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长段气管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临床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用于修复重建的气管替代物包括同种异体气管、自体组织、人工气管以及组织工程气管,然而不同的气管替代物都有一定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由于其个性化,精准化,速度快的特点在医学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3D打印技术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长段气管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标签: 3D打印 组织工程 气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锁骨上岛状皮瓣(supraclavicular fasciocutaneous island flap,SIF)在气管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及胸部外科应用SIF修复颈胸部肿瘤手术后气管缺损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7~73岁。其中喉气管腺样囊性癌2例,喉鳞癌2例,食管鳞癌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原发肿瘤均为T4期。分析10例SIF修复气管缺损的效果。结果设计SIF,皮瓣面积(3~7)cm ×(6~10)cm,皮瓣厚度8~11 mm,蒂部长度10~15 cm,10例皮瓣血供均来自颈横动脉,肩部供区皮肤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关闭。术后随访1~60个月,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与气管愈合佳,肩部切口愈合可。结论SIF修复气管缺损厚度合适,制取技术简单,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气管缺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节段性气管缺损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支架材料、制备技术和构建理念,丰富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转化前景。脱细胞、三维打印、静电纺丝和细胞膜片等技术使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日趋稳定成熟,上皮细胞种植或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加速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上皮化进程,血供丰富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包裹联合带血管蒂移植修复策略的可靠性也获得了证实。如何整合上述方案,同时实现组织工程气管软骨、上皮及血管组织再生,以期最终实现节段性气管功能重建,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气管 组织工程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合并气管部分切除缺损锁骨膜瓣修补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甲状腺癌合并气管部分切除缺损锁骨膜瓣修补术后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气喘症状缓解,声音恢复正常,气管壁组织恢复完整,移植膜瓣生长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由责任护士全程进行健康宣教,认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各导管,伤口情况,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癌 气管部分切除缺损 锁骨膜瓣修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因"左颈根部包块1年,声嘶半年,咯血、吞咽梗阻10天,呼吸困难1周"入院的70岁男性患者,入院后因Ⅲ度喉梗阻,急诊行气管切开。CT示甲状腺占位病变,累及气管左侧壁、喉及下咽。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完善术前准备后全麻手术治疗,气管-喉-下咽缺损处使用改良颈横动脉皮瓣修复。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左颈部淋巴结(7/23)转移。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T4aN1M0,Ⅲ期)。患者手术3个月后接受131I治疗。术后1个月可正常进食,能低声说话,患者堵管后有呼吸困难,未能拔管,随访2年肿瘤无残留或复发。

  • 标签:
  • 简介: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尽出所藏,请他鉴赏评价。我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商说,"因为上一段有裂纹,下半截

  • 标签: 古董 缺损 盖子 鉴赏 裂纹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6月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70例6月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病例按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分为早期拔管组(<12h)和非早期拔管组(≥12h),比较两组在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术前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或气管狭窄等方面的差异,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al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因素。结果6月龄以下患儿共70例,早期气管插管拔管51(7286%)例。早期拔管组患儿平均体重高于非早期拔管组患儿,分别为(558±122)kg和(476±10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1);早期拔管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和CPB时间分别为(3075±1133)min和(5755±1217)min,非早期拔管组患儿分别为(4847±2204)min和(8253±2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拔管组患儿室间隔缺损明显小于非早期拔管组患儿[(081±024cm)vs(107±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和CPB时间是影响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管的因素。结论对于心内畸形简单但术前病情严重的低月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CPB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管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婴儿 室间隔缺损 气管拔管
  • 简介:耳廓缺损的鉴定以耳廓缺损面积为依据。由于在鉴定标准中没有规定测量方法,因此,各种测量方法应运而生,但没有一种公认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笔者采取照像后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然后计算耳廓缺损面积,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结果准确,现报道如下。

  • 标签: PHOTOSHOP 耳廓 缺损面积
  • 简介:9例前颅底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指甲和甲床是指端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美学功能;指甲和甲床的损伤会对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产生损害;对于甲床的损伤,应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就指甲和甲床的生理功能、甲床损伤的分型、疗效评定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床缺损 指甲 修复 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鼻缺损修复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皮肤移植法鼻缺损修复术适应证1.外鼻皮肤缺失但皮下组织良好(如鼻皮肤挫伤、肿瘤切除术后)。2.缺损面积小(<3cm2)。

  • 标签: 鼻缺损修复术 整形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冠状静脉窦型、上腔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等,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目的讨论房间隔缺损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中小型缺损且年龄较小者可先行内科处理,无自然闭合可能者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颌发育不足是唇腭裂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合并重度牙列缺损者并不多见。此类患者除影响其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外,也增加了其后续序列治疗的难度。本文报告1例该类患者,探索其上颌发育不足及牙列缺损的原因,提出该患者后续治疗的难度所在,提示先天因素和前期治疗的并发症对后续治疗的影响。

  • 标签: 唇腭裂 上颌发育不足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运用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15例患者,均为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或清创术后,头皮缺损面积最大为20cm×15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16cm×10cm,颅骨缺损最大面积11cm×7cm。结果15例患者头部缺损均得到良好覆盖,植皮修复创面根据修复创面情况,于术后10~12天拆包,植皮成活率大于95%,残留创面予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1~10年,所植皮片质地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1例头皮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5年,复查无肿瘤复发。1例梭形细胞肉瘤患者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Ⅱ期通过扩张器植入、Ⅲ期扩张头皮瓣覆盖植皮区域的方式行美学修复,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是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头皮缺损 颅骨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颅骨缺损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和对照组(后期手术),观察组于开颅术后2个月内平均(51.42±4.78)天实施颅骨修补术,而对照组颅骨修补时间为开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平均(187.82±14.48)天,并对患者颅骨修复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及Fugl—Meyery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颅骨修补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O.05),并且ADL评分及Fugl—Meyery评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O.05)。结论早期进行颅骨修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