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酸(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酸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

  • 标签: 寻常疣脉冲 染料激光 激光疗法
  • 简介:采用染料调Q的Nd3+·YAG倍频激光染料溶液进行双向泵浦,并用多种方式调谐和压缩线宽,从而获得较高增益和较窄线宽输出的染料激光

  • 标签: 染料激光 双向泵浦
  • 简介:目的通过应用第一代和第二代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laser,PDL)治疗微静脉畸形(Venularmalformation,即Portwinestain,PWS)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代PDL治疗PWS的差异。方法50名未曾接受任何治疗的PWS患者,病灶中选取两处区域,分别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PDL进行治疗。第一代PDL:585nm(Cynosure,USA),光斑5mm,脉宽0.45ms,能量密度5~6.5J/cm2,无冷却装置;第二代PDL:595nm(CandelaV-beam,USA),光斑5mm,脉宽1.5~3ms,能量密度11~12.5J/cm2,DCD(动态冷却系统)冷却剂喷射时间20ms(间隔20ms)。术后6周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PDL的疗效。结果两代PDL治疗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PWS的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第一代PDL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减退比例高于第二代PDL。结论第一代和第二代PDL治疗PWS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了皮肤冷却系统的第二代PDL可以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微静脉畸形 脉冲染料激光 自身对照
  • 简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其外观及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成为家长的心理负担。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laser,PDL)是用于血管性病灶的规范化激光,用于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已有20余年,但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阐述PDL治疗IH的研究进展,为IH的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至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收治4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1~4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能量密度组和高能量密度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低能量密度组给予4.0~6.5 J/cm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高能量密度组给予6.6~9.0 J/cm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激光治疗。间隔3~4周治疗1次,直至瘢痕形成6个月时结束治疗。治疗前和瘢痕形成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行瘢痕评估,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根据数据性质,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V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5),3组瘢痕V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瘢痕色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瘢痕色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满意率对照组为6.67%(1/15),高能量密度组为13.33%(2/15),低能量密度组为66.67%(10/15),低能量密度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P<0.05)。(4)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红斑或紫癜持续时间比高能量密度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未见水泡,高能量密度组出现水泡者10例,高能量密度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低能量密度组。结论低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优于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0~6.5 J/cm2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推荐能量参数。

  • 标签: 激光,染料 增生性瘢痕 能量密度 温哥华瘢痕评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647例鲜红斑痣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粉红型、鲜红/紫红型及增厚/结节型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3.61次、4.87次及4.57次。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渐提高。粉红型、鲜红/紫红型及增厚/结节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4%,75.86%及65.21%。经Chi-square检验,前两型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后者。术后副作用少。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脉冲染料激光 鲜红斑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动态联合曲安奈德在临床治疗瘢痕疙瘩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20年10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34例(瘢痕疙瘩46处)。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与动态治疗组,前一组患者共18例(瘢痕疙瘩26处),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0±12)岁,仅进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一组患者共16例(瘢痕疙瘩20处),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6±11)岁,根据每次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选择是否进行曲安奈德注射、PDL或者PDL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以下简称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采用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估瘢痕疙瘩情况,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评估瘢痕疙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12个月,根据VSS评分进行瘢痕疙瘩疗效评价并计算显效率。记录瘢痕疙瘩首次显效时间、达到首次显效时曲安奈德累计注射次数、治疗后12个月内随访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曲安奈德组、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治疗后12个月V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7.53、8.09,P<0.01),VSS、POSAS中色泽和血管分布总分与POSAS总评分及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71、-4.04、-4.21、-4.11,-3.76、-3.73、-3.92、-3.93,P<0.01);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治疗后12个月VSS、POSAS中色泽和血管分布总分均明显低于曲安奈德组(Z值分别为-2.03、-2.12,P<0.05)。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治疗后12个月显效率明显高于曲安奈德组(χ2=3.88,P<0.05)。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首次显效时间为5.5(2.0,6.0)个月,明显短于曲安奈德组的6.0(2.3,10.3)个月(χ2=4.02,P<0.05)。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达到首次显效时曲安奈德累计注射次数为(3.2±1.7)次,明显少于曲安奈德组的(4.2±1.8)次(t=2.09,P<0.05)。动态治疗组患者瘢痕疙瘩治疗后12个月内的随访次数明显多于曲安奈德组(t=-2.94,P<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安奈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比较,PDL动态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可缩短显效时间,减少曲安奈德注射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与临床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综合疗法 脉冲染料激光
  • 简介: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儿童面颈部鲜红斑痣69例,其中粉红型52例、紫红型11例,增厚型6例,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进行治疗。比较儿童不同类型鲜红斑痣的疗效。结果:鲜红斑痣中粉红型总有效率为100%,紫红型和增厚型的总有效率分别90.91%和83.33%。粉红型与紫红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1.95,P>0.05);而粉红型与增厚型(礸2=64.46,P<0.05)、紫红型与增厚型(礸2=57.32,P<0.05)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皮肤鲜红斑痣疗效确切。粉红型及紫红型鲜红斑痣疗效较增厚型鲜红斑痣好。

