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前下牙折治疗中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7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上前下牙折患者60例,经不同方案研究分组,设2组,各为30例。采用传统方式治疗参照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试验组。比较参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牙体牙髓正畸 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上前下牙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前下牙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修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 常规修复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上前下牙折,以此评价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前下牙折患者(n=60,时间2016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牙周修复断端的方式、牙体牙髓正畸牵引修复的方式。对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3.33%)比对照组(66.67%)明显更高,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采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上前下牙折,可以获得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牙体牙髓 正畸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上前下牙折患者在牙齿修复过程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 104例上前下牙折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4-2020/4,分为使用基础修复的对照组( n=52)和引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观察组( n=52),评价疗效。结果: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治疗率比使用基础修复的对照组高( P< 0.05);治疗后的观察组出现牙周炎、牙龈炎、牙髓充血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 P< 0.05)。结论:对上前下牙折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能够获得满意疗效,患者牙齿修复后的并发症概率低,牙齿康复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牙髓 牙体 正畸联合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上前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上前下牙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5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进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26例)进行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对两种修复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牙体牙髓 正畸修复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上前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上前下牙折 80例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指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满意度观察组分别为 97.50%、 95.00%,均较对照组更高( P<0.05)。( 2)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较对照组更高( P<0.05),其咀嚼效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早( P<0.05)。( 3)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 15.00%、 2.50%,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P<0.05)。结论: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可提高上前下牙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有效改善其咀嚼效率,更快恢复咀嚼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口腔科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口腔修复 牙体牙髓 正畸治疗
  • 作者: 王宏艳 李杨 刘颖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1-06
  • 出处:《健康养生》2019年13期
  • 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上前冠根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20例上前冠根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体牙髓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 恒上前牙冠根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7年 6月 -202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200例上前阻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加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上前阻生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更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口腔正畸 上前牙阻生 外科导萌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前阻生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结束的上前阻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采用外科导萌法治疗的病例50例,以正畸治疗手段为主的病例5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为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对照组为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

  • 标签: 上前牙阻生 口腔正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人前牙区种植体支抗与头帽J钩在压低上前过程中对上前位置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oi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在线数据库,收集比较种植体支抗与J钩作用于上颌前牙的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经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系统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研究文献,1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组与J钩组都能很好的压低前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U1-PP距离、Overbite值、Overjet值均减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增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成人患者应用种植体与J钩压低前牙都能得到良好的压低效果,施加等力后种植体的压低量比J钩多,两者对前牙都会产生唇倾的效果。

  • 标签: 种植体 J钩 深覆 压低
  • 简介:摘要: 目的: 活髓切断术对年轻前牙创伤 冠折 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 目的: 选择在 2019 年 1 月到 2019 年 8 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48 例 , 共 56 颗 , 因为创伤而造成的年轻前牙患者的患者 。 在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是活髓切断术,并且分析总结活髓切断术在对 冠折 前牙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效果 。 结果: 通过数据采集和整理后,发现该 56 颗年轻前牙创伤冠 折牙 通过活髓切断术进行治疗之后,有 47 颗牙成功治疗,而 9 颗牙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 83.93%

