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调查武汉地区健康人群尿有形成分的参考区间。方法在武汉同济医院体检中心共收集13~86岁341个中段尿液标本(要求各体检项目及干化学检测均正常),并在收集后两个小时内对样本用UF-1000i进行检测。结果UF-1000i检测武汉地区健康人群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区间RBC男0~19.43女0~27.96;WBC男0~11.45女0~17.09;EC男0~8.65女0~35.77;CAST男0~2.80女0~2.80;BACT男0~31.05女0~803.47。健康人群尿液RBC、WBC、EC、BACT性别之间差异显著。结论男女的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区间应分别设定,本研究为临床尿液生物参考区间的设定提供参考。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参考区间 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常见变应原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对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筛查的1 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708例,女性482例。按年龄将受试患者分为0~6岁、7~17岁、18~50岁、51~80岁组。采用SPSS 23.0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对变应原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阳性率为86.89%(1 034/1 190)。受试者中变应原组合数量以2种最为常见(46.47%,553/1 190)。男性和女性人群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男性86.86%,615/708;女性86.93%,419/482)。但男性猫毛、德国蟑螂、牛奶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尘螨类变应原均在7~17岁组中阳性率最高,花粉类变应原在18~50岁组及51~80岁组中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率要高于夏季,猫毛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牧草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豚草阳性率在秋季最高。鸡蛋白、牛奶、蟹阳性率也存在季节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变应原为粉尘螨,且尘螨类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均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类及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提示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对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诊疗及预防过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对97家使用和销售涉水产品的单位进行索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处理剂持证率为96.55%,水处理器、管材和防护涂料持证率分别为23.08%、11.11%和0%。笔者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涉水产品的使用和销售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使涉水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以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涉水产品 使用 销售 持证率
  • 简介: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提前为孕产妇选择相应的血制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拟备血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在52524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91例,阳性率为0.36%。其中Rh系统48.7%(93/191),MNS系统21.5%(41/191),P系统1.05%(2/191),Lewis系统1.6%(3/191),Kidd系统0.5%(1/191)。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保证孕妇输血安全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应重视Rh系统和MNS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二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患者接受认可度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543名患者对武汉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与认可度,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与年龄(χ2=51.340,P<0.01)、文化程度(χ2=55.745,P<0.01)与每天上网时长(χ2=50.210,P<0.01)显著相关;调查对象"互联网+医疗服务"认可度与年龄(χ2=42.278,P<0.01)、文化程度(χ2=26.531,P<0.01)和就医单程平均交通时间(χ2=29.373,P<0.01)显著相关。结论越年轻的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与认可度越高;每天上网时长越长的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接受度越高;就医单程平均交通时间越长的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可度越高。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互联网+医疗" 接受度 认可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武汉武东地区老年人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辖区老年居民,调查参与者的一般状况,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患者心理状态。结果SCL-90评分显示对于武东地区老年居民心理状态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身体的健康程度、参与户外活动的频率及经济收入等。身体健康、户外活动多者有较好的心理状态,而一定范围的经济收入的多少并未直接决定辖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结论更完善的社区支持系统能较好的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 标签: 老年 心理健康 社区支持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 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男性感染幽门螺杆菌风险是女性的1.38倍,即比值比(OR)=1.38。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共用公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减少Hp感染的主要因素(P<0.01)。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抽烟、饮酒、喝茶、体重指数、慢性胃肠道症状、既往健康状况等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未见显著关联(p>0.05)结论武汉地区健康居民中活动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与家庭进餐未使用公筷以及聚餐时未分餐关系非常左。建议提倡进餐时使用公筷,是预防及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25~39岁武汉地区青中年女性骨密度与职业劳动强度的关系,以预防青中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的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袁,分别对1600例25~39岁到湖北省医学体格检查中心体检的青中年女性进行调查,并检测骨密度,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分4组比较BMD的不同。结果职业劳动强度不同,骨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重体力组BMD最高,极轻体力组BMD最低。结论职业劳动强度越小,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其原因与体重指辨(RMT)下隆.日晒时间减少.饮食不科学有关。

  • 标签: 青中年女性 骨密度 职业劳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0年~2023年度武汉地区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常规化学、免疫两对半、血液常规室间质评价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和回顾性分析,指出室间质量评估问题。结果:2020年~2023年武汉地区临床检验生化室间质评VIS合格率96.88%,VIS总平均成绩69.94分;PT合格率97.42%,平均分74.65分;血液检验室间质评PT合格率94.29%、平均分92.78分;质评结果合格率和平均分不断升高。结论:应用室间质量评价进行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发现检测问题,并进行改进,大大提高整体检验质量。

