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培养的比较。方法将药品检验培养用作对照培养,并选择平皿法,结合《中国药典》的对微生物检查限度检查法实现对适用性参数的检查,并对比食品检验与药品检验培养情况,确认各试验菌的回收率是否>70%。结果试验后发现,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食品与药品检验培养实施的菌落数、酵母计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培养比较差异不明显,且说明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可以通用。

  • 标签: 食品 药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对比
  • 简介:摘要:在食品和药品的微生物检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受到培养的质量、保存方式和使用方法的影响,培养验收时把好质量关,并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培养使用规范操作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微生物检验从业经验结合文献调研,拟对培养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培养的分类、生产执行标准和使用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控制培养质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验证美国药典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能否替代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的真菌培养.方法:参照灵敏度试验,比较试验菌在两种培养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试验菌在真菌培养生长优于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结论: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不能替代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的真菌培养,真菌培养也不完全具备适合细菌生长的特性.

  • 标签: 无菌检查 真菌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基 比较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粉丝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为对象,前半年进行检验的100例标本是对照组,采集样本后直接准备微生物检验培养并进行检测工作;后半年进行检验的100例标本是观察组,采集样本后在微生物检验培养准备期间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后进行检测工作。结果:观察组检验满意例数99例,对照组检验满意例数88例,观察组检验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于微生物检验培养制备,可提高检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培养基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满意度
  • 简介:摘要:实验培养的使用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实际结果准确性,而且也对全面优化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的使用和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创新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思考。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验用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药理实验硫酸铜培养为透明天蓝色,特殊条件灭菌后先变褐色冷却摇匀后渐变为暗蓝透明色,称“中国蓝”。在没有特殊压力灭菌器设备条件下,摸索出普通压力容器灭菌硫酸铜后呈现中国蓝效果的一套特殊灭菌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半自动单开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正常灭菌工艺参数为压力0.15MPa,温度120℃,灭菌保持30分钟。由于培基含铜药理室提出了特殊的灭菌条件压力增高至0.16MPa,温度升高至124℃,同时培基含糖灭菌时间要缩短至15分钟。本研究所当前普通压力设备依照上述条件进行灭菌操作,不能达到上述不变色效果,这的确是个技术难题。为保证药理室研制工作不停滞,进行了系列技术参数细微改变试验,打破常规技术方法,成功找到了使硫酸铜培基灭菌后显现出中国蓝的最适灭菌工艺参数和特殊操作方法。结果经过比对试验找到了快速升温快速排气法微调参数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即硫酸铜培养溶液灭菌后由透明蓝渐变为中国蓝,由此建立了一种操作低端压力设备的特殊灭菌技术方法。

  • 标签: 药理室 硫酸铜 中国蓝 压力灭菌器 特殊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情况。方法选取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资料施行分析,对于病人开展痰液采集,如果病人由于各类因素无法主动咳出痰液,需要通过吸痰等辅助措施帮助采集,针对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采取罗氏培养法开展微生物检验,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开展检验之前施行培养质量检查方案,对照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在培养灭菌结束之后直接开展微生物检验,不接受相关培养质量检查方案,由同一名工作人员对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加以检测,全部在样本采集之后2小时之内开展微生物检测,所有过程保持无菌操作原则。结果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接受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例数40例,和最终确诊结果对比正确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疑似肺结核病人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满意度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微生物检验开展培养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疾病检出几率,进而提高病人疾病的确诊率和确诊速度,使病人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促进病人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质量控制 疾病检出率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同时总结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情况。 方法: 选取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 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资料施行分析,对于病人开展痰液采集,如果病人由于各类因素无法主动咳出痰液,需要通过吸痰等辅助措施帮助采集,针对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采取罗氏培养法开展微生物检验,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开展检验之前施行培养质量检查方案,对照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在培养灭菌结束之后直接开展微生物检验,不接受相关培养质量检查方案,由同一名工作人员对 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加以检测,全部在样本 采集之后 2小时之内开展微生物检测,所有过程保持无菌操作原则。结果: 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接受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例数 40例,和最终确诊结果对比正确率为 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疑似肺结核病人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满意度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针对微生物检验开展培养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疾病检出几率,进而提高病人疾病的确诊率和确诊速度,使病人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促进病人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 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 疾病检出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色培养和SS培养检测水中沙门菌的效果,为快速而准确检测自来水管水样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个水样稀释10倍、100倍后,分别涂布于沙门显色培养平板和SS平板,37℃培养48h后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并计数,对培养中可疑菌落分离纯化后氧化酶试验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凡氧化酶试验阴性,葡萄糖O-F试验为发酵型者即为可疑菌,采用肠杆科细菌生化鉴定系统,数码鉴定37℃48h后观察结果。结果共检测7份水样,2-7号(即除了1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中沙门菌菌落总数均大于SS培养检测出的沙门菌菌落总数;其中2号样、3号样、7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和SS培养的沙门菌菌落总数﹤1.0×10CFU/mL。结论采用显色培养分离沙门菌较易鉴别且直观,同时也可以克服因肉眼挑选带来的主观误差。本次试验显色培养对沙门菌菌落数的检出率高于SS选择性培养,说明显色培养适于水样标本中沙门菌的检测。

