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干预,126例患者中治愈78例,病情得到缓解43例,未愈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并积极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栓塞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栓塞患者72例,对其进行内科治疗。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早发现早确诊,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栓塞 治疗 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6例,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并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分析得出心源性脑栓塞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疗效果。结果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后,在患者恢复期内,又对其进行运动、针刺等治疗,在56例病例当中,23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7例病患为非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6例患者为其他原因。该病临床症状有失语、颅内压增高、偏瘫、共济失调等。经过治疗后56例患者有25例患者基本康复,有11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12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有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其中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根据我院临床治疗结果分析,得出结论,采取降低颅内压、脱水等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80例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实施临床护理时注重加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并增进护患关系。

  • 标签: 脑卒中 脑栓塞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脑梗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脑卒中黄热病脑梗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均立即接受降纤、抗凝治疗,观察组接受优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改善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合并脑梗塞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脑梗塞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1病情简介患者于2010年9月5日晨6:30被人发现摔倒在卫生间,头胸部有外伤痕,呕吐1次。由120急救车送达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浅,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左侧肢体肌力II级,左侧病理征(+)。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吸氧,20%甘露醇静点,以“脑栓塞”收入保健科后给予降颅压、利尿、抗凝等支持对症治疗。入院后家属反复强调患者有外伤史,曾呕吐,未引起重视。当晚患者出现头痛、体温升高,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2010年9月6日出现高热(39.5℃),剧烈头痛,继续对症治疗。当晚病情进一步加重,家属强烈要求行头颅CT检查,21:00头颅CT检查报告“脑挫裂伤(右额叶)、蛛网膜下腔出血、腔隙性脑梗塞、右颞硬膜外血肿”,随给予止血、抗炎、降颅压等治疗。2010年9月7日8:00转入青岛市某医院。入院时查体:浅昏迷、GCS评分9分,头颅CT检查发现“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小脑幕切迹疝,”收入重症监护室。于2010年9月7日12:00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硬膜张力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颞叶4cm&#215;4cm&#215;4cm陈旧性血肿、广泛脑挫裂伤,清除血肿后见脑组织多处渗血,止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术后病人入NICU,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2010年9月8日14:30出现右侧瞳孔散大至0.5c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2mm,光反应迟钝,再次行内减压术。术中见脑组织肿胀明显、广泛蛛网膜下腔渗血,切除右侧颞极、颞中回、颞下回彻底止血后关颅。手术顺利,术后呼吸未恢复,给予呼吸机控制呼吸、促醒、脑保护剂及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持续昏迷伴高热,于2010年9月17日9:40

  • 标签: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延误治疗 脑栓塞 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呼吸机辅助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栓塞并发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2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脑栓塞并发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此次以供选择45例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均缓解并转好出院;并发症心力衰竭14例,吞咽困难11例,经过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脑栓塞伴发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为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和治疗效果,必须要使用个性化护理。

  • 标签: 脑栓塞 老年痴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强度华法林及低强度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的发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把INR控制在2.1-3之间,低强度华法林组INR控制在1.5-2之间。平均随访2.5年,观察不同组间脑栓塞年发生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栓塞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发生率标准强度组为8.0%,低强度组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以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栓塞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例急性栓塞患者33例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33例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29例占(87.8%),正常4例占(12.2%)。结论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在急性栓塞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4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患者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急性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急性肺栓带的患者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针对在我院诊治的急性栓塞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诊治过程中的护理模式。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我院老年急性栓塞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用药护理干预,也降低了以往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生活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强了自身的体质,提高了预后情况。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从不满意上升到了满意程度。结论在老年急性栓塞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老年 急性肺栓塞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急性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治疗办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与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在确诊后给予相应抗凝或是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多为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昏厥与胸痛、咯血等症状,而影像学特特点也比较多样,治疗则主要以溶栓与抗凝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在临床上因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缺乏典型性,较复杂,故必须在检查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检查来减少误诊率,一旦确诊后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以提高早期的治疗率。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临床表现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栓塞(APE)的心电图(ECG)变化,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被确诊为APE患者的ECG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30例,不完全性RBBB12例,典型的SIQⅢTⅢ型10例,VI-V3导联T波倒置21例,V1、V2导联T波倒置26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lmv者12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者6例,心房颤动3例,肺型P波9例。结论APE的ECG改变呈一过性及多变性,虽属非特异性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ECG改变,则有助于APE的诊断。

  • 标签: 肺栓塞 ECG ST段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与CT检查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证实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72例疑似急性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研究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对照组进行CT检查并诊断。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理诊断,并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做出评价,并对其诊断准确率、检查依从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36例研究对象中有3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诊断准确率达91.7%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80.6%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检查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急性栓塞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 CT 急性肺栓塞 准确率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栓塞患者20例,对比患者入院时、行溶栓治疗后及出院前心电图发生的改变。结果心电图检查发现,20例患者入院时发生TⅢ倒置及SI>0.1mV的概率较较高,与其他异常的心电图波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显示TⅢ、SI变浅,QRS波群左移,QⅢ减少或消失。出院前,心电图显示QⅢ、RⅢ减少,RⅡ增大。结论心电图是诊断急性栓塞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尽早确定诊断,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置管溶栓起效迅速、局部溶栓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济宁地区急性栓塞患者决定就医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底就诊于济宁地区12家医院并与发病后24h内到院的169例急性栓塞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结构式访谈及查阅病历,收集资料。以决定就医延迟30min为切点,分为早决定组及晚决定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中位决定就医延迟为60min。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病史、胸痛不明显、症状不典型、症状能够耐受、对该病的认识不够重视及未将症状归于急性栓塞是决定就医延迟>30min的独立预测因素。早决定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率及更短的发病至再灌注治疗延迟。结论济宁地区急性栓塞患者决定就医时间明显延迟,患者耐受情况、症状特点及认知因素影响决定就医延迟程度。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就医 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