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中国战败。大英帝国殖民政府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遂对中国实施殖民统治。此后,大多数在华的西方人首先关注的事情是扩大商业机遇和传播西方宗教。

  • 标签: 上海格致书院 清末民初 英国政府 殖民统治 不平等条约 十九世纪
  • 简介:傅兰雅是著名的英国来华传教士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机构——上海格致的创院董事和重要领导人之一。受中国传统书院考课活动影响,傅兰雅倡议在格致开展课艺竞赛,广大士子踊跃参与并取得较好成效。文章探讨傅兰雅倡议考课的动因、考课制度实施特点及其成效,认为其在扩大书院影响力、让更多中国民众接受西方科学知识、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以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傅兰雅 上海格致书院 考课 课艺
  • 简介:本文以上海格致为例,以《格致课艺》为基本史料,集中阐述了作为民间知识群体的格致学生的西学知识结构及其对中西学关系、引进西学的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从普通民众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西学观。格致学生的思想虽然不似站在历史前台的“大人物”的思想能够左右国家政策,但作为一种潜在的民间思想仍具有社会感召力。

  • 标签: 西学观 中西学关系 西学知识结构
  • 简介:本文对上海格致“铁嵌玻璃房”博物馆的创设原由、创建过程、建成与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资料的基础上。认为上海格致“铁嵌玻璃房”博物馆没有建成。

  • 标签: 上海格致书院 “铁嵌玻璃房” 博物馆
  • 简介:1886-1894年间的格致课艺是晚清杰出知识分子学术活动的典范.其中格致类课艺反映了西方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本文就格致类课艺的参与人、具体科学内容和"中西格致异同"讨论三项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具有广泛影响;晚清学者掌握部分科学内容;他们对近代科学规范(对象、方法与体系)已有深刻认识,并由此发生智力兴趣转移.其智力兴趣由庞杂的博物学转向分科化、系统化的近代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分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晚清知识分子 近代科学的影响 格致类 上海格致书院课艺
  • 简介:总想向你倾吐些什么,然而就像余秋雨先生描述他游历欧洲时之于希腊:“一直不敢把它作为我欧洲行的起点,因为这个开头对我来说太神圣,不敢踏入。”而你的神圣,又岂是希腊所能比拟?

  • 标签: 书籍 余秋雨 欧洲 希腊 神圣
  • 简介:总想向你倾诉些什么,然而就像余秋雨先生描述他游历欧洲时之于希腊:“一直不敢把它作为我欧洲行的起点,因为这个开头对我来说太神圣,不敢踏入。”而你的神圣,又岂是希腊所能比拟?

  • 标签: 书籍 余秋雨 欧洲 希腊
  • 简介: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 标签: 闽北书院 祭祀 祭主
  • 简介:许多人认为,物理学就是早先的格致学,两者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实质是相同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笔者拟以史料为依据,对此进行一些探讨。“格致学”亦称“格物学”,“格物致知”最初出自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历史上对格物致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汉代郑玄认为:“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以致或至。”宋以后儒者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也颇多分歧。朱熹等将其解释为“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但把这仅看作是启发内心直觉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的手段。明朝王守仁则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谓格物致知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明朝王鳌在《震泽长语经传》中这样解释:“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源之地是

  • 标签: 格致学 “格物致知” 震泽长语 善物 豁然贯通 西方科学技术
  • 简介:回顾中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史,最早追溯到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里规定的设“格致”课程,至今正好百年。在这一百年间“格致”课曾易名为“理科”、“博物”或“理化”,1922年,改名为“自然”并由此在以后的大部分年代成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通用名称。最新课程标准用“科学”代替了“自然”。“科学”、“自然”与“格致”各有怎样的内涵?

  • 标签: 小学 课程标准 教育史 科学教育
  • 简介:幽默甜蜜的圈套男人最会甜言蜜语哄女人,可是女人有时也会设下甜蜜的陷阱给男人钻.如果那个脾气可爱却并不柔顺的女人,有一天居然笑嘻嘻地对你说:"亲爱的,我今天心情特别好,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诉苦,我平常都有哪些缺点让你敢怒不敢言的,你尽量说,我决不会生气,真的!"小心回答,不同的答案,女人绝对有不同的情绪形于色.

  • 标签: 女人爱情 格致女人 爱情陷阱
  • 简介:重新整理《格致新报》传播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为研究19世纪末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新的文献线索。研究结果给出了: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知识篇目共68篇,占全部期刊946篇的7.1%,其中以日心地动说、新行星的发现、经纬度测量等较为先进,同时对潮汐的成因及北极探险亦作出详细介绍。结论认为《格致新报》中天地之学内容的传播,虽然比较零散,但对中国民众的科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格致新报》(1898) 中国期刊史 科学传播史
  • 简介:格致与花鸟画》一书终于出版了。此书是在笔者的博士论文《格致与花鸟画——以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为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15年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南山博文出版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的出版为读者解读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正在展览的吴湖帆四宝之一的《梅花

  • 标签: 梅花喜神谱 宋伯仁 中国美术学院 博物馆馆藏 出版项目 出版发行
  • 简介:南宋末年的四明朱子学以朱熹后学黄震、王应麟、史蒙卿为代表。他们继承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并且不墨守朱熹的学术思想。重要的是,曾经是朱子学兴盛的四明地区,明中叶又出现了与之对立的阳明学,而他们的对立,主要在于对《大学》“格物致知”的不同诠释。

  • 标签: 朱子学 朱熹后学 格物致知
  • 简介:正学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本为宋张载倡道之地,后省臣建议改为书院。合祀张载、许衡及其他乡贤,并聚徒讲学其间。朝廷赐以经籍,给之学田。张养浩为之作记。入明百余年,遗址为兵民所据,而坊名尚存。弘治九年(1496)提学副使杨一清卜地重建。

  • 标签: 书院 西安市 陕西省 张养浩 杨一清 张载
  • 简介: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标签: 薛瑄 教育史 明代理学 山西运城 巡盐御史 办学时间
  • 简介:一场车祸后,一位现代女孩穿越到了刚丧父的古代女孩桃月儿身上。没想到刚继承了父亲的桃源书院,桃月儿就发现书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唯一的夫子辞世,面临倒闭。桃月儿决定自任夫子,教授学生现代知识。为了招生,桃月儿想尽办法,通过桃菜大赛好不容易收到了学生陶升。而正在此刻,对面的一家新书院开张了,又一个挑战到来。

  • 标签: 桃源 书院 现代知识 女孩 学生 教授
  • 简介: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 标签: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求学者 理学家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