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对异物的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究专业培训对于教育机构工作者接受气异物急救知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进行,分别在培训前和经过系统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各40份,将前后问卷中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0名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培训前得分(56.50±7.36),培训后得分(67.07±4.47)。在经过培训后,对于异物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培训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气道异物 急救 幼儿教育工作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异物科普知识宣传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22年4月29日到2022年5月26日在本省范围之内幼儿园中开展的儿童异物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将开展儿童科普知识宣传之前的幼儿园教师为对照组(84名),将开展儿童异物科普知识宣传之后的幼儿园教师为观察组(47名),观察接受科普知识培训之前和之后的宣传效果,科普知识宣传主要包含健康宣讲、电视机公众号媒体、开展异物标本实物展等方式,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幼儿园教师及工作人员对于异物的了解程度、异物早期识别知识、预防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于预防该种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经过相关的宣传教育之后,幼儿园教师对异物的了解程度从9.5%,上升到了7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之后,幼儿园教师对于异物早期识别知识、预防及急救知识、预防改疾病的重视程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利用有关儿童异物的科普知识宣传,可以显著提升幼儿园教师对于异物的防控认知和重视程度。

  • 标签: 儿童气道异物 科普知识 宣传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化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处理方式多样,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异物指南,因而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消化异物循证指南,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规范的制订流程,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异物管理指南,以期为各级各类接诊儿童消化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 标签: 异物 儿童 消化道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人工患者湿化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本院就诊人工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管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n=26)和管理组(n=26)两个组别。参照组应用临床中常用的质量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通过气管理小组实施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过组间比较,管理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率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气道管理小组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消化异物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下消化异物5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误诊病例中,1例误诊为阑尾炎,1例误诊为结肠癌,1例误诊盆腔炎,1例误诊为痔疮,1例上消化异物漏诊下消化异物。误诊时间1小时~2月不等。其中1例异物自行排出,3例通过肠镜将其取出,1例因并发感染性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下消化异物如在患者不知、误服或故意隐满病情的情况下,很难及早发现,及易发生误诊。异物位于下消化时,可尝试通过肠镜将其取出;如异物嵌顿肠致梗阻、刺破肠壁致穿孔者应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下消化道异物,误诊,肠镜下异物取出术,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转运收入院的上梗阻(UAO)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局,为这类患儿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多循证依据。方法单中心病例总结,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经转运收住院、入院时<28日龄或校正年龄≤44周龄、第一诊断为UAO的病例,总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UAO的不同部位分析病因、治疗、合并症及住院结局。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²检验比较不同部位UAO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儿的转归。结果共纳入UAO患儿111例,占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 826例住院患儿的2.3%,其中男62例(55.9%),足月儿101例(91.0%),出生胎龄(38.7±2.0)周,出生体重(3 207±585)g,入院时校正胎龄(40.8±2.5)周,入院体重(3 221±478)g,其中35例患儿(31.5%)入院时已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92例(82.9%)患儿在生后<1 d出现UAO的症状,25例(22.5%)入院前已明确UAO的具体病因诊断。最终因鼻、咽喉和颈部病变导致UAO的病例分别为24例(21.6%)、71例(64.0%)和16例(14.4%)。前5位病因分别为声带麻痹(28例)、双侧后鼻孔闭锁(20例)、咽软化(15例)、咽囊肿(7例)和声门下血管瘤(6例)。患儿入院后按“NICU-耳鼻喉-影像”多学科合作流程进行诊治,其中102例(91.9%)患儿进行了支气管纤维镜联合喉镜检查。70例(63.1%)患儿入院时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支持。58例(52.3%)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气管切开的患儿共16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儿的治愈好转率为94.8%(55/58)比54.7%(29/53)、非医嘱离院率为1.7%(1/58)比45.3%(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30.11,均P<0.01)。结论新生儿UAO可发生于上道不同部位,总体预后较好,多学科合作的诊治模式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正确评估病情和给予干预。

