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真菌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生殖器的真菌性疾病较为常见。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通过性接触传染,故需要规范化治疗,以减少真菌的繁殖与上行感染。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并可缩短疗程,为治疗真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观察病例共50例,均为男性病例。25例服用伊曲康唑,另25例服用特比萘芬,4周后疗效对比:伊曲康唑治疗组治愈率为87.88%(χ2=4.44,P<0.05),特比萘芬治疗组治愈率为63.64%(χ2=4.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使用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尝试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以碘化丙锭为荧光染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准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在不同浓度氟康唑(FCZ)作用下各管平均荧光强度,探讨最佳实验条件。结果真菌MFI值随着FCZ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较好地反映了药物抗真菌效应。结论成功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流式细胞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近平滑念珠菌 氟康唑 抗真菌效应
  • 简介:【摘 要】抗真菌药片在当前的临床抗真菌治疗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以切实地强化抗真菌治疗的基本疗效,伏立康唑药物因其组织分布广、安全性强与抗菌谱广等优势被以医疗人员运用到真菌治疗活动中,虽然其在此期间形成疗效值得被肯定,但是与其他类别的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不良反应均不能被忽视。本文根据对伏立康唑药品的了解,研究其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伏立康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医院门诊收治的370例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价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痊愈组、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痊愈169例入选痊愈组,痊愈率45.68%;痊愈组年龄、病程、阴道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组伊曲康唑、联合抗感染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部用药、口服+局部用药、微生态制剂、臭氧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痊愈率仍有待提高,疗效影响因素较多,伊曲康唑的整体疗效更好,可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多样化用药途径,增进疗效。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用ATB Fungus3筛选氟康唑耐药菌株,Yeastone测定耐药株对棘白菌素类等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耐药菌株及2株敏感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 基因并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ERG1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97株热带念珠菌中共筛选出31株氟康唑耐药株,氟康唑耐药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均100%敏感,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74.19%、80.64%;耐药菌株主要有2个位点发生改变:A398T( Y133F),A464T(S155F),其中54.2%耐药菌株ERG11 mRNA 高表达。结论: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交叉耐药,其耐药机制与ERG11位点突变和相对高表达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试回顾性分析既往念珠菌性阴道炎抗真菌药物治疗情况,评价疗效,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总结用药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9月,共筛选资料完整使用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74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结果痊愈率48.28%,不良反应发生率5.75%;痊愈组年龄、病程、阴道健康评分低于未痊愈者,氟康唑痊愈率低于伊曲康唑,伊曲康唑低于联合用药,口服用药+局部用药痊愈率高于口服、局部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真菌药物单独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确有疗效,其中伊曲康唑疗效较好,联合用药可增进疗效,但局部用药不会增进疗效。

  • 标签: 阴道炎 念珠菌 抗真菌类药物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女性患者在使用具有抗真菌效果的一类药物进行治疗炎症的效果。方法采集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这10个月期间,到我院确诊并接受医院制定的医药治疗方案的100名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将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各有50名患者。实验组的50名患者主要使用抗真菌类的药物对阴道炎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50名患者主要使用常规的药物对阴道炎症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相同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炎症改善情况明显要好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改善情况,实验组的50名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90%,而观察组的50名患者的整体有效率只有72%(P<0.05)。结论对于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症的女性患者来说,利用具有抗真菌效果的药物治愈炎症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常规的药物,而且安全系数更高,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症的女性患者来说非常合适。

  • 标签: 抗真菌 药物治疗 念珠菌性 阴道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一例G实验指导抗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G实验指导抗真菌感染的病例临床诊疗方案分析,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情况、辅助检查、既往用药史等给出抗真菌药物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提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患者感染来源,两次G试验阳性但均未增加抗真菌药物,患者感染指标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药学专业结合临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有效用药。

  • 标签: G实验 真菌 治疗方案 临床药学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152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 A组( 82例)和 B组( 7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 A组患者联合派瑞松外耳道布药治疗, B组患者联合氟康唑滴耳液治疗,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痊愈 73例, 显效 6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96.3%, B组痊愈 49例, 显效 8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为 81.4%; A组总有效率高于 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霉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局部负压吸引及盐水冲洗清理干净后耳道内派瑞松布药治疗, 最大的优点是清除病变彻底, 对患者损伤小、药物用量少且作用持久、全身吸收少, 能有效控制真菌感染, 疗效好, 复发少, 是目前霉菌性外耳道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外耳道清理;耳内镜;抗真菌药;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抗真菌治疗方案。方法: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后予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加用氟胞嘧啶后出现严重呕吐,临床药师参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处理,以及抗真菌方案的调整,提出个体化给药建议。结果: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氟胞嘧啶并对症处理后呕吐基本消失,同时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一般伴有呕吐的症状,注意与不良反应相鉴别,抗真菌治疗方案也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用药依从性。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在血液肿瘤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血液肿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给药伏立康唑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观察组给药伊曲康唑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45%,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血液肿瘤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过程中,给药伊曲康唑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伊曲康唑;血液肿瘤患者;抗真菌治疗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56例,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滴眼液与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2.14%(P<0.05);观察组前房积脓、角膜溃疡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恢复快。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两性霉素 B 滴眼液 伊曲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山东省成武县九女集镇卫生院内收治的128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64)与单一组(n=64)。单一组的患者采取一种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两种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镜检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短时间内多次复发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而言,单一用药效果有限且容易产生耐药反应,采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更加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硝酸咪康唑栓 伊曲康唑胶囊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念珠菌 尿路感染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