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曲家朱权从声名显赫的一代藩王到终身拘守一隅的隐修者,其人生巨变背后透着宗教智慧。道教不仅影响着朱权的人生道路,也渗透在其治曲之中。《私奔相如》中,作者一方面借用宗教智慧点染剧作,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时命的参悟;《独步大罗》就是朱权对自己晚年修真生活的自况,其人物、情节、语言、戏剧情境无不流露出道教文化色彩;《太和正音谱》亦在品评向度、体系建构、审美思维上烙上了道教文化的印记。

  • 标签: 朱权 道教 《私奔相如》 《独步大罗》 《太和正音谱》
  • 简介:《龙沙剑传奇》为清代程焕所作的一部神仙道化题材戏剧,它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以道教历史人物为创作依据,仙、人、怪三者的矛盾冲突以及宗教意识下的世俗化书写等三个方面。通过细致梳理,可以发现,作者在创作中广泛汲取借鉴了前代典籍中的相关材料,对不同身份的角色安排构成了戏剧的矛盾斗争,在叙述描写中,虽然未脱道教意识的支配,却流露出比较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特征,这些均体现了其所取得的多方面文学价值成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 标签: 流人戏剧 《龙沙剑传奇》 道教文化意蕴
  • 简介:摘要道教文化在黄粱梦吕仙祠景区中有充分的体现,并且道教文化与景区的相结合、共同存在对于旅游有重要的意义,他是人们寻梦、明理、律己、助人的所在地,是人们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等美好事物的寄托地,是道教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说明文化在旅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道教文化 文物古迹 吕仙祠
  • 简介:《六十种曲》中关目情节涉及道教文化内容的有41种,占60个曲本的三分之二。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与透视,我们看到,道教的神仙思想从仙道到人道逐渐伦理化和世俗化的过程。

  • 标签: 道教 《六十种曲》 伦理化 世俗化
  • 简介: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礼教几经洗礼,社会整体孝的观念日渐淡漠,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社会现象,尝试探索一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高校孝道教育的有效路径,在发掘弘扬特色地域文化的同时,实现大学生孝道培养的教育目标。

  • 标签: 大学生 孝道现状 地域文化 孝道教育
  • 简介: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西汉的“太一”祭祀;二是源于道教的“三官”信仰;三是源于东汉时明帝的燃灯表佛.经过细致考察可知,“元宵节”的前身是“上元节”.道教吸收了上古的“太一”神信仰又糅合了“北斗星崇拜”和“三官”信仰而改造成“上元节”.随着节日娱乐性的增强,才出现元夕节、元宵节的称谓.但是名称无论怎么改变,其内在的“太一”生成万物而崇拜祈祷的主题却一直贯穿到现在.

  • 标签: 太一 道教北斗星崇拜 上元节
  • 简介: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仙之“美”应该首先在长生不死,其实不然,从各朝著名仙真高道的生卒年岁,即可窥见一斑;还有观点认为仙之“美”在无所不能,其实不然,从死后才被拉入仙班关羽一例,则无可置疑地否定了这一点。此外,还有人将仙之“美”与“美在上帝”作比,其实二者之美殊异巨大。道教认为仙人乃是由凡人修真而来,既如此,便不难理解所谓“仙格美”,本质上其实还是“人格美”。

  • 标签: 道教神仙 美学思想 仙格美 人格美
  • 简介:为什么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呢?其原因是:道教主张“因循自然”之道,人类要生存,必须顺应自然。但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又必须改造自然。然而入创造新世界的智慧和力量,是在顺应、遵循、服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前提条件。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遵循自然”这一人类总精神下,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思想积累,有了一整套思想体系,派生出很多思想、意识、心理、观念、处世哲学和意识形态,渗透到时时、处处、人人。

  • 标签: 道教 中国 意识形态 顺应自然 改造自然 自然规律
  • 简介: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是一份道教斋文辑录长卷,本文从所录斋文的形成时间和文书的抄写时间两方面对之进行了断代,认为其中斋文的形成大致从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到晚唐和五代初期的归义军时期。这一长时段的形成过程使该文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还对该文书所反映的唐代道教斋事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道教斋醮活动的内容及特点。

  • 标签: P 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 唐代 敦煌 道教 斋文
  • 简介:道教碑文包括碑传、碑记、碑铭、题辞、摩崖等等,既有史传征实之强,又兼文辞精美之善。目前对道教碑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片的整理与研究、源流考辨、版本校勘等方面。对碑文中富有鲜明道教语体功能的修辞套式,以及道教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上的修辞模式等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运用修辞结构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构成或制约道教碑文语体特征实现的修辞模式。