  • 标签: 显色培养基 SS培养基 沙门菌
  • 简介: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要求在不断加大,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则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培养是供微生物生长和培养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常见的培养形态有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微生物检验培养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因此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从培养采购、验收、配制、灭菌、贮存以及使用多个环节提出培养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有效与可靠提供参考。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采用国外八十年代先进的改良CHALMERS培养方法,用于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计数,并与MRS和LAB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从改良CHALMERS培养分离到的菌落选择率为100%,MRS和LAB分别为82.55%和84.95%(X~2=26.98.P<0.0005),改良

  • 标签: 乳酸菌饮料 CHALMERS 八十年代 发酵乳 菌落形态 选择率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支原体检测培养存放在15~25 ℃不同时间的质量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支原体肉汤、支原体半流体、精氨酸支原体肉汤、精氨酸支原体半流体培养灭菌后在15~25 ℃存放0、21、35、49、70 d,检测各时段4种培养的外观、pH值和灵敏度,综合分析3个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变化的因素。结果4种支原体检测培养的3个质量指标相互作用,均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化;存放21 d内,支原体肉汤和半流体培养内环境变化最剧烈,颜色变化明显,pH下降较快;存放35 d内,4种培养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不同稀释度的对应支原体生长管数均达到接种管数的2/3或以上。结论4种支原体检测培养在15~25 ℃存放35 d,质量符合标准;存放过程中,分装容器的密封性决定溶于培养的空气总量,进而影响培养的质量稳定性。

  • 标签: 支原体 培养基 质量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对培养的购置、储存、制备、性能测试、使用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结果与结论重视开展微生物培养的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成效。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作者: 狄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23
  • 出处:《健康女性》2022年43期
  • 机构:济南市莱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济南 2711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沙门氏菌显色培养(SA)、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培养(XLD)、亚硫酸铋琼脂培养(BS)共3种不同培养对于沙门氏菌检验的检出效果。方法:SA、XLD、BS共3种培养,统计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低检出率的影响,在培养内添加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影响,比较牛肉、鸡肉、猪肉不同浓度的样品检测效果。结果:除BS培养回收率以外,XLD、SA培养的沙门氏菌回收率高于90%;SA、XLD培养的最低检出限相似,而BS培养次之;当添加菌株量为102CFU时,3种分离培养均可有效检出,而添加10CFU菌量时,仅有SA培养检出;高污染样品在不同浓度培养10h时,BS培养则无法检出;培养24h后,BS、XLD培养均不可检出。结论:在实际沙门氏菌检验中需要根据样品的污染程度,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分离培养,以不同的前增菌培养时间,可使沙门氏菌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提高。

  • 标签: 沙门氏菌 检验 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常用到的脱水培养,严格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相关要求,对培养适用性检查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对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进行独立试验,试验2次。然后对贮存21d内的培养接种5种菌种,对细菌生化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在不同时间段(7d、14d、21d)的生化特性表现良好,2次试验样本pH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质控问题加以关注,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标准,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采用不同的碳氮源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碳氮源对杏鲍菇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菌丝体生物量较高的培养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适宜的碳源为小米粉和蔗糖的混合碳源,豆饼粉为适宜的氮源,酵母膏为生长因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培养配方为小米粉2%,蔗糖2%,豆饼粉2%,酵母膏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

  • 标签: 杏鲍菇 液体发酵 培养基 生物量
  • 作者: 赖珍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4-26
  • 出处:《前沿科学》2023年4期
  • 机构:安岳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培养是微生物检测的基础,其质量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TTC 培养法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评估。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在我中心进行检查的 70 份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验和 TTC 培养法,之后采用实验室综合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结果 根据实验室综合检验结果来看,采用 TTC 培养 法的检验准确率为 70% ( 49/70 ),明显高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验准确率 28.57% ( 20/70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汇总应用 TTC 培养法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检验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在食品加工、运输和存储德国方面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TTC 培养基法 食品 微生物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