0.05),注意缺陷为主混合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头晕、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单药口服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具有显著疗效,但不同亚型疗效有一定差异,其中冲动-多动疗效更佳,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推荐使用。

  • 标签: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 单药口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 通过对千户社区居家养老状况的调研分析,了解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西安市混合社区的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

  • 标签: 混合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养老
  • 简介:摘要:合成聚氯乙烯的基本原料为氯乙烯,工业上通过 HgCl2/AC催化气乙炔氢氯化反应生产氯乙烯原料,但该工艺汞的挥发造成了汞的流失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非汞金属催化剂 Au、 Pd、 Pt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在反应中活性组分容易被还原而失活。乙炔氢氯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气相反应容易产生飞温现象。

  • 标签: 非汞催化剂 乙炔氢氯化 均相催化体系 氯乙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动脉序贯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混合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穿刺左侧肱动脉于患侧髂动脉置管溶栓,2~3 d后复查造影并穿刺患侧腘静脉行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动抽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观察血栓清除情况、患侧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及溶栓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经动脉置管溶栓后24例(92.31%)腘静脉及膝下段深静脉血栓大部分溶解;之后行PTA+PMT+CDT操作1次者17例(65.39%),操作2次者7例(26.92%),操作3次后置入髂静脉支架者2例(7.69%)。血栓清除率Ⅲ级者22例(84.62%),Ⅱ级者2例(7.69%),I级者2例(7.69%)。治疗前膝上周径与健侧差值为(5.02±2.29)cm,治疗后差值为(0.74±0.18)cm,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7.601,P<0.001)。26例溶栓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髂动脉置管溶栓序贯腘静脉PTA+PMT+CDT对于急性混合LEDVT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动脉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