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一系列数据,计算了我国近年来的房价收入,并指出了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的房价收入在经历了上涨后,正在逐步回落,说明我国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在不断增强。因而,要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除了尽可能的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 标签: 房价 居民收入 房价收入比
  • 简介:有位作者在提出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会很快破裂这一论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衡量是否产生泡沫的标准,其中第一条标准是房价收入。最近,有篇文章也坚持这一标准,并以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过所谓“国际惯例”的4—6倍为据,想用以说明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多么普遍和严重。还有篇文章以1998—2004年美国的房价收入房价租金比分别提高20%和35%为据,企图证明美国的房地产出现了严重的泡沫。我认为,以上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现提出如下意见,与大家一起来研讨。一、从两者的释义来分析泡沫现象是虚拟资本过度膨胀的经济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价格猛涨远远离开其价值,用以考察是否出现了过度涨价的问题。房价收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某一时期上市销售的全部住房平均每套的价格,与这个国家或城市居民某一时期户均收入的比值,用以考察居民的购房能力。由此可以说明,泡沫和房价收入比反映的是不同质的经济现象,作用也不同。由于泡沫的释义是最直观和最透明的,因而要衡量是否出现泡沫只有一条标准,就是直截了当地去检查某一种商品是否出现了价格猛涨并已远离其价值,从而呈现了泡沫状态(注:本文最后还将讲到泡沫状态问题)。既然有了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没有必要再使用辅助指标,...

  • 标签: 房价收入比 房地产泡沫 “国际惯例” 产生泡沫 过所 泡沫状态
  • 简介:2012年3月14日,全国“两会”结束时,对于记者提问.住房价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调控目标?温家宝总理说:“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这段话,科学地、全面地、准确地回答了房价回归合理价位的标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房价收入衡量房价合理的指南。

  • 标签: 房价收入比 国情 温家宝总理 调控目标 价格回落 记者提问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房价研究理论,对国内通用的"房价收入"在衡量房价负担方面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力图建立可行的房价收入计算方法,证实了人均住宅面积与房价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人为选择住房面积计算房价收入可能不妥。文章使用新的房价收入标准对选取的全国大中城市房价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城市居民的房价负担程度。

  • 标签: 房价产价格 房价负担 房价收入比 回归分析
  • 简介:房价收入是中国考察居民购房能力的一项通行指标。目前中国房价上涨幅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导致房价收入不断攀升,居民购房压力过大。该文从房价收入的内涵界定、房价收入的计算方法、房价收入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回顾了中国自提出住房商品化政策以来房价收入这项衡量居民购房的承受力和支付能力的综合指标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房价收入在中国实际运用的构想。

  • 标签: 房价收入比 计算方法 实证研究 发展改进
  • 简介:大幅度增加百姓收入和加大调控力度使得房价出现平稳合理下降,两头并进来达到合理的房价收入是现实有效的出路

  • 标签: 房价收入比 用力 调控力度 百姓
  • 简介:房价收入取决于三个因素:住房单价、住房标准和家庭年收入。目前房价收入被高估的原因就是对这三个因素确定不当。只要采取合理的计算方法,就会发现房价收入其实与国际标准非常接近。由于中外住宅空置率的含义不同,简单地套用国外标准,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住宅是否有人居住来计算空置面积和空置率,同时,将空置面积与积压面积区分开来。

  • 标签: 房价收入比 家庭年收入 商品房空置 住宅空置率
  • 简介:2005年,我国房价收入平均只有6.77,但社会差距较大:最低收入户是最高收入户的9.3倍。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对于众多的中等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提高这些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于高收入家庭,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 标签: 住房政策 社会差距 房价收入比
  • 简介:许多人认为收入差距是我国近年房价迅猛上涨的幕后推手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同质性住房市场模型考察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收入差距通过"消费效应"和"投机效应"两方面对房价产生影响。前者直接减少了住房需求从而降低房价,是一种"直接效应";后者使得高收入者具有相应的投机能力,增加了住房需求从而抬高房价,是一种"间接效应"。收入差距对房价影响的"总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大小比较。建立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数据基础上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并未推动房价上涨,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可靠的。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公众会觉得买不起住房,从而产生收入差距扩大推高了房价的幻觉。

  • 标签: 收入差距 房价 住房需求 消费 投机
  • 简介:9月14日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第七届新人力论坛上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报告引用统计局数据测算,去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 标签: 居民收入 分配改革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提速 公共财政收入
  • 简介:09年5月份,北美印刷电路板(PCB)订单出货(BB值)为1.02,是近12个月以来首次超过1.0,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的需求形势会更加好转,PCB行业销售收入将会持续环正增长。

  • 标签: PCB行业 销售收入 印刷电路板
  • 简介: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合肥市2011—2017年商品房销售均价、高中低收入群体居民年人均收入、消费性支出以及消费支出的构成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合肥市房价上涨并未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但是对低收入者没有明显财富效应;从消费结构上看,合肥市房价的上涨抑制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经常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

  • 标签: 房价上涨 消费支出 不同收入等级居民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总量持续高增长,但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简称劳动收入,下同)却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计算,劳动收入从1993年的50.6%上升到1996年的最高点53.4%后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到2007年已经下降到40%以下。这一现象令人意外。根据Gollin(2002)的研究结果,多数国家的劳动收入占比大致处在55%~65%的水平。

  • 标签: 劳动收入 全球化 宏观经济总量 2007年 劳动报酬 下降趋势
  • 简介:我国职工和包含农民工在内的非职工就业人员在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职工的收入接近其持久收入,具有较高的持久性,而非职工的收入持久性较低。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劳动者收入中,职工收入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较大,接近单位弹性,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相对较小。规范劳动合同,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职工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就业生命时间 职工收入占比 非职工收入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