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叙事学理论已经走上后经典的发展道路,逐步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与多种学科和思潮结合起来,形成了“绘画叙事学”、“音乐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电影叙事学”等分支。叙事学与电影理论的结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但“电影叙事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界对电影文本叙述者的定义和描述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以期对电影文本叙述者提出一种可行的界说。

  • 标签: 电影文本 叙述者 界说 叙事学理论 女性主义叙事学 电影叙事学
  • 简介:网络文学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方式、叙述语言等方面与传统文学叙述有很大不同;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作家对叙事权的垄断,把叙事权有限度地让给读者,使读者参与作者的创作活动,有限度地进行互动创作、接龙写作;而超文本叙述突破线性叙事,开辟新的叙事路径,体现出叙述的多样化,大大拓宽网络文学文本的表现领域,使得内涵更加丰富,在叙事学上有了极大的突破。

  • 标签: 网络文学 叙述策略 超文本 网络语言
  • 简介:本文从沈从文小说文本中的叙事模式入手,着重通过论述沈从文小说写作中形成的独特的叙事特色,来解析其小说文本中的时间模式,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对文本时间进行了某种分裂,即隐去了客观的时间而又将文本中的主观的时间模式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消解,而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本中的空间容量,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

  • 标签: 叙事模式 文本时间 时间感知 个人认知
  • 简介:《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 标签: 《蝴蝶梦》 悲剧性叙述 文本 舞台 反讽
  • 简介:莫言用43天的时间完成了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样的写作速度让许多人惊诧不已。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对那些“历经寒暑,几经增删”的小说致以不加吝惜的敬意,而对那些倚马千言的速成之作,表现出一种轻率的鄙夷。这背后似乎隐藏着这样一种判断,那就是写作的速度和质量成反比。也许这样的结论源自人们对消费文化速食特点的厌恶,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作家会有灵感奔涌、下笔千言的时刻。速度的来临也许只是作家蓄积已久的创作和某种恰如其分的叙述策略突然遇合产生的结果。莫言写作《生死疲劳》便属于这种情况。

  • 标签: 《生死疲劳》 文本策略 莫言 写作速度 历史 轮回
  • 简介:沈从文《边城》的文本表象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叙述形态,而在其诗化文本的背后,贯穿着一种潜在的悲剧性话语符号脉络,通过对其潜在叙述的阐释学重读,可以透视和管窥潜文本中渗透的理性自觉与现代性体验,并且通过对其悲剧意识和人性反思的理论解读,即而进一步把握其主体性审美立场和文本的艺术空间张力。

  • 标签: 诗化文本 潜在叙述 张力空间 阐释学
  • 简介:叙述是一种叙述策略。首先,它作为一种元语言必然具有元语言的某些功能。其次,元叙述手法无疑与正常叙述大异其趣,从而造成陌生化效果。第三,这种手法的采用,可以达到韦伯所说的“除魅”的效果,即去除文学魅力,同时,它还敞开了文本当中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元叙述 元小说 陌生化 意识形态
  • 简介:有媒介卷入的体育竞赛有三个叙述层次,而且三个层次之间存在多重交互的特性。竞赛型演示叙述具有叙述框架类型的多元化、观众参与的决定意义和即兴带来的叙述内部张力等特征。与此同时,竞赛型演示叙述还具有叙述公正这一必要条件,这是这一类型的叙述本身所规定的。竞赛型演示叙述叙述惊喜——以神话的方式叠加并不断刺激叙述,成为这一叙述类型的又一特性。

  • 标签: 演示叙述 竞赛型 叙述框架 叙述公正 叙述惊喜
  • 简介:一句话概说"叙述"(narration)是西方叙事理论中历史最长、用法变化最大、涵义最为繁杂的术语之一.就叙事作品而言,它有或宽或窄的各种意思,既可以指涉表达故事(或某种故事成分)的一种特定形式,又可以指涉整个表达层,还可以特指讲故事的行为本身.在体裁分类中,"narration"指称与"描写"、"阐述"、"论证"、"评论"等相对照的"记叙体".该词还可以指涉电影、广播、音乐演奏过程中的口头讲解等.

