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开展中、高渗透性油层模拟注水实验,以稳态法测定-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至残余的不同含水率岩样,对岩样进行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及荧光显微图像特征随含水率上升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总结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变化录井资料响应特征,探讨其水淹机理并对实验数据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录井各单项资料能够反映中、高渗透性油层不同水洗状况下的特征,为今后录井资料评价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高渗透性油层 水驱油实验 岩石热解 饱和烃气相色谱 荧光显微图像
  • 简介:油田注水开有能够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世界许多油田都是有用注水开采石油,我国油田占87%。测井技术是探测油田剩余饱和度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本文论述油田剩余的测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水驱油田 剩余油 测井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以聚丙烯酰胺和自制的柠檬酸铝制备可动凝胶,在锦16块的地层条件下,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柠檬酸铝浓度为30mg/L,稳定剂浓度为40mg/L,利用室内实验装置,研究了和聚合物后可动凝胶的效果。结果表明,和聚合物后可动凝胶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平均总采收率提高了23.57%。通过机理分析指出,可动凝胶优先进入低阻力的大孔道,改善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可动凝胶的主要作用是替,而调剖只是前期或暂时的效果。

  • 标签: 可动凝胶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驱替试验
  • 简介:摘要:油田采收率是指将油层中的原油全部开采出来的程度,一般80%~85%。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注水、注气以及化学。目前我国在油田采收率提高技术与方法方面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对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

  • 标签: 油田 水驱与油驱采收率 技术 方法
  • 简介:摘要长期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地层中油水分布状态与开发早期和中期差异较大,此时地层孔隙中油呈现分散相,呈现连续相,由于贾敏效应的存在,造成规律的改变。针对这种状况,本项目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替倍数和替压力梯度下的岩心水方案,并确定方案,同时测取高含水期数据。利用取得的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含水阶段的相对渗透率特征,重点研究高含水阶段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替参数下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寻找适宜的表征方法。比较替压力梯度对效果的影响,研究高含水开发期不同替压力梯度下的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揭示油水微观分布特征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 标签: 高含水期 驱替倍数 驱替压力梯度 水驱规律
  • 简介:效率一直是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注水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提高效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驱效率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总结了效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计算效率的改进方法。

  • 标签: 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计算方法
  • 简介:摘要:了解和掌握低渗透储层的相对渗透率和规律,对于准确认识储层的渗流机理,合理高效开发油田有着重要意义。低渗透储层开发过程,岩石的特性,孔隙度、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率、润湿性、束缚饱和度等因素均影响水效率,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研究区块的效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 标签: 低渗透储层 水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为保证石油生产的稳定性,就需要合理运用聚合物技术提升石油开采量。在油井注入聚合物后,油井内含水量会随之降低,油液和岩石以及油气之间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降低油液和水分之间的粘度差,方便原油的开采。本文主要概述了聚合物的动态特征以及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石油化工 聚合物驱油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盘40块馆三7水平井经过多年开发,由于底水锥进、出砂、等原因导致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均较低,油藏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项目在强化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建数模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刻画,对剩余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并完成锥半径及锥高度的精细描述,因水平井能有效减缓底水锥进,因此选择利用水平井来挖掘馆三7剩余,并以效益开发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对策,实现底水油藏高效开发,达到提高单元采收率的目的。

  • 标签: 基础地质 底水油藏 水驱油规律 调整对策 水平井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砂岩微观组合模型实验为例,研究了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同沉积相带砂岩储层的特征及效率。实验表明:不同微相组合的模型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及效率,其效率的高低主要与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别及是否发育微裂缝有关;同时,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替过程中的替压力及替倍数也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沉积微相 微观组合模型 水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油田的实际需要,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对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界面张力性质、聚合物分子聚集状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通过结果可知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受到时间、温度、稀释作用、剪切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剪切作用加大而降低,随着稀释作用的加大而降低;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弹性受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大于流变性,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弹性受到聚合物的影响大于表面活性剂;弱碱三元符合体系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增加界面张力下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 标签: 弱碱三元复合体 实验研究
  • 简介:以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缝洞型油藏全直径岩心,模拟油藏温度、压力条件,考察该缝洞型油藏后期注N_2,CO_2和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前期对储层底部原油采出程度高;气主要对储层"阁楼"进行替并将其空间位置降低,N2提高采收率最低,为7.16%;CO_2提高采收率最大,为17.35%;后期过程中,N2提高采收率最大,为22.28%;CO_2提高采收率最低,为5.53%。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建议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中使用N_2作为注入气。

  • 标签: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岩心 注气驱油 提高采收率 阁楼油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微观模拟实验是研究储层剩余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渗透性储层的微观仿真模型及不同粘度原油、不同替压差的微观模型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剩余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和挖掘储层剩余潜力阐明了机油,指出了方向。

  • 标签: 储层 仿真模型 微观模拟 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柯大夫:我家宝宝6个月了,平时很容易招惹蚊虫叮咬,皮肤经常因此留下印痕。我父母会不时给他抹点,不到一两天,皮疹便迅速减少,效果很好。但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宝宝不能用,否则会影响大脑发育,这是真的吗?大人抹了,对宝宝有影响吗?

  • 标签: 驱风油 蚊虫叮咬 大脑发育 柯大夫
  • 简介:大庆油田已开展了聚后高浓度聚和三元复合现场试验,这2种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技术效果,但聚合物用量大、经济效益低。为实现低成本高效开采,在深刻认识聚后油层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堵调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应用物理模拟实验和配方优化技术,进一步研究了3种新型方法:①'调堵剂+体系'组合注入方法,该方法通过低初黏凝胶调剖后再注入三元体系,特点是可大幅降低聚合物用量,较单纯三元复合可提高采收率2.1%,节省聚合物用量25%;②研发了非均相复合体系,该体系由连续相三元溶液和非连续相PPG颗粒组成,可实现动态调整、动态替,聚后非均相复合可提高采收率13.6%,较三元复合可提高采收率3.4%;③研发了聚后插层聚合物复合方法,插层聚合物具有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的特点,调堵能力强于普通聚合物,聚后可提高采收率15.9%。鉴于上述3种新型方法室内实验取得的较好效果,且较普通三元复合大幅降低化学剂用量,拟开展现场试验以提高油田采收率。

  • 标签: 聚驱后 现场试验 新型驱油方法 提高采收率
  • 简介:先考考大家吧,人不吃饭可以活一个礼拜,可是要是没有什么,三天都活不了呢?对了,答案就是是生命之源,而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就是一颗水分子喊。但是,我不是小朋友水杯中一颗普通的水分子,而是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工程学鼎鼎大名的克雷捂格兰姆斯教授实验室里的一员!

  • 标签: 州立大学 小朋友 实验室 工程学 分子 水杯
  • 简介:摘要:油田开发中,采油技术的选择对于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气和聚是常用的技术,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性。本文将比较、气和聚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性,以帮助油田工程师和决策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采油方法。

  • 标签: 油田采油 水驱 气驱 聚驱 比较
  • 简介:摘要:纳米科技(Nano-ST)是一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迅速崛起的一项全新技术,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是尺寸在0.1-100nm的物质组成的互动作用、运动规律以及实际使用的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全面发展,纳米技术成熟度明显增强,尺寸小、分散聚以及强憎水强亲三大特征合并的纳米智能剂战略计划被正式提出,极大改善过往油田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基于此,文章就以纳米去技术为立足点,针对纳米剂在油田中作用机理以及性能进行研究。

  • 标签: 纳米驱油技术 作用机理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