  • 标签: 鲜红斑痣 脉冲染料激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双耳腹侧各制作4个增生性瘢痕模型,共8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4组:对照组、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每组20个瘢痕模型。对照组不给予处理;激光联合组:首先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接着同期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先用脉冲染料激光及点阵激光治疗,后即刻瘢痕内进行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并记录4组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分别在治疗后7 d、2个月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情况,并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的变化,并测量微血管密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组间差异,以及LSD 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对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治疗后2个月,组织学结果提示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厚度显著变薄,质地软化,红色逐渐变淡,和周围皮肤的颜色逐渐趋近。单纯传统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的厚度变薄,质地变软,色泽变淡。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的厚度更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容积分数表达均有减少。各组第7天、2个月时胶原容积分数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胶原容积分数进行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染色观察:治疗后,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均降低。各组第7天、2个月时进行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但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与激光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分别与单纯传统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为r=0.972,可认为胶原含量与微血管数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采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能够均匀降低成纤维细胞数量,促进胶原密度、排列的正常化趋势,降低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疗效优于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单纯传统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中胶原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抑制微血管的增生,可以提高瘢痕治疗效果。

  • 标签: 瘢痕 激光,气体 激光,染料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创伤后早期应用脉冲染料激光干预可抑制瘢痕增生,促进瘢痕成熟,其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成为创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脉冲染料激光抑制创伤后瘢痕早期形成的机制、干预时机、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创伤后瘢痕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瘢痕 创伤和损伤 早期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将威海市立医院皮肤医疗美容科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患者76例(男22例,女5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38例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每4周1次,未痊愈及复发者继续治疗,共治疗5次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1例,占55.26%;有效32例,占84.21%;对照组治愈4例,占10.53%,有效16例,占42.11%,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371,4.989,P<0.01)。结论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瘢痕,肥大性 激光疗法 治疗结果 脉冲染料激光 曲安奈德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早期烧伤瘢痕患儿,采用单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2±0.8)岁,瘢痕面积(100.3±0.7)cm2。首次治疗采用PDL联合UFCL治疗,随后PDL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UFCL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总治疗周期为6个月,共行2次PDL单独治疗、2次联合治疗。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疗效评估。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疗效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患儿瘢痕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凹凸程度、柔软度、表面范围和总体评价,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形状和总体评价的POSAS医师和患儿家属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t=16.6、16.0、16.9、14.9、20.8、29.3、30.7,20.4、29.3、18.1、27.9、25.8、20.8、45.3,P<0.01)。其中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总体评价分别为(8.1±0.8)、(2.7±0.6)分,患儿家属总体评价分别为(8.2±0.8)、(2.4±0.5)分。(2)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110例(92%)患儿的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6例(5%)患儿的家属满意,4例(3%)患儿的家属较为满意,无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116/120)。(3)5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4 d创面出现瘙痒、红疹。3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周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儿3次治疗后1周创面可见小水疱,并伴瘙痒。所有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疗效较明显,治疗周期较短,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小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瘢痕 儿童 激光,染料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婴幼儿血管瘤行双波长Cynergy染料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8年的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观察患儿接受双波长Cynergy染料激光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5.29%。结论婴幼儿血管瘤行双波长Cynergy染料激光治疗有确切的疗效,能促进患儿病灶消退,提高恢复效率。

  • 标签: 幼儿血管瘤 双波长Cynergy染料激光 效果
  • 简介:制革行业所用的染料一般是采用纺织用染料,皮革专用染料趋向于开发联苯胺的代用品、金属络合染料以及活性染料。皮革专用染料要求能与皮纤维很好地结合,具有较好的耐光、耐洗、耐摩擦坚牢度、良好的匀染特性以及具有使用安全无毒的特点。相比之下,国外皮革专用染料品种多,质量好,如德国拜耳、巴斯夫公司、瑞士山姆士公司都有几十种皮革专用染料。自1995年德国政府禁止生产和销售会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所染色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对中国染料界和皮革界震动很大。皮革染色所常用的染料为直接、酸性染料,被禁用的染料不少品种是皮革染色常用的染料,如直接黑BN,酸性大红GR等,所以开发皮革专用染料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 标签: 皮革专用染料 发展趋势 液体染料 金属络合染料 皮革染色 酸性大红G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40(26±4)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水杨酸两周治疗1次共6次;另外加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每月治疗1次共3次。对照组仅予以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月治疗1次共3次。结果观察组有效22例,占73.3%,对照组有效14例,占4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治疗结果 超分子水杨酸 脉冲染料激光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染料的化合物基本信息,并对致癌致敏类染料检测分析实践,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从而能够积攒更多的实践分析及研究经验,进一步提高纺织品内敏致癌的纺织品禁用染料的检测分析精准度,提升纺织品内敏致癌的纺织品禁用染料的检测技术专业水平。

  • 标签: 纺织品 致敏致癌 染料 禁用 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