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去分化釉质瘤(dedifferentiated adamantinoma,dDA)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30岁男性,左尺骨肿物,镜下组织形态:大部分区域呈高级别肉瘤,形态多样,包括骨肉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样等;局灶呈经典型釉质瘤,稀疏的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间质内散在分布条索状及小管状上皮细胞巢,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其中小灶可见由骨母细胞围绕的不规则骨小梁呈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形态,骨小梁间纤维性间质内无上皮细胞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经典型釉质瘤区域:上皮细胞巢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5/6、上皮细胞膜抗原(EMA)、p63等阳性,间质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1%;高级别肉瘤区域:CK等上皮标记散在阳性,S-100蛋白、SOX9、CD99、SATB2、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高达80%。患者截肢术后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充分取材,着重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骨肉瘤、转移癌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H型内皮细胞(CD31hiEMCNhi)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内皮细胞亚型,主要分布于骨内膜及长骨干骺端。H型内皮细胞通过旁分泌等途径募集、激活骨祖细胞并促进软骨内骨的进程,从而发挥促成骨功能;破骨细胞群与成骨细胞群等调节H型内皮细胞的生物活动。同时,H型内皮细胞的自我调控也与血管、骨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拟从H型内皮细胞的特性、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在血管-骨相互调节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为建立基于血管-骨偶联的骨再生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皮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牙釉质仿生矿化是模仿牙齿形成的生物矿化机制,在体外模拟机体微环境,通过分子仿生合成和分子自组装等技术,构建类似牙釉质生理形成过程的微观条件,从而控制无机矿物晶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独特微观结构以及优异的生物学和理化性能的类牙釉质结构的过程。牙釉质结构破坏后的再矿化及仿生矿化修复是未来方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需求及前景,近年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引人瞩目。本文对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釉质 牙再矿化 羟基磷灰石类 仿生材料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膜孔多肽(rMpf)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活性氧簇(ROS)和溶酶体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巨噬细胞后的胞内定位情况。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rMpf,体外作用于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分析rMpf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ROS和溶酶体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胞内定位情况。结果低浓度(4 μg/ml)rMpf作用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后,其存活率、胞内ROS和溶酶体无明显变化。20和60 μg/ml rMpf作用J774A.1巨噬细胞后,细胞存活率、ROS和溶酶体均明显下降。此外,rMpf能进入J774A.1巨噬细胞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Mpf能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抑制胞内ROS水平、破坏溶酶体最终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及类似膜孔毒素的细胞毒性结构域功能和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膜成孔肽 活性氧簇 溶酶体 细胞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程度SD大鼠氟牙症模型,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的微观结构,明确不同程度氟牙症的牙釉质结构变化,为中、重度氟牙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使用不含氟去离子水喂养,低氟组和高氟组分别用质量浓度为50和100 mg/L的NaF去离子水喂养,建立大鼠氟牙症模型。饲养6周后取大鼠下颌切牙,记录各组大鼠牙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及矢状面并进行牙釉质厚度测量。结果对照组所有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均为棕黄色;低氟组多数呈黄白相间的条纹状;高氟组多数呈白垩色。电镜下正常组大鼠下颌切牙釉柱结构清晰饱满,呈编织状交错排列;中度氟牙症釉柱失去正常编织状结构,似笋尖样单向排列;重度氟牙症釉柱变细,大部分尖端折断;矢状面正常釉质外层结构致密,中间层呈网状,与内、外层界限清晰,内层釉柱结构清晰呈纵向和水平向排列;中度氟牙症外层变薄,中间层结构消失,与内、外层界限仍清晰,内层纵向釉柱清晰,水平向釉柱形态消失;重度氟牙症外层缺失,中间层暴露,内层两种釉柱均萎缩。内层釉质厚度在正常组[(180.71±7.01)μm]、中度氟牙症组[(157.10±11.04)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21.10±12.56)μm]依次变薄。全层氟牙症釉质厚度在正常组[(241.54±7.76)μm]、中度氟牙症组[(207.42±14.36)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43.79±14.60)μm]亦逐渐变薄。结论SD大鼠下颌切牙随氟牙症程度加重外层釉质变薄,甚至消失;内层釉质结构紊乱,釉质厚度变薄。建议中、重度氟牙症的临床治疗慎用强力漂白及微研磨,可采用无创性渗透树脂治疗。