  • 标签: 叙述 经典叙事学 西方叙事理论 “纯叙述” 模仿 叙述话语
  • 简介:供给叙述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所谓客观的事物包含得很广,凡物件的外形与内容,地方的形势与风景,个人的状貌与性情,事件的原委与因果,总之离开作者而依然存在的,都可以纳入。在这些里面,可以分为外显的与内涵的两部:如外形、形势、状貌等,都是显然可见的;而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的关系等都是潜藏于内面的,并不能一望而知。

  • 标签: 叙述 事物 内容 外形 风景 性情
  • 简介: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 标签: 小说 叙述角度 区分人称
  • 简介:作者:保罗·科布利译者:方小莉书名:叙述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ISBN:9787569004366叙述是人类储存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有人类的地方,便有叙述。人类持续不断讲述故事,将世界的各个侧面压缩进叙述形式,这似乎是讲故事与听故事的冲动使然,然而听故事与讲故事的自然冲动并不简单。

  • 标签: 叙述形式 科布 保罗 大学出版社 演变 认知世界
  • 简介:"灿烂之极归于平淡",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淡是直接呈现的,它无时无处不在,并不需要等到灿烂之极以后。当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当看到老人的健康晚年,当看到傍晚时分的万家灯火等等,平淡浸润着每一个立方的空间。在平淡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以前,平淡只表现为生活的琐琐碎碎,很难从中体现出美感,因此,崇尚平淡,在许多人看来,只是一种腔调而已。然而平淡一旦成为生活态度,一切就变得不同起来。我说,能够品位平淡,生活才会变得有意思。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画品 至道 本然 离形去知
  • 简介:1.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那片灰扑扑的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覆盖倾轧,波浪翻滚。目光投过去,屋脊把一块块光折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湖泊,瞬间刺痛眼睛。水在老城区划下一道边界,城市长大的步履,在这里停下。塔的四周簇拥着密集的院落和民居,人间烟火常年四季熏染着它。黄昏时分,一些不知名的飞鸟,一拨飞走一拨飞来,绕匝着塔尖这一圆心,力气饱满地旋转。老居民和外来者,需要从塔出发,像寻找宝藏的入口一样,才能拼凑出一个记忆中的城与市。

  • 标签: 黄昏时分 光折射 外来者 孟珙 慈氏 孤独者
  • 简介:俗语说:写小说就是讲故事。俗语又说:讲故事就是要讲出点意思来,但是,讲故事的人不想让你听出故事的意思来,而只是让你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这可能不?李书磊在本刊发表过的一篇随笔里,说到自己听到《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时,联想到了自己从小被灌输有关狼

  • 标签: 讲故事 小说叙述 讲述 俗语 意义 灌输
  • 简介:思想史研究经常要面对文本与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之间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根据文本而引申和推导思想有可能导致错位和失误;如果只借助“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推测、揣摩和判断,研究基础就更不牢实,于是只能通过关注细节、描述客观和判断审慎来弥补。马克思和恩格斯甄别了格律恩在理解和叙述圣西门及其学说的误解,批判了格律恩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的学术态度。这种批判在今天浮躁的学术界看来仍然振聋发聩。

  • 标签: 文本 思想 理解 学术
  • 简介:《花腔》以繁杂多变的叙述方式书写了小说形式的新范式。作品中各个历史叙述者由于叙述时代、立场、视角限定的差异构成一场历史叙述的狂欢,每个声音在对话中完成自己的叙述。超叙述者在援引多方史料探求历史真相,却在此意义上增加了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并将这一不确定性构建成文本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本文从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方面入手,对文本进行条理性、逻辑性的叙述学分析。

  • 标签: 叙述复调 历史真实 多层叙述 对话意识
  • 简介:叙述者作为叙述信息的发送者,在原则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但却存在这样一条悖论性的规律:叙述者越自限,叙述越精彩。叙述者的权威自限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叙述者自限的方式花样繁多,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叙述者由全知转向自限的趋势,是伴随着现代意识的觉醒而发生的。中国禅宗早就发现,在传达真理方面"不说"是比"说"更有效的方式,禅宗公案中很少宣讲禅理,往往以棒打雷喝、沉默机锋传达佛理、启悟学人。

  • 标签: 叙述者 权威自限 语言转向 含混 禅宗
  • 简介:叙述学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叙述学研究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背景是发生于各领域的叙述转向,即叙述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学、法律、医疗、教育、电子游戏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普遍对象,以文学叙述为对象的叙述学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叙述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叙述研究范式的提出应和了这种挑战,使我们看到叙述学发展的广阔视域。交流叙述学正是在一般叙述的研究框架内,以叙述普遍存在的交流性为研究对象,关注叙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机制,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割裂式研究带来的理论缺陷。

  • 标签: 叙述转向 一般叙述 交流叙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