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平正义观发挥着重要价值,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防范冤假错案等各个举措逐步推进,内外兼修提高办案质量。司法作为实现社会救济的最后救济,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使公众信服,才会在公众心目中真正树立起权威性和影响力。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又各有不同。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需要互相协调和完善,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予以重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均是实现正义价值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

  • 标签: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新认识正当防卫的价值取向,敢于拿起正当防卫的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敢于担当,维护社会正义

  • 标签: 【主题词】正当防卫 社会正义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气象要素和人体健康之间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白云区气象湿度、温度、日照、风、气压等气象要素特点,探究了白云区康养气候资源优势,得出白云区整体气候舒适,非常适宜康养。

  • 标签: 气候环境 健康 气候康养 白云区
  • 简介:摘要:我国各个方面获得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看到了明显的进步,人们生活拥有较高的水平,使得城市化进程得以推进。从中小城市城乡规划入手,不断改革和调整结构的时候,能够对其建设引起关注和优化。基于此,以下对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城乡规划 空间正义 分析
  • 简介:摘要:18 世纪英国的社会变革和古代及同时代思想家的思想对休谟思想形成的影响,以及这些思想影响如何为其同情说奠定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厘定休谟同情说的思想内涵,探讨同情说的经验主义基础,分析同情与正义的内在关联,指出基于感知所建构起来的经验主义认知指向功利主义生活,必须以同情为人性动力。探讨休谟同情说的正义伦理,需要考察自然之德与人为之德的区分,指出休谟同情说的正义伦理是人为之德。

  • 标签: 同情说 正义 伦理
  • 简介:【文章摘要】在社会领域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存在为理性所不能及的知识,对于此种“无知”的状态,哈耶克提出“无知”包括两方面,一为“可以克服的无知”,二为“必然的无知”。人们在社会的活动处于必然无知的状态,但依旧可以进行协调的行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由此人们的行动必然受有某种独立的抽象的规则调整。哈耶克提出正当行为规则正是在这样自生自发的秩序中形成的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行为的社会规则。基于此,哈耶克的正义观为规则的正义而非人性的正义。人们对社会中的现象错误地诉诸于“非正义”而使“社会正义”概念受到狂热的追求,但所谓的“社会正义”只可能适用于组织秩序中,是一种唯理主义的观念构想,在社会中毫无意义且无法实现。

  • 标签: 正当行为规则 社会正义 无知
  • 简介:摘要:叔本华在他的伦理学理论中提出了志愿正义概念,他将志愿正义与利己主义进行区分,从而发现志愿正义的动机是具有利他性的同情,由此引发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志愿正义是纯粹的利他主义吗?笔者认为,志愿正义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笔者通过论述志愿正义与仁爱的区别,即同情程度的不同与性质的不同,从而支撑本文的核心观点,即志愿正义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最终笔者对志愿正义的动机进行分析,得出志愿正义实际是同情与利己之心的混合。

  • 标签: 叔本华 志愿正义 同情 利己 利他 仁爱
  • 简介:[摘 要]:吉田慎悟曾在环境色彩设计一书中提到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建筑、道路景观、交通枢纽等城市中的环境色彩都是塑造美丽城市的关键【1】。从1991年我国开始对城市色彩进行探索与保护,直至现在城市色彩规划在城市风貌设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专项规划地位,寻找不同气候地域发展的城市色彩的共性与特性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基于色彩地理学理论的基础对东北严寒地区和其他不同气候区共二十座城市色彩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研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实际调研和整理数据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基于中国二十个城市的街景地图数据与现场调查数据。

  • 标签: [] 城市色彩 特色比较 千城一面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61~2020年盐津县国家气象站日暴雨降雨资料和2012~2020年盐津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降雨资料,对盐津县暴雨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盐津县暴雨日数年平均为3.1次,暴雨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暴雨时间分布上跨度长达6个月;暴雨全部出现在雨季4~9月,主要出现在主汛期6~8月,且8月出现暴雨频率最高,秋冬季中的10~3月没有暴雨;大暴雨全部集中发生在雨季;在日暴雨中来看,盐津暴雨具有显著的夜暴雨特征,当然白天也有出现暴雨的可能。空间上也具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匀,单点型暴雨突出,境内暴雨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特性。

