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RP是针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心脏停止的危重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是通过胸外按压或是其他方式使患者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心脏的自主搏动。心脏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法有效的判断以及急救已成为世界性的公众问题。而尽快、尽早、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的决定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窒息性心脏(cardiac arrest, CA)后的早期是否就存在缺血性心肌挛缩。方法建立窒息及室颤诱导的大鼠CA模型,3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窒息组和室颤组。记录诱发CA过程中的心电图与血压;于CA 0 min时行血气分析检测;于CA 0、2、4、6和8 min分别测量大鼠心脏的长度和宽度;于CA 0和8 min时分别检测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窒息组诱发CA所用时间长于室颤组[(237±20 )s vs (3±1)s,P<0.05];窒息组大鼠在CA 0 min已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酸中毒,而室颤组大鼠血气检测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窒息组大鼠CA后心脏长度及宽度逐渐缩小,CA 6 min左右心肌挛缩达到极限,而室颤组大鼠心脏形态在CA后8 min内无显著变化;CA 0 min时窒息组心肌ATP含量已显著下降(P<0.05),而室颤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性CA早期即发生心肌挛缩,可能与窒息阶段ATP大量消耗有关。

  • 标签: 心脏骤停 窒息 室颤 缺血性心肌挛缩 三磷酸腺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患者抢救中“精准心肺复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前入院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后入院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ROSC(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OSC、24小时存活率、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GCS)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患者抢救中展开“精准心肺复苏模式”,能够有效提高24小时存活率,促进患者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心脏骤停 精准心肺复苏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策略和母婴预后。方法根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61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羊水栓塞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39岁,妊娠39周因胎膜早破入院;分娩过程二次胎膜自破,破膜后出现全身抽搐、意识丧失,随后出现心脏;立即进行紧急床边剖宫产和成功心肺复苏,最终母婴痊愈出院。文献检索61例羊水栓塞患者中的前驱症状包括呼吸困难27例(44.3%)、紫绀14例(21.3%)、血压降低11例(18.0%)、精神状态改变9例(14.8%)、烦躁8例(13.1%)等;临床表现循环功能障碍52例(85.2%)、呼吸功能障碍47例(77.0%)及血液功能障碍39例(63.9%)等;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8例(13.1%),预后均良好;死亡16例(26.2%),存活45例(73.8%),存活患者中仅3例(4.9%)有后遗症;35例(57.4%)有描述新生儿结局,其中24例(39.3%)健康,4例(6.6%)死亡,7例(11.5%)转入儿科结局未知。结论羊水栓塞主要表现为循环、呼吸衰竭及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识别、高质量心肺复苏和及时终止妊娠是主要救治方法。

  • 标签: 羊水栓塞 妊娠并发症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初始可除颤心脏患者血液指标,探讨心脏后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急救的 313例院外心脏患者急救情况及相关血液学指标。 结果:初始可除颤心律组的乳酸水平、免疫炎症水平、BNP水平明显的低于不可除颤组, 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初始可除颤组在缺血缺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损伤方面较初始不可除颤组轻,其较轻的内在损伤机制使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心脏骤停 初始可除颤心律 乳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完成心肺复苏后,配合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数据库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池,在其中调取时段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确认该时段内收入的 134 例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67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均成功,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实验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而实验组患者更优,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完成患者的心肺复苏后,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 标签: 心脏内科 急诊心脏骤停 针对性护理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 72例,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患者,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2月 -2018年 5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产妇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 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低,且统计学显示(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患者在就医时,通过急诊护理干预方式,可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诊 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以我院发生心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行急诊护理后,对心肺复苏产生的康复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整理心脏且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资料,以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8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40 例的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以及 40 例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比各自护理流程下的患者康复情况。 结果 本文对比的数据包括生命体征恢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这三种的对比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参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为了提高心脏且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康复速度,则可以使用急诊护理流程,因其临床效果显著,则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心搏存活者是一个具有独特和复杂治疗需求的特殊群体,但这些需求尚未得到充分解决。2020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根据相关研究进展制定了心搏存活科学声明,该声明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评估方法和可靠资源的重要性。本文对2020 AHA心搏存活科学声明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希望为国内医护人员理解和应用该科学声明提供参考与帮助。

  • 标签: 心搏骤停 存活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3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出院存活组(n=12)及死亡组(n=19),分析两组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联合治疗措施。按照CCPR时间分为≤ 60 min、>60 min两组,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出院存活率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CPC)评分。结果存活组CCPR时间显著小于死亡组(P=0.002),ECMO辅助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院内呼吸心搏(In-hospital of cardiac arrest, IHCA)患者和院外呼吸心搏(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6),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患者和无IABP治疗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于无CRRT治疗患者(P=0.032)。CCPR ≤ 60min的患者ROSC率及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CPR >60 min的患者(P <0.001,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CMO能够为CA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CA患者存活率,启动ECPR前CCPR时间不建议超过60 min。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优化急诊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心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将我院于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4月收治的 34 例心脏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将其住院编号进行排序( 1-34 ),并参照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借助优化急诊护理进行干预,将其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 94.12% ,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仅为 64.06%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就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1.76% VS 64.71%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组别间数据研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急诊科心脏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的开展可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促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护理质量综合提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科 心脏骤停 护理模式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心搏是神经外科手术的致命并发症,与围手术期病死率显著相关。冠状动脉疾病是心搏的主要原因。及时、高质量的标准化心脏复苏和后管理对改善心搏预后至关重要。报道心脏超声指导下成功复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胶质瘤切除术术中心搏1例,以期为相关疾病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搏骤停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脑损伤是心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标体温管理(TTM)可以通过降低患者脑代谢和减轻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而减少由心脏搏后综合征引起的脑损伤,被国际复苏指南推荐为心脏后的脑复苏治疗。但是,关于TTM在脑复苏中的最佳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仍存在一定争议,而用于预测患者神经功能转归的标志物也在不断地被发现和验证。本文对近年来TTM在成人心脏后脑复苏中应用的方法、范围、预测神经功能转归、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使用TTM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脏骤停 目标体温管理 脑损伤 脑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急诊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病案中抽取84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静脉溶栓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