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他一直坚持编研结合,尝谓: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在调入哲学研究所后,他更潜心于中国哲学和儒家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先秦儒学、老庄哲学、周易哲学、简帛研究、宋明理学、儒家政治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等方面。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李存 儒家政治哲学 近现代转型 编研结合 编辑工作
  • 简介:他会通文史哲,兼综儒释道,契合理情神,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承传和创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不同的问题意识导引下从事的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学术研究,使得他成为一个专业意义上的“学人”;将个别的、具体的、微观的学术研究上升为整体的、抽象的、宏大的哲学史观,使得他成为一个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史家”;把书斋里的学问与火热的时代担当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他成为一个当代意义上的“建设者”。

  • 标签: 李锦全 优秀文化传统 思想文化研究 学科意义 学术研究 “建设者”
  • 简介:伯元的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 标签: 李伯元 庚子国变 “游戏” 《官场现形记》 《绣像小说》 弹词小说
  • 简介:<正>荀子和他的学生韩非、李斯都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荀子和韩、虽为师生关系,但他们的思想学说却颇不相同。因为韩、曾经师事过荀子,所以向来不少论者认为韩、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治思想,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有人明确提出,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上由礼到法过渡的桥梁。有人把秦始皇、李斯所实行的一套政策,也说成是来源于荀子的学说,甚至把焚书坑儒的责任也算到荀子的帐上。谭嗣同指责荀子的思想“一传而为李斯,而其为祸亦暴著于世”(《仁学》)。梁启超也说:“曾谓李斯坑儒之祸,发于荀卿亦非过言也(李斯坑儒,

  • 标签: 荀子 李斯 韩非子 比较研究 思想史 思想体系
  • 简介:材的心性论是对阳明良知说的修正,奠定了中晚明重性思想的理论基础。然而论者大多只关注材的心性之辨,而对其统合心性所作的努力缺少注意。本文在“回归性体”这条线索下,从“心性之辨”和“统合心性”两个方面探讨材的心性论,力求更为全面地对其心性论和意义予以定位。尽管材的心性论离开王学,但与朱子学尚有距离,其学说在融合朱王的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的特点,足以成为晚明哲学天地的一个重要资源。

  • 标签: 李材 心性论 性体 定位
  • 简介:高智道长,辽宁丹东市人,现年七十五岁。他长身卓立,须发如银,自然流露出文静儒雅的书生气质。他十三岁起上学读书,初中肄业后又在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教了十年书。他的父祖辈是来自山东的移民,因而高智道长童年时代家境穷困。他讨过饭,也给财主放过猪。其父兄长年在鸭绿江上从事水上运输,后来家境稍有好转后,才能送他读书。他们全家信神奉道,其母尤甚,因而道长从小就受父母信仰之薰陶。一九四七年他在沈阳太清宫拜在孙崇礼道长门下为俗家弟子。一九五一年父母先后逝世,高智道长其年三十五岁,觉得自己俗缘已了,红尘无牵,遂找到其师孙

  • 标签: 道长 沈阳太清宫 纠仪 道协 水上运输 鸭绿江上
  • 简介:师政,河东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唐初著名的护法居士。但其著作及生平材料皆较为分散稀缺。本文抽绎其中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同时期的其他史料相互佐证,尝试将其在入唐以前以及此后担任东宫学士、门下典仪、扶沟令三个职务的时间大致确定下来,从而基本确定其生卒的时间段。还进一步对其传为已经佚失的《正邪论》一文进行了考辨,最终考订或为其现存《内德论》之第三部分。

  • 标签: 李师政 护法居士 《内德论》 《正邪论》
  • 简介:天气好的时候,来自北京的语涵喜欢穿着自己设计的禅服,带着从外边收养的田园犬,在楼下院子里的菩提树踱步。这株样貌挺拔的菩提树是一位出家人送给语涵的。

  • 标签: 佛教研究 心态 情绪 平常心
  • 简介:明末清初,苏州道士朴“善画工诗”,不仅精于道教正一派斋醮法事,且精熟全真南宗心法,著有《火候宗源》、《还丹宗旨》等丹道修炼著作。此外,他还为康熙年间(1662-1722)刊刻的道教内丹学集大成之作——《性命圭旨》撰写序,而康熙刊刻版《性命圭旨》中所收入的《紫中道人答问》一篇,更是出自他之手。

  • 标签: 性命圭旨 李朴 丹道 内丹 正一派 紫中道人
  • 简介:芳清出生于面塑世家,曹州面塑第五代传承人,他的面塑作品独树一帜,人物多为2-3人组合式,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塑造,人物造型洗练生动、质朴真纯,善于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一种大巧若拙的稚拙之美.对芳清面望风格的探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特殊的学习实践经历、面塑工艺技法、作品的情节性和表现出的稚拙之美.

  • 标签: 李芳清 面塑艺术 情节性 稚拙美
  • 简介:了出生于农家,选择了道教作为终生信仰;他兴办宗教教育,改善出家人的修道条件;他热衷文物保护,为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倾尽心力……6月28日,光富从任法融道长手中接班,成为有着58年历史的中国道教协会第7任会长。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李光 世界文化遗产 宗教教育 文物保护 武当山
  • 简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前主编,山东大学著名学者贻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9月2日20点30分与世长辞,享年72岁。

  • 标签: 当代世界 主编 先生 教授 山东大学 逝世
  • 简介:哈吉·欧麦尔·慕唐阿訇,已年过花甲,但他容光焕发,正所谓老当益壮。他是中国伊协委员,安徽省伊协副会长、省政协委员、界首市政协副主席、城关清真大寺教长。阿訇在豫皖一带享有很高声誉。他出生在一阿訇世家,青年时苦读经汉书籍,21

  • 标签: 城关清真大寺 中国伊协 欧麦尔 哈吉 李慕 教长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人对明末翻译大家之藻的翻译思想进行归结,主要涉及翻译标准与原则等,经考察,相关意见经不起推敲,因为体现相关思想的文字要么找不着出处,要么属于张冠李戴,要么被误读。之藻谈论翻译的文字不少,从中不难捋出些许翻译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重要性、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可能性等。

  • 标签: 李之藻 翻译思想 他人归结 辨误 新探
  • 简介:通玄的三圣圆融一般是指文殊、普贤、佛三位一体,相互融通,不可分割;从整个《新华严经论》看来,三圣圆融是一种表法,其所表示的佛法具有灵活性,即不只是用来说明三圣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圆融的思想所表示的种种佛法都是心的体现,即法不自生,因心而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本文认为,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的实质是心的圆融。

  • 标签: 李通玄 三圣圆融思想 佛教文化 心性论
  • 简介:通玄是唐代华严一大家。关于他的生平与事迹,一直是学术界值得清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通玄的籍贯、著作与安葬处作了讨论,认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通玄是太原人。他的著作除了著名的《华严新论》之外,还有一些序跋中所提到一些书名可以考虑。其安葬处除了寿阳之外,在盂县也有灵骨安葬处。

  • 标签: 李通玄 籍贯 华严著作 孟县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