  • 标签: 暴雨 盐津 气候 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都逐渐安设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这其中还包括某些高原和高寒地区。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极为特殊,变化无常,对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以高原、高寒地区的通信电源应用为研究对象,探究特殊气候环境下通信电源的创新应用,并由此分析将来特殊气候环境下的通信电源发展方向。

  • 标签: 特殊气候环境 通信电源 影响 创新应用
  • 简介:摘要:川芎的别称香果、芎藭、胡藭等,为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产在四川(彭县,今天的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广西、湖北、云南、贵州、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川芎也就是一种中药的植物,常用于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等。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通达、解郁、止痛等功能。

  • 标签: 川芎产量 气候条件 分析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地理课堂的设计,从气候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初中地理气候教学的整体把握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 标签: 初中地理 气候教学 整体设计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呼玛县常遭受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冷害、雷电等等气候灾害,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 标签: 洪涝 干旱 冰雹 低温冷害 雷电,防灾减灾。
  • 简介:摘要:为了维护社会文明的发展,我国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不断前行的。公平公正也成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要义,在新时代改革中更是成为了重点关注的理论课题。公平正义是实现现代化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其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站在国家治理的视角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国家治理 公平正义 现代化社会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尤其是科技网络的高度发达,初中生面对众说纷纭的价值观念,如何进行明智而正确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议题。教师在新闻案例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分辨不同新闻报道背后暗含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为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具备基本的思维批判能力,学会关注生活,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

  • 标签: 学生的正义感 价值理念
  • 简介:摘要:信阳市1980-2020年近40年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气象资料为基础,进行分类汇总、距平处理后,对各气象要素做回归分析、5年滑动平均做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信阳的气候变化主要特征为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日照时数明显下降,1990年以后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2)气温年际差异较大,上升幅度为0.10℃/10a,1993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主要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震荡周期:3—5年、16—17年和30年以上。在16—17年周期上,存在2个较明显冷暖交替周期,1980—1986年间为偏暖期(1982年前后最暖)、1987—1995年间为偏冷期(1992年前后最冷)、1996—2007年间为第二个偏暖期(2001年最暖)、2008—2020年间为第二个偏冷期(2012年前后最冷)。17年、4年分别是气温变化的第一、第二主周期,30年以上可能是真正的第一主周期,但需更长时间序列资料来验证。(3)降水年际差异较大,呈显著地周期性波动变化,多雨期和少雨期大致交替出现。年降水量主要存在2个周期:4—6年、15—20年。在一次大的降水量年之后几年降水量大量减少。1980—1985年呈下降趋势,1985—2005年又呈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基本呈下降趋势,多雨少雨期交替明显。降水的小波方差图中存在两个峰值,6年为第一主周期,15年为第二主周期。(4)年日照时数总体呈阶梯状下降变化,下降速率为-11.9h/10a,年日照时数年际间差异达

  • 标签:
  • 简介:摘 要:通过对永州市近40年来雨季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雨季气候特征的南北差异,分别列出了以道县、零陵为代表站的南北雨季气候特征值,进而对二者进行了对照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初步提出了以永州南北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防汛抗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次侧重问题,为气象科技服务与防汛抗旱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 标签: 雨季,气候特征,旱涝关系,永州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攀西地区国家气象站1971-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重点针对该地区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整体呈升温趋势;降水分布表现出中部最多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的特点;月大风日数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中部相对较多等特点。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攀西各地区气候舒适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攀西中部(西昌、德昌、普格、宁南)以3~4月及9~10月最为适宜,西部(木里、盐源)以5~8月份最为适宜,东部(雷波、金阳)以5月和9月份最为适宜,北部(甘洛、冕宁、越西、美姑、雷波、木里)以9月份最为适宜,南部(会理、会东、仁和)以4月和10月份最为适宜,各个地区12月与1月气候均偏冷。

  • 标签: 攀西地区 气象 舒适度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