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自主神经系统 衰弱 心率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6,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5-2020.5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利用康复护理的模式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环境干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FMA、MoC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丰富环境治疗干预措施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FMA、MoCA、MBI的评分,对患者的恢复、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行运用。

  • 标签: 丰富环境 脑卒中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1)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BI评分各项评分较护理前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针灸护理干预后,肚脐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40例。之后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设为对照组(20例),另一组患者采取针灸护理干预并设为观察组(20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护理工作时,采用针灸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针灸护理干预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功能 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探究亚低温康复护理流程的干预效果,观察对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就诊的112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各项改善指标。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aPTT、PT、Fbg、D-D为(32.31±2.67)、(19.05±2.08)、(2.19±0.36)、(359.16±10.95)。对照组为(25.12±2.85)、(12.51±1.92)、(2.98±0.13)、(398.52±10.7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52(92.85%),对照组为39(69.64%),差异P<0.05。结论:通过亚低温康复护理流程,可以让患者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 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估和康复指导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估的方法和康复指导策略。通过对术后患者神经系统评估和康复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指导策略,包括神经功能评估工具的选择、康复锻炼的设计和实施、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面。这些指导策略能够有效帮助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估,康复指导,康复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对重型脑室出血者行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对照分析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A组(超早期)、B组(急性期)、和C组(亚急性期)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B2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C组,A、B2组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而死亡率低于C组.结论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在24h内行脑室微创血肿清除并脑脊液置换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手术时机 微创手术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初至2018年1月底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功能康复优良率74%,观察组康复优良率高达96%。观察组功能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发挥患者潜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对指导临床救治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TB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普适性、评估量表的特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国内外TB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现有TB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预后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药物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SSS评分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治疗组的SSS评分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联合药物治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脑合并脑出血的患者157例,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别统计对两组护理前后NHISS、BI及QO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性护理后NHISS评分的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BI及QO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经比较发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 80 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选取法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 40 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结果:护理 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组间 数据差异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对中风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照组对中风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对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效果、SF-36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阶段式康复护理下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转、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因此阶段式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护理中适合进行大范围推广。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讨论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100例的脑梗死患者,均来自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到我院就医并接受脑梗死的患者。对100例患者进行了均数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提供不同医学护理服务模式对神经功能影响。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加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护理方法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显佳,P

  • 标签: 神经功能影响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PDCA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方法:本次选取了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从中抽取了78例,按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与一般组,每组各39例,其中一般组患者采取一般管理,试验组患者采取PDCA管理,之后对两组管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组间管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管理前,两组无太大差别,管理后,试验组明显低于一般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明显少于一般组,组间生活质量对比,试验组明显优于一般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DCA管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PDCA管理 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