  • 标签: 临床治疗 冠折 活髓切断术 学龄前儿童 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帐篷螺丝技术在单颗上前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前单牙缺失拟行分阶段水平骨增量的患者30例。将纳入的30例患者进行编号,随机抽取15例为实验组,其余1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帐篷螺丝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骨增量治疗,在骨增量后6个月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植入4~ 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戴牙12个月后随访,采集种植修复过程中的锥形束CT(CBCT)数据以及永久修复12个月后复查的口内数码照片。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种植体存留率、牙槽骨水平向宽度、红色美学评分(PES)等计量资料来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30例患者随访率100%,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留存率100%。实验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PES为(10.8 ± 1.1),高于对照组PES为(9.2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98,P= 0.013)。实验组植骨术后6个月水平向骨宽度为(7.58 ± 0.27)mm,对照组植骨术后6个月水平向骨宽度为(6.70 ± 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53,P<0.001)。实验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水平向骨宽度(7.15 ± 0.44)mm,修复完成后12个月水平向骨宽度(6.24 ± 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49,P<0.001)。结论帐篷螺丝技术在单颗上前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增量过程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PES。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 标签: 单牙种植 帐篷螺丝技术 水平向骨增量 上前牙 红色美学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正畸支抗内收上前使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对 30例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患者使用了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植入四周,进行内矫治,对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进行观察,对患者接受 X线测量头颅侧位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 全部 30例患者共植入了 60颗螺钉种植体,有 4颗在 5个月内有松动取出。其余的在拔牙间隙关闭前没有松动,种植成功率是 93.3%。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是 7.2个月。拔牙间隙关闭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上下唇内收 3.76mm和 4.12mm。微螺钉种植体的成功率比较高,治疗的时候开业提升支抗效果,治疗前后效果明显。 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可以作为正畸支抗,内收上前,提升磨牙支抗效果。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双颌前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上前阻生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64例上前阻生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期间,常规组患者行外科导萌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有效率、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上前阻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既能恢复其咀嚼功能,又可以提升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持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上前牙阻生 临床疗效 满意度 咀嚼功能 外科导萌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前区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为临床美学区种植的种植时机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前区牙列缺损、需行单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38.0±13.3)岁,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制作临时修复体,软组织塑形3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随访6个月。将病例按不同的种植时机和术式分为3组:即刻种植不翻瓣组(26例)、即刻种植翻瓣组(30例)和早期种植组(33例,拔牙4~8周后早期种植)。比较3组患者种植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患者于种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种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唇侧骨板厚度,并计算唇侧骨板吸收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唇侧骨板吸收率;利用GuideMia、PlastyCAD、Geomagic工程学软件对3组患者术后即刻唇侧骨体积增量(术后即刻-术前)、术后6个月剩余骨体积(术后6个月-术前)及骨体积吸收率进行三维量化分析。于种植术后9、15个月评估3组患者粉色和白色美学指数;术后6个月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永久修复后6个月调查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即刻种植不翻瓣组种植手术时间最短,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6.5(33.3,38.5) min,术后9个月粉色美学指数[8.5(8.0,9.0)分]及患者满意度[8.0(7.3,8.8)分]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早期种植组唇侧骨板厚度[3.09(3.00,3.25) mm]显著大于即刻种植不翻瓣组和即刻种植翻瓣组[分别为1.90(1.72,2.33)和2.39(2.05,3.06) mm](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不翻瓣组唇侧骨板吸收量[0.61(0.35,0.98) mm]显著小于即刻种植翻瓣组[1.13(0.97,1.53) mm]和早期种植组[1.23(1.07,1.37) mm](P<0.05)。即刻种植不翻瓣组术后6个月剩余骨体积[38.7(31.2,54.6) mm3]显著小于早期种植组[109.1(85.6,263.1) mm3](P<0.05),与即刻种植翻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能缩短治疗时间,较好恢复前牙美学效果,患者更青睐,即刻翻瓣手术并不能显著增加术后唇侧骨量,即刻种植不翻瓣手术术后骨吸收较少;4~8周早期种植能更好地维持种植体唇侧三维骨量,3组患者短期内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牙种植 美学,牙科 疗效比较研究 即刻种植 早期种植
  • 简介:摘要多颗上前连续缺失的种植单冠修复的美学风险较高。临床采用牙支持式种植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同时采用引导软硬组织再生技术并结合临时修复体即刻修复患者上前,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效果稳定。在严格按照诊疗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辅助技术,能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例美学修复病例使用数字化美学设计指导美学蜡型制作,通过美学蜡型与研究模型的数据拟合,设计牙体预备导板并进行三维打印,配合显微牙体预备等技术进行上前微创修复,术后及术后1年效果良好,改善了患者的前牙美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单颗上前唇侧骨壁局限性骨缺损位点与唇侧骨壁完整位点的即刻种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至12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就诊、拟行单颗上前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存在唇侧骨壁冠方缺损且缺损不超过唇侧骨壁高度1/2(即从牙槽骨顶到种植体根尖对应的唇侧骨壁长度的1/2)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进行翻瓣即刻种植;以唇侧骨壁完整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评价两组唇侧骨壁高度和厚度变化量,种植体植入12个月后评价种植体存留率、术后并发症以及粉白美学指数。使用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同组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和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单颗上前即刻种植患者38例,年龄(39.2±5.8)岁(19~45岁),植入38枚种植体;试验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7.6±5.3)岁;对照组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40.8±6.7)岁。种植体植入后12个月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7%(37/38),对照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8/19,试验组为19/19。仅1枚对照组种植体脱落,其余种植体均无并发症。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患者唇侧骨壁术后6个月内均发生吸收,骨壁厚度和高度均显著减小(P<0.05),试验组唇侧骨壁冠方、中部和根尖的厚度分别减小(1.32±0.74)、(0.53±0.89)和(0.36±0.70) mm,高度减小(0.24±0.15) mm;对照组唇侧骨壁冠方、中部和根尖的厚度分别减小(1.24±0.57)、(0.83±0.46)和(0.38±0.72) mm,高度减小(0.25±0.23)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永久修复时,两组均有良好的粉色美学指数评分[试验组(10.92±1.13)分、对照组(10.92±1.26)分]和白色美学指数评分[试验组(7.61±0.78)分,对照组(7.40±0.71)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唇侧骨壁缺损不超过唇侧骨壁高度1/2的位点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与唇侧骨壁完整位点即刻种植相似的短期效果。

  • 标签: 牙种植 牙槽骨质丢失 美学,牙科 前瞻性研究 即刻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层皮质骨片夹层植骨技术对恢复美学区三维骨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并使用双层皮质骨片夹层植骨技术完成上前区三维骨重建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8±13.4)岁(20~54岁)。将取自患者下颌外斜线的自体骨块片切成2块皮质骨片,分别固定于唇、腭侧恢复缺损骨壁,两骨片间充填自体碎骨,整个植骨区域覆盖异体胶原骨或骨粉和胶原膜。测量骨增量前骨缺损大小及骨增量后的重建尺寸,种植体植入时植骨区域的体积变化,统计骨块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35个位点),随访(7.1±1.9)年。自体骨的成活率100%(24/24),种植体存留率100%(35/35)。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增量分别为(6.47±2.46)和(5.01±1.12) mm,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其中1例在随访9年时发生植体周黏膜炎,其余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稳定。共12牙位修复后5年后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1.5 mm。结论应用双层皮质骨片夹层植骨技术重建三维骨缺损安全有效,联合使用异体骨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可进一步减少骨吸收。

  • 标签: 骨移植 自体骨 骨缺损 引导性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