  • 标签: 道教碑文 修辞结构 语体
  • 简介:摘要随着跆拳道运动在国内迅速发展,高校纷纷开设了跆拳道选修课程。然而,目前高校的跆拳道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浅;教学效果不佳等。面对跆拳道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通过对跆拳道教学现状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以探索更好的跆拳道教学方式,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 标签: 跆拳道 教学方式 规则精神 实战战术
  • 简介:龟山、龟母新说是六朝上清派对昆仑、王母神话的创造性转化。虽则以“龟”为山名早已见诸载籍,惟六朝上清经派对所创造的龟山有明确诠释,龟山与上清宝书出世密切联系,上清经派造构龟山时有意将龟山作为藏经和传经的神圣空间,且上清经派所创龟山本具宇宙本源意义。六朝上清经派亦将西王母与龟山相结合,通过正式锡号受封程序,形成上清经派特有的龟母说。西龟王母具有司命神格,总领仙籍,定简仪轨采用上清“存思”法门。要之,西王母与龟山结合的神学基础为道教元气论,六朝道教创发无不源自“道”之崇拜与信仰。

  • 标签: 上清派 昆仑 西王母 龟山 龟母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道教、玄学的影响甚深,这一方面有利于佛教在中原的文化接受,另一方面,佛教在深人中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携带了道家及道教的一些因素。这个历史过程使得佛教艺术在其后的本土化发展中,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艺术的中国式艺术形式与风格。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玄学 道教 早期佛教艺术
  • 简介:唐代真子飞霜镜的纹饰看似一幅优美的林间抚琴图,实际上却蕴含着两重深意:第一重是重孝思想;第二重是真修孝道可得飞升的思想。此镜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展现出“孝道”修炼成仙的全过程,是唐代“孝道”大兴的有力物质实证。它将“孝道”这一本属于思想信仰层面的东西附于日用的铜镜上,足见其思想宣传的力度。而它在江西德安、上海、江苏扬州、浙江金华、湖南衡阳、安徽阜阳、青阳、河南商城及陕西等多地的出土,又足见其影响的广度。刘艺,文学博士,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标签: 唐代 真子飞霜镜 道教 孝道
  • 简介: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陈垣 《道藏》 道教
  • 简介: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始建于2011年8月,位于二道区岭东路与福安街交汇处,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占地面积19000m^2,建筑面积8000m^2。室内宽敞明亮,每个班级教室达到180m^2,电视机、电脑、钢琴、实物投影仪、消毒柜以及各式家具一应俱全,同时配有独立的蒙台梭利、感觉统合、科学探究、奥尔夫音乐等八项功能教室;户外活动区配有体育游戏大型器材6套,

  • 标签: 实验幼儿园 长春市 教育 功能教室 交通便利 占地面积
  • 简介:摘要跆拳道运动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为主。随着跆拳道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录像反馈教学法对于跆拳道教学的影响,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来指导跆拳道的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 标签: 录像反馈 跆拳道
  • 简介:从墓志资料来看,唐代道教女信徒有出家为冠、为冠不出家和居家奉教三种,此外还有一些是道教爱好者。未出家但受箓的女冠以及女信徒局限在家中,她们的宗教活动主要包括静室独修、焚香诵经、研习经典、素食戒腥、熏茹不味和拜师学道等几种方式。出家的女道士享有较大的自由,有的居于远离人世的深山独修,有的四处游历寻仙访道,有的广泛结交道友、交流修行心得,一些道行高深、享有威望的女道士还会被推为领袖人物,兴修道观和道场。尊奉道教对唐代女性生活影响很大,有的摆脱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一心追求自己的长视久生;有的在从事传统家庭生活之余,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的通过入道为冠逃脱了嫠妇苦守的命运,成为备受敬仰的宗师。

  • 标签: 唐代女性 宗教信仰 道教 墓志
  • 简介:钱起的学道经历,目前还未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他诗歌美学特质的形成,和这种经历有着深刻的关系。钱起一生中广泛交接道士,并有亲身采药炼丹的实践,但他对道家美学的接受,则与盛唐诗人迥别。盛唐人倾心道术,多以道家的自然思想作为其艺术的法则,而钱起则更加关注和推崇道家典籍和丹术中非生命物质的美学特质,试图以之覆盖景物本身的生机、自然之美,并从中发展出一种与自然相对的、崇尚绮艳神异的美学价值取向。这是钱起将道教美学引入诗歌创作的一点突破,也开启了李贺、李商隐等诗人将仙道美学特质引入诗歌创作的先声。

  • 标签: 钱起 道教 非生命物质 诗歌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