  • 标签: 大鼠 氟牙症 牙釉质 微观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WNT2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在hMSCs中过表达WNT2B基因(实验组),以空慢病毒载体作为对照(对照组),并将hMSCs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7 d,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脂肪细胞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脂蛋白脂酶(LPL)和降脂素(Adipsin)的表达,在光镜下计数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的数目,并对油红O染色强度进行定量检测。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检验。结果在hMSCs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WNT2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分化早期即发生改变,实验组hMSCs的PPARγ2(3.85±0.01比0.70±0.10,t=54.289,P<0.01)、LPL(17.78±1.78比1.29±1.30,t=12.958,P<0.01)、Adipsin基因表达强度(0.88±0.11比0.38±0.05,t=7.167,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hMSCs单位面积形成脂肪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0.50±2.07)个比(10.33±1.63)个,t=50.230,P<0.01],油红染色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77±0.02比0.49±0.02,t=10.39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表达WNT2B可以抑制体外hMSCs向脂肪细胞的分化。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抗分化非编码RNA(DANCR)对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SCs)脂、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3例女性患者腹部脂肪抽吸术后废弃的脂肪组织(年龄25~35岁),分离培养hASCs。构建DANCR敲减与过表达质粒,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hASCs中敲减或过表达DANCR,将实验分为5组:敲减DANCR的实验组(shDANCR1、shDANCR2)、敲减对照组(shScrmble)、过表达DANCR的实验组(pCDH-DANCR)、过表达对照组(pCDH-GFP),每组样本量为3例。RT-PCR检测上述5组细胞中DANCR的表达量。将上述5组慢病毒感染成功后的hASCs进行脂或骨诱导,脂诱导7 d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脂效果,骨诱导14 d进行茜素红染色鉴定骨效果,并应用RT-PCR检测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Adiponectin和脂类合成酶基因LPL、GPDH、FASN、ACC1和HSL,以及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RUNX2、OCN、OPN、BMP2及ALP的表达。实验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Student’s t-test)进行比较,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设计的2条shRNA敲减序列均可使hASCs中DANCR的表达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DANCR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6%和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07、P <0.001,t=75.52、P <0.001)。构建的DANCR过表达质粒可以有效增加hASCs中DANC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067±1.98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 P<0.001 )。脂、骨诱导实验显示,敲减DANCR会引起hASCs脂诱导后脂滴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2组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4、P <0.001,t= 30.68、P <0.001),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Adiponectin以及脂类合成酶的关键基因LPL、GPDH、FASN、ACC1、HSL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DANCR后会抑制脂滴的形成及上述基因的表达。同样在骨诱导中,敲减DANCR后hASCs骨诱导14 d钙结节形成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5、P <0.001,t=24.61,P <0.001),骨分化关键基因RUNX2、OCN、OPN、BMP2及ALP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DANCR后骨诱导14 d钙结节形成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t=40.81、P<0.001),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也会降低。结论lncRNA-DANCR能够抑制hASCs的脂、骨分化,DANCR表达量的变化影响hASCs的脂、骨分化效果,可以作为调控hASCs脂、骨定向分化的潜在靶点。

