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张掖市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于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需要将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应用到院前急救转运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重症监护单元系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实验中,重症监护单元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比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实验组采用的重症监护单元系统的治疗方法较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 单元系统 院前急救转运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在院前急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为病人提供及时、可靠的抢救和治疗。方法问卷调查,收集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院前急救中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改进措施的实用性及效果。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心电监护在院前急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措施有效。讨论急诊科护士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规程和相关知识,在院前急救中为危重病人的病情监测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让病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院前急救 问题与对策
  • 简介:1.孤独和吸烟的危害相同拥有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过上快乐和自我实现的生活的关键,长期的孤独则会损害我们最基本的快乐。除了引起情绪上的痛苦和渴望,孤独还会导致抑郁症、自杀倾向和行为、敌意与睡眠障碍。更重要的是,孤独对我们的整体健康具有惊人的破坏效果。它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体重和胆固醇指数增加)、内分泌系统(应激激素增多)甚至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妨举例说明孤独是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的。

  • 标签: 孤独者 情绪急救 应激激素 自杀倾向 内分泌系统 心血管系统
  • 简介:摘要通过对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进行阐述,进一步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求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 标签: 药学 监护 药师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Care,PC)的定义、内容和功能,以及PC的3个发展背景下药师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简述PC的意义及重要性。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 标签: 药学监护 PC 定义 内容 药师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前指导在急危重症及意外伤害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本院的急救中心开展急救前指导后7个月与上一年同期急救医疗工作情况比较,观察急救前指导的效果.结果开展急救前指导后院前急救成功率及患方满意度提高.结论急救前指导有助于患者及家属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医患关系.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6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儿童在ICU中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提高多发伤儿童康复或好转率提供依据,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方法对收治的135例多发伤儿童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儿致伤原因、创伤轻重度、护理措施等.结果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5例多发伤儿童,在经过有效的救治与护理后,除9例患儿家长签字放弃治疗,其他全部由ICU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结论多发伤患者病情紧急、危重、复杂,早期对多发伤患者伤情的判断、后期救治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护措施,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康复率的关键.关键词多发伤;儿童;监护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7-01

  • 标签:
  • 简介:“你怎么好像很吃力的样子?”放学的时候,一个同学对我说。“我也不知道呀!书包一下就变重了,就像里面放了好多铅球。”我揉了揉被压得发疼的肩膀。“今天除了在同学的铅笔盒里放了只毛毛虫,没干别的坏事,书包怎么这么惩罚我呢?”听我这么一说,那个同学立刻紧张起来。他压低嗓音对我说:“据说最近有一种书包,叫‘监护人'书包,上面装有微型录像和录音装置,可以记录使用者的一举一动。

  • 标签: 对我说 淄博市博山区 料袋 救命恩人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会导致脓毒性休克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束化治疗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及乌司他丁方式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入住ICU天数,并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束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效果,为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外再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对个人病情的知晓情况、对治疗的依从情况、救治成功率和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定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率和依从性分别为91.7%和88.3%,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76.7%和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平均为(60.2±3.3),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平均为(48.5±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有利于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活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救护理 措施优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宫外孕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及护理的24例宫外孕并休克患者为观察组,与2011年1月~2012年6月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的24例宫外孕并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宫外孕并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接诊后可立即实施各项急救措施,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财产节省宝贵时间。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宫外孕并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规范化管理急救车内急救药品的实践总结,具体管理措施包括统一急救药品种类、数量、并进行编号、严格药品有效期标识及制定急救药品分布图、对急救药品采用封条式管理等。通过对急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可确保急救药品,提高了抢救的工作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急救车 药品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凉时,老年人常会出现腿脚抽筋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踮脚脱鞋站立(为防跌倒,可手扶桌椅或其他固定物),脚尖着地,尽量将脚后跟抬起,持续10秒钟放下,休息数秒钟接着做,如此反复进行10~15分钟,早晚各1次。若配合旋转踝关节,则效果更佳。常做踮脚运动,

  • 标签: 腿抽筋 急救法 踮脚运动 脚抽筋 老年人 固定物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则通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和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及死亡率与致残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和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8.55±8.45)、(32.60±13.3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3.15±11.15)、(40.55±14.05)min;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8.2%和49.4%,明显低于对照组18.8%和62.4%。两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院前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临床护理路径 急诊护理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公众的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能够进行自救互救。方法通过举办培训班,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用模拟人、创伤材料等辅助教学进行操作演示、训练等。结果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所有学员考核合格(一次通过者占98%,第一次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强化训练补考合格者占2%)。结论院前急救培训重要、需求量大,根据院前急救特点,将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急救技术等知识对公众进行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公众 院前 急救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我院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院前急救的各项指标。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院前急救效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出诊反应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某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市急救中心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女性护士209名,参考职业倦怠量表(MBI)设计问卷,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与Maslach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护士的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职称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被调查护士的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及去人格化得分与国外常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得到社会多方面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其缓解职业倦怠,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士 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