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他们开发的新型化合物——“分子镊”,经在动物身上的初期测试显示,它能安全地预防有害的蛋白质聚集。人们已知与蛋白质聚集有关的病症至少有30多种,包括糖尿病、癌症、脊髓损伤、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这一发现为开发出治疗相关疾病的新药带来了希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顺势疗法的涵义;顺势疗法的原理及与中医辩证思想的类似性;顺势疗法临床应用的意义。结论顺势疗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型、自然疗法。它提倡整体治疗,因人而异。从生理到心理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是人类抵抗疾病新型武器。

  • 标签:
  • 简介:高分辨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已迅速成为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选择的一种方法,并被用来鉴别与精神发育迟滞、癌症和其它复杂表型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在《医学遗传学杂志》最近公布的两项研究中,高分辨率的NimbleGenCGH芯片被用来进一步鉴别近期识别出的两种基因组疾病的特征。

  • 标签: 比较基因组 精神疾病 特征 鉴别 细胞遗传学检测 精神发育迟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肛肠疾病伤口愈合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依据以往护理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加速肛肠疾病伤口愈合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有脉冲电磁场疗法、氧疗、应用生长因子。结果:应用新型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加速肠疾病伤口愈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肠疾病 伤口愈合 新型护理
  • 简介:摘要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糖蛋白的糖链在细胞识别、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迁移、增殖及分化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唾液酸化、岩藻糖基化及糖链分支程度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聚糖和异常糖基化糖蛋白为疾病发生发展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标,并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基化 糖蛋白类 标志物
  • 简介: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了一种可食用的气敏胶囊,有望改变肠道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方式。气敏胶囊的大小和普通药丸类似,可以实时测量人体肠道内气体中氢、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并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吞下的胶囊会在一定时段后自动排出体外。

  • 标签: 肠道疾病 诊断方式 胶囊 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 澳大利亚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新型生物制剂主要是指以炎症过程或免疫反应中的特定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迄今为止,国际上应用生物制剂探索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中,以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为主,其他如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BAFF)特异性抑制剂-贝利木单克隆抗体(Belimuma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Infliximab)、补体C5的单克隆阻断剂-依库丽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本文主要以目前应用较广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这四类新型生物制剂在肾病中的应用现状、相关安全性问题及展望进行讨论.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抗CD20单抗 B细胞激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他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收集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不同脑血管疾病类型、临床症状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急性脑血管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5.13%;且丘脑病变出现心律失常概率高于基底节病变、脑叶病变、多发性病灶(p<0.05);合并有高血压昏迷症状患者相较于高血压、颅内高压患者更容易产生心律失常(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多见于丘脑病变患者和合并高血压、昏迷症状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后患者死亡率较高,需要医师重视患者心律变化,及时干预防止病变,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心律失常 心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78眼)泪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的植管在位,无眼睑肿胀、分泌物增增多等炎症反应,其中痊愈68眼,好转9眼,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结论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病的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泪道探通 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 泪道阻塞 泪道狭窄
  • 简介:摘要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高危人群,而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COVID-19患者危重症比例和病死率明显升高,需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感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积极应对疫情期间至疫情后心血管慢性病的长期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与临床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病常用药物做出评价。建议预防用抗菌药物要严格限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应用于已出现肺损伤的患者,并且要注意用量与疗程的个体差异;抗病毒药的试用要慎重,并尽早得出已推荐药物要不要继续试用下去的结论,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损伤。

  • 标签:
  • 简介:在未来医生将使用“电子鼻”有效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这项电子技术是基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嗅觉系统而成功研制的,该研究是在近日欧联盟信息社会技术项目会议上公布的。

  • 标签: 电子鼻 疾病 患者 诊断 医生 嗅闻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危人群,多国政府机构或学术团体建议优先为CKD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对COVID-19疫苗的免疫应答率低于健康人,增加疫苗接种剂次可能提高其免疫应答率。CKD患者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情稳定且无接种疫苗禁忌证的CKD患者均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对CKD患者是安全的。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KD患者需要权衡利弊,与利妥昔单抗治疗间隔6个月以上或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后接种COVID-19疫苗。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 简介:摘要病情稳定的自身免疫疾病(AID)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获益大于风险。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对AID患者是安全的,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尚不确定。部分AID治疗药物可能降低机体对COVID-19疫苗的免疫应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力,这种影响可能与疫苗接种时机有关。本文根据已发布的多个AID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相关指南和建议,对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AID患者疫苗接种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 简介:免疫性疾病需要新的治疗药物,选择性免疫调控是一条新颖且可行的途径。本文通过发现并阐明一些中药及其成分的选择性免疫抑制特性,提出不同于现有免疫抑制剂的崭新作用方式和药物发现途径。

  • 标签: 选择性免疫调控 中药 ASTILBIN T细胞 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血小板新型参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新型参数,将MPM(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L-PLT(大血小板)以及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等参数值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PM、L-PLT、MPC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PM、L-PLT、MPC等血小板新型参数在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 新型参数 心血管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乳腺导管内视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与既往手段不同的是,它不是从外面观察乳腺,而是进入乳腺的导管系统,从里面观察病灶的改变,获得直观的视觉资料,配合取材活检诊断乳腺疾病.

  • 标签: 乳腺导管内视镜 性疾病 乳头溢液 诊断 观察 导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