  • 标签: 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抗分化非编码RNA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成肌细胞外泌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经体外培养成肌分化,提取成肌细胞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诱导其向骨骼肌分化,检测肌分化以及各生长因子分泌变化。结果通过酶消化分离、差速贴壁提取的肌卫星细胞,Pax7表达阳性,增殖、分化后Myogenin、Desmin及Myosin表达阳性,Desmin流式细胞鉴定阳性率为94. 5%。超速离心法提取到圆形或椭圆形的成肌细胞外泌体,外形呈杯状,磷钨酸负染;WB检测CD9、CD63、CD81及TSG101表达阳性。GFP标记的外泌体可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摄取。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孵育,3 d后Myogenin表达阳性,6 d后Desmin与Myosin表达阳性。ELASA检测细胞上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肌细胞外泌体在体外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分化,刺激各种生长因子分泌可能是外泌体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成肌细胞 骨骼肌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6对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骨样分化及其钙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主动脉夹层(Debakey I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正常主动脉瓣,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稳传3~8代的原代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实验共分3组:对照组,单纯加入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细胞培养基常规培养;刺激组,DMEM细胞培养基+10 mg/L白细胞介素(IL)-6;中和组,DMEM细胞培养基+10 mg/L IL-6+10 mg/L抗IL-6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两种蛋白在分离细胞中的表达,鉴定主动脉瓣间质细胞表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中两种骨样标志蛋白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差异;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比较3组中主动脉瓣间质细胞钙能力并定量分析。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经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中90%以上表达α-SMA及Vimentin两种蛋白。IL-6干预后,与对照组ALP及BMP-2(0.523±0.121、0.762±0.208)比较,刺激组(2.432±0.871、3.043±1.087)在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F=3.265、2.1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和组中,ALP(0.712±0.211)及BMP-2(0.942±0.178)的表达则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8、2.098,P>0.05),与刺激组比较两者表达均显著减低(F=11.322、17.1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刺激组中钙结节明显增多,而在中和组中,钙结节数量跟刺激组比较显著减低。钙沉淀定量分析结果跟茜素红染色结果一致[刺激组比对照组:(83.33±9.71) mg/g比(7.33±4.16) mg/g,F=1.098、4.112,P<0.05,n=3;中和组比刺激组:(11.67±2.08) mg/g比(83.33±9.71) mg/g,F=14.192、9.781,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可增强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骨样分化及钙能力。

  • 标签: 主动脉瓣 间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6 成骨样分化
  • 作者: 万冕 李怡婷 郑黎薇 周学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牙釉质形成是受到关键基因时空性程序性调控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进程。该过程覆盖年龄段长,涉及生长发育时期多,易因信号干扰或基因突变导致牙釉质发育缺陷性疾病(developmental defects of enamel,DDE)。表观遗传修饰在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高通量测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DNA甲基化芯片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绘制全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图谱成为可能。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多种表观遗传时空特异性动态修饰在牙釉质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扩展了人们对牙釉质形成调控网络的认识,也为DDE的临床管理和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述了人牙釉质和啮齿类动物切牙牙釉质的形成过程,总结表观遗传修饰在牙釉质形成中的动态特性,阐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牙釉质形成及牙釉质发育缺陷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 标签: 牙釉质 牙釉质形成 牙釉质发育缺陷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期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小鼠牙釉质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只C57BL/6孕鼠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孕期尼古丁暴露(prenatal nicotine exposure,PNE)组(皮下注射尼古丁溶液),每组5只,孕鼠生产后分别收集出生后0 d(postnatal day 0,P0;P14、P25含义依此类推)、P14、P25新生小鼠,根据母代分组分为子代对照组及子代PNE组,并记录P0、P25子代小鼠体质量。采用显微CT(micro-CT)扫描分析、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检测对子代小鼠牙槽骨和下颌切牙进行硬组织相关参数分析。提取P25子代小鼠下颌骨组织及第3代牙上皮干细胞(dental epithelial stem cell,DESC)中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向及釉向分化相关基因、增殖相关标志物和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釉原蛋白(amelogenin,Amelx)、甲基转移酶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istone H3 trimethylated at lysine 27,H3K27me3)阳性染色分布及水平。