  • 标签: 武汉地区 临床检验 室间质量 评价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及周边地区新生儿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特征。方法对送往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新生儿(出生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干血斑样本进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检测,对出现异常血红蛋白条带的新生儿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新生儿干血斑样本51 348例,电泳分析有127例出现异常条带,78例被召回进行基因检测,召回率为61.42%。其中42例被确诊为异常血红蛋白病,按召回比例计算,异常血红蛋白病检出率为0.13%。其中α珠蛋白链结构变异11例,变异例数出现较多的是Hb Queens(3例,27.27%)和Hb I(2例,18.18%);β珠蛋白链结构变异31例,变异例数出现较多的是Hb J-Bangkok(11例,35.48%),Hb E(8例,25.81%)和Hb New York(7例,22.58%)。共发现13种异常血红蛋白,其中Hb I位于N13/N(Bart)区,Hb J-Bangkok及Hb J-Meerut位于N12区,Hb New York及Hb Shenyang位于N11区,Hb G-Coushatta、Hb G-Taipei及Hb Port Phillip位于N5/N(D/G/K)区,Hb Queens、Hb G-Honolulu及Hb Ottawa位于N4/N(S)区,Hb Montgomery及Hb E位于N3/N(E)区。结论武汉及周边地区新生儿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病较低,且以β珠蛋白链结构变异为主。

  • 标签: 新生儿筛查 异常血红蛋白 疾病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院用血不合理的主要科室、血液制品类型及不合理原因,为有针对性地规范、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制定合理用血标准,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类;查阅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所有输血病历,判断每次用血的合理情况,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红细胞和血小板(合理用血比率为94.36%和94.48%)比血浆和冷沉淀(54.52%和64.66%)使用合理性好。内科红细胞使用比率(血液科95.71%,其他内科95.80%)较外科(90.38%)合理,而外科血浆(55.04%)和冷沉淀(71.53%)的使用较血液科(血浆33.33%、冷沉淀39.13%)和其他内科(血浆50.86%、冷沉淀53.66%)合理。总体上内科用血合理比率(血液科93.56%,其他内科85.42%)比外科(77.24%)高。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合理原因主要为无指征输血或指征过宽,血浆和冷沉淀则主要为无指征输血、搭配血或剂量不足。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合理使用相对较好;血浆和冷沉淀的合理使用情况普遍不佳,亟需改善;总体而言,内科合理用血情况比外科好。

  • 标签: 武汉地区 合理用血 血液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2日至3月12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7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n=58)和死亡组(n=49),先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为了排除混杂因素,应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排序,再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临床分型、干咳、呼吸困难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筛选进行重要性排序,将筛选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经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分型、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D3+T淋巴细胞比例是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干咳是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COVID-19死亡患者更多出现免疫功能受抑制、继发感染和炎性因子风暴,这些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于重症患者,最终出现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导致患者死亡,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并及时干预可能是挽救重症COVID-19患者生命的有效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患者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其病因多与精神和心理状况有关。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消化内科就诊者中IBS患者的比例及其相关情况。方法:于2002年10月14~18日以问卷形式调查在武汉地区5家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784例患者,性别、年龄不限。IBS的诊断参照RomeⅡ标准,以X^2检验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2784名调查对象中,共298例(10.7%)被诊断为IBS。30~60岁组与〈30岁组和〉60岁组相比,IBS患者的比例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间IBS患者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在IBS患者中,腹痛(60.9%1、腹胀(62-3%)和腹泻(60.6%)为最常见的症状,腹泻为主型患者最为多见(45.2%);既往有胃肠道感染史、抗生素应用史和心理异常者占较大比例。IBS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明显影响。结论:IBS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门诊医疗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2012~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361人,血检阳性数6872人,共粪检6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0,现场调查2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武汉市
  • 简介: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武汉地区2011年各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应用数据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外用抗菌药物只统计用药金额。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分析抗菌药物品种和应用的改变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结果:2011年各季度武汉地区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平均降低6.76%;二、三、四季度品种分别减少40种、25种、5种,总用药频度同比降低5.19%、4.02%、3.21%;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一、二季度均为9种,三、四季度减至6种和5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三、四季度显著降低。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对武汉地区2011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的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和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和17b。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的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武汉地区 血小板 HPA 频率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汉地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病例的阳性率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0日至2月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疑似人群8 274例,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鼻咽、口咽、痰和肺泡灌洗液)和非呼吸道标本(尿、粪便、肛拭子、血液和结膜囊拭子)。以核酸检测结果分组,ORF1ab及N基因同时阳性归为核酸检测阳性组;同时阴性归为阴性组;单一基因靶标阳性归为可疑组。以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同时对其中316例进行非2019-nCoV感染的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结果在8274例受检者中,2 745例(33.17%)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5 277例(63.77%)结果为阴性,252例(3.05%)结果 为可疑。2019-nCoV阳性组(56岁)和可疑组(52岁)年龄中位数均高于2019-nCoV阴性组(40岁)(t=27.569,P<0.001;t=6.774,P<0.001)。2019-nCoV阴性组中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18.39%)高于2019-nCoV阳性组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5,P=0.003)。4种呼吸道标本和5种非呼吸道标本均可检出2019-nCoV核酸。结论男性2019-nCoV核酸阳性率高于女性,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会发生合并感染,非呼吸道标本也存在2019-nCoV病毒。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疾病 临床实验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