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体,每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椎骨软骨瘤最好发于颈椎,特别是在关节突、、椎弓根等附件区域,但发生于腰椎者少见。本文分析一例第5腰椎骨软骨瘤病例,通过分析可知,脊椎骨软骨瘤罕见,发生于的骨软骨瘤有着与长管状骨软骨瘤相似的特征,CT和MRI对脊椎骨软骨瘤诊断有较大价值,对引起症状者,应尽早手术切除。

  • 标签: 脊椎 骨软骨瘤 椎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后体成形治疗创伤性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的疗效。方法使用适当手法复位复位后,在体表放置交叉钢针,确定伤椎弓根的位置,局部麻醉后进行手术,利用穿刺针在体中争取较大空间,把调好的骨水泥填充于伤内。结果45例皆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在随访中伤处稳定,短期疗效比较乐观。在统计学分析中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体成形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分析,证明这种治疗方式手术后不但止痛效果显著,还可以矫正畸形脊柱。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行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的高度,避免远期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体成型(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球囊扩张体成型(percutaneouskyphon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steopor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以及肿瘤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及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新鲜体压缩性骨折25例行PKP,部分陈旧性进展性体压缩性骨折及体肿瘤25例行PVP,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VAS、O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VAS评分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伤和相邻体间隙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PVP组(P<0.05),均未发生明显骨水泥渗漏、未压迫血管、神经或者脊髓、无肺栓塞以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经皮体成型和球囊扩张体成型能明显恢复伤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明显改善脊柱的功能,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及肿瘤首选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肿瘤
  • 简介:离位(interverleblnldiscdisease,IVDD),也称骨刺。犬的骨骼是为了支持它的体重,若是体重到了骨骼无法支持的程度,当然会渐次引起脊椎毛病,肥胖又脚短的犬易发此病,经常在阶梯爬上爬下或活泼过度型,都会使腰椎负担体重,引起骨骼与骨骼挫开,骨髓便会移出来,形成这种症状。“骨刺”严重的话,会引起下半身麻痹瘫痪,便秘及无法排尿。

  • 标签: 骨刺 论治 骨骼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开窗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科近13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间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3986例,其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578例,占14.5%。腰4-5间隙372例,腰5骶1间隙161例,腰3-4间隙35例,腰2-3间隙2例。椎间盘破裂合并椎管狭窄48例,侧隐窝狭窄26例,椎间盘破裂伴下肢不全瘫23例。结果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按nakaii分级,优良率达99.5%。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要遵循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术前准确定位,中采用小切口、间开窗法,仔细保护硬脊膜和神经根,彻底清除破裂椎间盘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术前准确定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照明设备是保障手术顺利的关键。

  • 标签: 小切口 开窗法 微创手术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婴幼儿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我科自2005年8月20日,诊断收治小儿肠套叠300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复位,专业的护理在小儿肠套叠盐水加压灌肠复位术后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套叠 超声引导 温生理盐水灌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体成形(pvp)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近期南充市中心医院行pvp手术治疗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中及术后的有效护理、并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腰背部疼痛均在术后6-48h有明显缓解;手术时间20-45min。结论加强对行pvp手术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脊柱骨折/外科学 脊柱骨折/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均采用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过伸复位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式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等。结果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法 骨科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体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体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体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体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 标签: Ku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体骨折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的体骨折病患10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体成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obb角度数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与下地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体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体骨折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通过临床回顾的方法,对单侧入路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前8.58±0.67,术后1.9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VP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62例诊断为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经皮体成形治疗。在其术前和术后1天、1月、6月分别了解患者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并了解患者术后12月内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62例患者经皮体成形均成功完成。术前VAS疼痛评分为8.2±2.3,术后VAS疼痛评分逐渐下降,疼痛逐渐缓解;术前ODI功能评分为78.2±7.3,术后ODI功能评分逐渐减小,日常功能活动逐渐改善;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体再发骨折,发生率为12.9%。结论经皮体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VAS疼痛评分 ODI功能评分 再发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体成形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体成形。单侧组25例51个体(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侧组22例45个体(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体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每个体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侧穿刺组每个体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侧穿刺组51个体中10个体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侧穿刺组45个体中17个体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体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侧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侧经皮体成形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术前体位过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10天,平均3天。骨折分型(AO分型):A型24例,Bt型10例.B2型6侧,C型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38岁。比较术前体位过伸复位前、体位过伸复位后及术后Cobb角、伤前、中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占位情况,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未出现切口感染,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及大血管损伤.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加重,无内固定失败,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结果显示过伸体位复位后伤前、中缘高度较复位前明显恢复,Cobb角度明显减小,椎管占位情况明显缓解。而术后较体位过伸复位前及复位后伤前、中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明显减小,椎管占位百分比情况减小。结论过伸复位可有效恢复伤高度,改善体畸形程度,结合后路短节段伤置钉治疗可显著提高伤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过伸复位 胸腰椎骨折 伤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