使用细胞增殖(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对外源性添加不同浓度(0.01、0.1、1 mmol/L)尼古丁以及Ezh2抑制剂GSK126的DESC进行细胞活力检测。结果PNE组孕鼠较对照组更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P0时子代PNE组小鼠体质量[(0.99±0.02)g]显著低于子代对照组[(1.20±0.04)g](P<0.001);P25时,子代PNE组小鼠体质量[(9.65±1.32)g]显著低于子代对照组[(15.26±1.70)g](P<0.001),死产率[(46.40±9.30)%]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01)。P14和P25时,子代PNE组小鼠下颌切牙釉质矿化沉积点与第一磨牙近中面的距离数值[分别为(-1 349±45)、(-506±380)μm]均较子代对照组[分别为(-1 192±147)、(504±198)μm]显著减小(P<0.05,P<0.001),提示矿化沉积点延迟。子代PNE组小鼠切牙釉柱及釉柱间质较对照组排列松散无序,显微硬度[(245.7±18.4)MPa]较子代对照组[(371.9±28.7)MPa]显著降低(P<0.001)。HE染色显示子代PNE组小鼠前成釉细胞(pre-ameloblast,Pre-Am)区域排列较对照组紊乱,矿化沉积点推迟,暂时性扩增细胞(transit-amplifying cell,TA)及Pre-Am区域延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子代PNE组小鼠唇侧颈环(labial cervical loop,LaCL)整体Pcna表达较子代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H3K27me3较对照组显著富集(P<0.01),对应区域可见Ezh2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成釉细胞胞质中Amelx阳性信号减弱。体外实验添加1 mmol/L 尼古丁能显著上调子代PNE组DESC的Pcna基因表达水平(P<0.01),同时显著下调DESC标志物B淋巴瘤Mo-MLV插入蛋白1、富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和成釉细胞向分化的相关基因Amelx等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P<0.05,P<0.01)。此外,与0 h时相比,干预24 h后1 mmol/L尼古丁可显著增强DESC的增殖活性(P<0.001),添加10 μmol/L Ezh2抑制剂GSK126可挽救1 mmol/L尼古丁对DESC带来的增殖促进作用。结论孕期尼古丁暴露可能导致釉向谱系定向分化过程延迟,致子代小鼠DESC增殖及分化异常,并且影响H3K27me3表观遗传修饰水平,造成子代牙釉质发育障碍,提示孕期尼古丁暴露是牙发育的危险环境因素。

  • 标签: 尼古丁 牙釉质 表观遗传学 牙上皮干细胞 牙釉质发育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显微CT测量182颗恒牙邻面牙釉质厚度,以期为正畸临床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集筛选182颗离体恒牙[来源于正畸减数和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提供者均为北京市居民,汉族,年龄(39.5±10.6)岁,90%的牙齿来源于50岁以下的患者],并根据牙位进行分类,用流体树脂于牙齿近远中邻面接触区做标记后进行小动物计算机体层显像扫描,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各牙位牙齿近中和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面距离、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牙冠近远中向宽度。结果邻面牙釉质厚度从前牙区[(0.63±0.16) mm]到磨牙区[(1.46±0.25)mm]逐渐增厚。上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31.60 mm,下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29.68 mm。前牙区邻面接触区垂直向位置靠近牙冠切1/3,磨牙区邻面接触区更接近牙冠中1/3。近中和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与牙冠近远中向宽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本组离体牙结果显示,切牙区近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较小,磨牙区较大;临床应在前牙区靠近切端、在后牙区靠近龈方进行邻面去釉。

  • 标签: 牙釉质 牙列,恒 显微CT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正畸力值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用50 g、150 g力值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加力7 d后分离培养PDLSCs,检测其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信号通路。结果相比对照组,加力7 d后,50 g力值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150 g力值组移动距离大于50 g力值组。分离培养不同组PDLSCs,50 g力值组PDLSCs骨和脂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150 g力值组PDLSCs骨分化能力小于对照组,而成脂分化能力大于对照组。机制研究显示50 g力值组PDLSCs的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150 g力值组PDLSCs的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不同正畸力值对PDLSCs作用不同,50 g力值促进PDLSCs骨和脂分化,而150 g力值抑制其骨分化。

  • 标签: 正畸力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鼠细胞模型实验,检测木瓜酶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向分化的促进功能。方法采用P3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将木瓜酶溶解于完全培养基内,按照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浓度配置含木瓜酶的完全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0、7、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管分化相关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经14 d培养,添加木瓜酶的细胞VEGF、CD31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木瓜酶浓度达到50 μg/ml时VEGF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3.28倍,CD31表达水平随着木瓜酶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达到空白对照组的3.66倍。