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可引起易感人群鼻、脑、胃肠道、皮肤等多部位的感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渐有上升趋势。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毛霉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毛霉菌病 接合菌病 真菌感染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由于霉菌发病表现的隐匿性,且霉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霉菌病的误诊率较高,治疗更是棘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毛霉性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 标签: 毛霉菌 肺炎 卡泊芬净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由毛霉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新兴真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毛霉病的临床表现因宿主而异,最常见的是鼻-眶-脑、肺、皮肤感染。由于毛霉病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使得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挑战。本文介绍毛霉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策略,以期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毛霉菌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纵隔毛霉病累及心脏病例。患儿男,11岁。CT平扫示纵隔内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分界不清。CT增强示病变中等、均匀强化;左、右心房壁,房间隔均明显增厚;左心室表面可见多发椭圆形结节,薄壁环状强化;上腔静脉周围可见厚度均匀的软组织包绕。患儿经抗真菌治疗后症状消失。

  • 标签: 毛霉菌病 纵隔 心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面积烧伤并发侵蚀性毛霉、曲霉菌感染,如未能及时识别、果断处理,后果严重.本刊及有关专著早年已有相关报道。下文的发表,意在再次提请同道从中吸取教训,更望大家在烧伤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方面进行及时总结,为读者提供宝贵经验。

  • 标签: 毛霉菌感染 大面积烧伤 并发 曲霉菌感染 早期诊断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胃肠道毛霉病的发病率占所有毛霉病的5%~13%,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48岁女性患者,病程1个月,以腹痛、腹胀、发热为主要表现,有1型糖尿病史,血糖控制差。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有消化道出血表现,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多发巨大溃疡,溃疡表面有白苔覆着,胃黏膜病理活检提示可见少许真菌菌丝及孢子;PAS和六胺银染色可见宽大、不规则分枝,菌丝无分隔,考虑毛霉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钠和泊沙康唑混悬液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标签: 毛霉菌病 糖尿病 胃溃疡 根霉菌属
  • 简介:笔者医院烧伤科1999年10月30日收治一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全身性毛霉感染患者,治疗成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伤后28d转入我院.查体:肛温40.3℃,心率136~160次/min,呼吸24~28次/min.神志淡漠,右肺底呼吸音粗,有干性啰音,心前区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叩之鼓音,腰骶及双足水肿,四肢移植异体皮大部分色黑、质硬,四肢变黑的异体皮表面可见大片的灰白色毛样菌斑.四肢异体皮表面及痂下分泌物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毛霉生长(2日后回报),血培养阴性.

  • 标签: 重度烧伤 毛霉菌 全身性感染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毛霉病(CAM)的相关报道迅速增加,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对毛霉表现出易感性,对这类继发性感染认识不足及延迟诊治导致病死率的居高不下。本文对CAM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综述,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毛霉菌病 流行病学 作用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80年至2020年文献报道的中国发生的毛霉病病例流行病学、易感因素及其预后。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自198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6个中文数据库中中文文献报道的中国发生的毛霉病病例310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确诊手段、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并对其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年间报道毛霉病病例共计310例,病死率为42.9%(133/310)。报道人数时间分布呈上升趋势,其中1980-1990年间18例,死亡10例(55.6%),2011-2020年间达到152例,死亡51例(33.6%)。59.7%的病例曾经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且其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糖尿病是毛霉感染常见的基础疾病,所占比例为33.5%(104/310),是毛霉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95%CI:1.02~4.83)。肺是毛霉常见的感染部位,占所有患者的41.0%(127/310),且肺部空洞多发(41/127,32.3%),肺毛霉感染患者病死率达50.4%(64/127)。鼻窦毛霉感染占21.0%(65/310),病死率为41.5%(27/65)。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OR=0.33,95%CI:0.17~0.64)。手术亦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OR=0.14,95%CI:0.06~0.32)。结论近年来毛霉的发病人数较前明显增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糖尿病以及激素的使用等都是毛霉感染的危险因素。毛霉病患者的病死率受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治疗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手术和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是改善毛霉病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毛霉菌病 糖尿病 鼻窦 两性霉素B 手术
  • 简介:毛霉可侵犯鼻腔、鼻窦、眼眶乃至颅内,且起病较隐袭,早期易被忽视,一旦侵犯颅内,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很高。如能及早确诊,给予手术清除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鼻脑毛霉病,就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老年人 鼻脑毛霉菌 糖尿病 卡泊芬净
  • 简介: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不断扩大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包括毛霉病在内的少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既往毛霉的鉴定以传统表型鉴定为主,近年分子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毛霉的鉴定与分类均发生较大变化,新的病原真菌不断被报告,引发关注。传统的毛霉病临床进展迅速,具有较强的血管侵袭性,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死亡率居高不下,而以慢性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皮肤型毛霉病和易误诊为结核的慢性肺毛霉病作为临床的新类型更值得关注。毛霉病的分子快速诊断仍然停留于实验室研究,以MALDI-TOFMS为代表的微生物鉴定技术则日趋成熟,有望用于毛霉病的实验室快速鉴定。艾沙康唑是毛霉病治疗领域值得关注的抗真菌新药。