  • 标签: 婴儿,新生 诊断 气道梗阻 治疗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评估法对急诊困难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评估时预测困难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评估法预测困难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评估法对困难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

  • 标签: CHANNEL流程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评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湿化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人工护理中系统管理运用效果。方法:该次实验的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3、2021-3,在该时间段内搜集100例老年人工通气患者,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50例,系统管理。划组方式:单双序号法。将风险事件发生率用作两组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非同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系统管理用于老年人工通气护理中,效果显著,安全性强。

  • 标签: 系统气道管理 老年患者 人工气道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控护理措施在RICU人工建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4例RICU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CH组(37例)与GH组(37例),CH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GH组采用管控护理措施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GH组患者治疗时间与置管时间均短于CH组(P<0.05);GH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H组(P<0.05)。结论:在RICU人工建立中实施管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气道管控 RICU 人工气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上消化异物的急救护理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11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上消化异物患儿,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儿予以急救护理,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各临床指标的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5.45%和对照组18.18%,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 上消化道异物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上消化异物时应用内镜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上消化异物患者7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6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则在内镜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给予上消化异物患者内镜下辅助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能够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而且减少术后并发症,使得治疗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患儿291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未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无并发症组,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并发症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异物位置、异物类型等资料,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91例患儿共37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37/291)。并发症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3.12±0.51)岁;无并发症组男163例、女91例,年龄(3.19±0.59)岁。并发症组患儿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感染及麻醉效果不佳比例分别为(20.12±4.05)min、(7.09±0.48)d、51.35%(19/37)、70.27%(26/37),均高于无并发症组[(12.18±1.11)min、(3.61±0.55)d、12.99%(33/254)、7.48%(19/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感染、麻醉效果不佳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感染、麻醉效果不佳,临床应警惕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支气管镜 气道异物取出术 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盐酸呛入广泛软化的病例十分少见,出现的症状危重,时常危及生命,为此介绍我们诊治过的2例病例,汲取经验,商榷不足之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上消化异物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上消化异物患者中选取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电子内镜的治疗体会。结果 所有病例中食管内和胃内异物分别为34例、40例;有金属异物25例、胃石18例、动物骨头15例、义齿9例、其他异物7例;其中<18岁有15例、18~55岁42例、>55岁患者17例。结论 经内镜处理上消化异物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选。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内镜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上消化异物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上消化异物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 73±1. 16)岁,范围为10个月至5岁。穿孔部位以食管上段最多见,滞留上消化时间为(2. 6±1. 69) d。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的患儿放置鼻胃管保守治疗;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或穿孔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降部者,予金属夹夹闭和(或)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镜取出失败者行外科手术。结果19例患儿经消化内镜下治疗,有17例患儿成功取出异物,取出失败2例;有12例患儿上消化穿孔处给予金属夹夹闭后愈合,其中1例患儿合并空肠穿孔,空肠处穿孔经禁食、抗感染、静脉营养等治疗后愈合,3例通过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后自然愈合,3例行外科手术,其中有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余患儿愈后良好。另有1例纽扣电池致食管-气管瘘患儿,在异物取出后第5天突发急性肺出血死亡。结论磁性异物和纽扣电池是常见的引起儿童上消化穿孔的异物,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是处理上消化异物穿孔的首选,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儿童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食管穿孔 异物 胃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对下消化异物的诊治特点及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技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例下消化异物,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肠镜下异物取出的相关技巧进行分析。结果11例病例中,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9.5岁。异物来源包括口源性异物4例,医源性异物4例,肛源性异物3例,11例均在肠镜下确诊并顺利取出,取出后1例并发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取出时使用器械包括异物钳、圈套器、网蓝、透明帽等。结论当腹部平片、CT等检查发现异物位于下消化结直肠部位时,可尝试通过肠镜将其取出;为避免对粘膜造成的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肠镜取出有一定的技巧,相应的辅助器械在异物取出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   下消化道异物 临床特点 肠镜下异物取出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