结论适宜浓度的木瓜酶能够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分化及增殖,表明木瓜酶对血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木瓜酶 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 简介:摘要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活动障碍,并伴有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化。软骨细胞退变是OA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小鼠软骨(ATDC5)细胞具有软骨细胞的表型且易增殖,因此该细胞系广泛用于OA的研究。近期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正在成为基因调控的新参与者,lncRNA可以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影响软骨细胞外基质(EMC)分泌,参与软骨炎症反应,在软骨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阐明lncRNA调控ATDC5细胞炎症损伤作一综述,以深度剖析lncRNA与OA中软骨细胞退变的作用关系。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软骨细胞 骨性关节炎
  • 作者: 易小松 李雨舟 莫思怡 谢秋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401120)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筛选能成功诱导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HDPC)向成牙本质细胞细胞分化的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有效浓度,探讨体内诱导HDPC进行牙本质再生的ATP适宜浓度。方法用0(对照组)、10、400、600、800 μmol/L ATP处理HDPC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HDPC增殖以及牙本质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用茜素红染色评估诱导21 d后矿化结节情况(各组样本量均为5),并溶解矿化结节后定量分析各组溶液吸光度值(A值)。筛选既能有效诱导HDPC牙本质向分化,又能降低ATP对HDPC增殖抑制作用的浓度作为ATP的适宜浓度,并选用此浓度进行动物体内实验。HDPC经此浓度ATP预处理7 d后接种于明胶海绵上,并置入6~7 mm长、管径1.0~2.5 mm的人牙根管片段内(ATP处理组,样本量为8);非ATP处理组的明胶海绵接种未经ATP预处理的HDPC(样本量为8),空白对照组的明胶海绵未接种细胞(样本量为2)。各组根管片段移植于免疫缺陷鼠(9只)背部双侧皮下,3个月后取材进行HE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培养5 d时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增加(P<0.05),而600和80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减小(P<0.05),且800 μmol/L ATP组HDPC增殖显著小于600 μmol/L ATP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600和800 μmol/L ATP组DMP1、DSP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DMP1、DSP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上调(P>0.05)。诱导21 d后600和800 μmol/L ATP组均可见明显的矿化结节,其他组均未见矿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0、10、400、600、800 μmol/L ATP组A值分别为1.05±0.15、1.11±0.23、1.15±0.17、3.65±0.30、3.40±0.43,600与800 μmol/L ATP组A值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且600与800 μmol/L AT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600 μmol/L ATP可诱导HDPC在根管牙段内分化形成牙本质样结构。结论600 μmol/L为ATP诱导HDPC牙本质向分化的适宜浓度,该浓度ATP可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诱导HDPC形成牙本质样结构。

  • 标签: 腺苷三磷酸 牙髓 细胞分化 成牙本质向分化
  • 简介:摘要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是临床难题,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为其带来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学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是一种容易取材、来源广泛、增殖率高的多能干细胞。BMSCs可被多种方法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达到修复骨缺损的目的。目前常见的诱导BMSCs骨分化的方法包括活性因子、激素、生物材料、中药、物理刺激以及非编码RNA等。BMSCs的骨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以维持平衡的骨代谢水平,主要有BMPs/Smad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开发和研究不同的可诱导BMSCs骨分化的活性因子和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信号通路,可揭示具体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靶向治疗药物。但BMSCs的定向骨诱导分化、信号通路相互交错干扰、临床转化及个体化应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胚层发育不良A1(ectodysplasin-A1,EDA1)蛋白对类釉上皮细胞(ameloblast-like epithelial cell,LS8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野生型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1-W(野生组)、综合征型突变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1-H252L(突变组)及空载体质粒pCR3-Flag(对照组)转染LS8细胞,培养0、24、48、72、96 h时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A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上述实验重复3次。