  • 标签: 毛霉 毛霉病 分类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近年,不规则毛霉(曾用名:多变根毛霉)引起的皮肤毛霉病这一新的感染性疾病正在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医生的关注,但由于大多数一线医生对该病缺少认知,误诊误治时有发生。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常导致触目惊心的面部毁容。因此,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和准确把握对于改善该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规则毛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继发颌面部侵袭性毛霉病的患者。患者女,46岁,全身乏力20余天,持续高热10余天,临床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化疗第3天继发鼻脑型毛霉病,外科清创及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后局部感染程度未见明显减轻,半年后因全身感染、多器官衰竭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例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nome)合并毛霉感染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EB病毒高载量,伴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经地塞米松+依托泊苷+环孢素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EB病毒DNA转阴,但患者迅速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高热,左侧鼻翼溃疡缺损,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毛霉感染,予抗真菌及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控制后患者再次发热,复查EB病毒DNA转阳,提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复发,予信迪利单抗合并芦可替尼挽救治疗后,抗毛霉治疗有效,但患者因突发大咯血死亡。提示临床医师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毛霉病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EB病毒 噬血细胞综合征 毛霉菌病 PD-1抑制剂 芦可替尼
  • 简介:摘要17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接受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3 d出现发热等症状,经胸部CT、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检查,诊断为播散型毛霉病,早期予颅内病灶清除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泊沙康唑抗毛霉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消化道毛霉感染导致消化道穿孔一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毛霉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毛霉菌 感染 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毛霉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3例ALL合并毛霉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霉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ucormycosis”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6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LL合并毛霉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例1,男,12岁,因“确诊ALL 7 d”就诊,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胸痛,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米根霉菌,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出现骨质破坏,再次加用两性霉素B。例2,男,4岁,因“面色苍白1个月,皮肤出血点10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咳嗽、发热,血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出现播散感染,改为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并行皮肤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例3,女,2岁,因“发热20 d,下肢跛行10 d,咳嗽6 d”就诊,诊断为ALL,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微小根毛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应用。随访至2021年6月,3例患儿病情好转,未出现毛霉感染反复,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7篇,共25例儿童ALL合并毛霉病患儿。结合本组3例,28例中11例鼻眶脑型,4例肺型,2例皮肤型,2例胃肠道型,9例播散型。17例发生于诱导化疗期间,8例发生于维持化疗期间,3例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5例曾应用伏立康唑治疗。19例药物联合手术治疗,7例单纯药物治疗,2例未治疗。21例经治疗后好转,7例死亡。结论ALL合并毛霉病多发生于诱导化疗阶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行mNGS可协助明确病原体,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病情需要时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毛霉菌病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