结果培养72 h,与对照组(0.105±0.032)相比,野生组细胞增殖活性(0.201±0.009)显著增加(P<0.05);培养96 h,与对照组(0.168±0.054)及突变组(0.194±0.059)相比,野生组细胞增殖活性(0.386±0.066)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突变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65.4%±2.1%)及突变组(66.6%±3.1%)相比,野生组G0/G1期细胞分布比例(51.2%±1.1%)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23.1%±2.0%)及突变型组(21.9%±1.8%)相比,野生型组S期细胞分布比例(37.3%±2.4%)显著升高(P<0.01);突变组细胞周期细胞分布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EDA1基因可促进LS8细胞增殖,并促进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综合征型突变EDA1基因(EDA1-H252L)使EDA1蛋白促进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的功能丧失。

  • 标签: 外胚叶发育不全蛋白质类 成釉质细胞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先天缺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6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骨样分化及钙化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ASMC,分别给予IL-6、IL-6+可溶性IL-6受体(sIL-6R)、IL-6+sIL-6R+可溶性gp130(sgp130)刺激,设空白对照。茜素红及Von Kossa染色检测钙化水平,免疫印迹检测钙化相关分子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膜型IL-6R(mIL-6R)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IL-6+sIL-6R组钙化染色较其他组增多,IL-6+sIL-6R+sgp130组较IL-6组及空白组增多。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干预12 h,TNAP蛋白表达量:空白组(0.44±0.08)、IL-6组(0.52±0.14)、IL-6+sIL-6R组(0.84±0.16)、IL-6+sIL-6R+sgp130组(0.55±0.10),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96,P<0.001);干预72 h,OPN蛋白的表达量:空白组(0.61±0.84)、IL-6组(0.95±0.16)、IL-6+sIL-6R组(1.65±0.24)、IL-6+sIL-6R+sgp130组(0.99±0.10),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7.72,P<0.001)。干预12 h,BMP-2蛋白的表达量:空白组((0.77±0.05)、IL-6组(1.69±0.16)、IL-6+sIL-6R组(2.81±0.26)、IL-6+sIL-6R+sgp130组(0.57±0.12),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9.09,P<0.001);干预72 h,Runx2蛋白的表达量:空白组(0.57±0.03)、IL-6组(0.92±0.10)、IL-6+sIL-6R组(1.31±0.13)、IL-6+sIL-6R+sgp130组(0.66±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141.27,P<0.001)。IL-6+sIL-6R组中TNAP、OPN、BMP-2、Runx2的表达均高于其他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UASMC少量表达mIL-6R。结论IL-6可能主要通过sIL-6R介导的反式信号通路诱导HUASMC骨样分化和钙化。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平滑肌细胞 钙化 受体,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D大鼠牙釉质发育期摄入阿莫西林对牙釉质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新生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大鼠在出生后第3~17天内分别给予蒸馏水、50 mg·kg⁻¹·d⁻¹(50 mg组)和 100 mg·kg⁻¹·d⁻¹(100 mg组)阿莫西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肝肾组织结构、下颌第一磨牙及切牙釉质表面情况,X射线能谱仪分析牙釉质表面的Ca/P变化,扫描电镜观察1%磷酸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形貌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下颌切牙成釉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肝肾组织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各组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均未见明显的釉面白斑;50和100 mg组所有大鼠上下颌切牙唇面切1/3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垩色改变。X射线能谱仪分析显示,在下颌第一磨牙1/3区及下颌切牙切1/3区,50和100 mg组的Ca/P(第一磨牙1/3区分别为1.51±0.03和1.52±0.02,下颌切牙切1/3区分别为1.46±0.01和1.43±0.01)均较对照组(第一磨牙1/3区为1.67±0.41,下颌切牙切1/3区为1.73±0.07)显著降低(P<0.05);在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切牙的颈1/3区,50和100 mg组的Ca/P(第一磨牙颈1/3区分别为1.59±0.05和1.57±0.04,切牙颈1/3区分别为1.47±0.01和1.51±0.03)与对照组(第一磨牙颈1/3区为1.56±0.04,切牙颈1/3区为1.52±0.0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50和100 mg组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切牙酸蚀处理后釉柱大小不一,排列紊乱,釉柱间隙均较对照组增大,部分区域甚至出现较大的凹坑。HE染色结果显示,50和100 mg组大鼠切牙成熟期成釉细胞细胞间隙较对照组增宽。结论SD大鼠牙釉质发育期摄入阿莫西林可能影响其牙釉质矿化。

  • 标签: 阿莫西林 大鼠,Sprague-Dawley 牙釉质发育不全 磨牙 切牙 釉质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