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除氧器是核电站中一个关键的设备,承担着给水除氧的任务,其选择的除氧方式、除氧效率的高低,对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能源的消耗有很大影响。文章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分析了在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中,传统除氧方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膜除氧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其可行性进行阐述。

  • 标签: 核电厂 给水系统 膜除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38例患者的心脏彩超资料,总结其超声表现,以便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发现率。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紫绀、血样饱和度降低及休克等,辅助检查中心电图、胸片、肺CT的阳性率较低,通过心脏彩超、肺动脉造影及动脉血气分析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结论心脏彩超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肺栓塞的辅助手段,联合其他检查能尽早发现急性肺栓塞,有利于及时开展临床治疗。

  • 标签: 心脏彩超 急性肺栓塞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的病例307例,其中使用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患者(A组)137例,未使用该装置患者为对照组(B组)130例,评价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射线暴露量、导丝通过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相比,操作时间及透视时间更短(P<0.05),射线暴露剂量更低(P<0.05);组间并发症及导丝通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暴露剂量体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 冠脉造影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针对汽车发动机暖机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常见加热器及温度控制电路的原理,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快捷方便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暖机辅助装置的设计思路,可以缩短暖机时间,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标签: 暖机过程 辅助装置 节能环保
  • 简介:便秘是卧床患者最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不仅会导致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卧床患者大多排便无力,临床上解决此类问题多使用口服给药、肛塞通便药物或灌肠操作来改善排便情况。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粪便。为了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卧床患者的粪便辅助清除装置,用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卧床患者 粪便 设计 装置 应用 全身中毒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实验室辅助检查的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本地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29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组17例(A组)和支气管肺炎组1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辅助检查的差异。结果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存在心脏左向右分流缺陷,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差别(P>0.05)。体液免疫方面A组和B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4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IgA、IgM和补体C3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细胞免疫分析可见两组T细胞比值、辅助性T细胞比值、抑制性T细胞比值、NK细胞比值和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心电图异常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普通儿童患支气管肺炎时心肌损害的风险并未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支气管肺炎时体液免疫主要成分IgA、IgM和补体C3显著下降,提示患儿体液免疫低下或者受到抑制,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适当的补充免疫球蛋白可能有利于缓解病情恶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诊疗过程中应常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累及心功能。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支气管肺炎 体液免疫
  • 简介:摘要多年来,各种管线的检查井井盖安装都是市政道路施工的薄弱环节,给道路工程质量埋下了许多隐患,轻则引起道路的损坏,重则检查井盖大幅度沉陷,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行人及机动车通行带来不便。目前检查井盖存在如下通病井盖周围路面裂缝、下沉,井盖与周边路面高差大或者与纵横坡不一致。这些质量问题已成为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既影响道路寿命、性能,又不易维修,处于常修常补状态。本文主要对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提出施工辅助安装装置措施,提高了施工质量。

  • 标签: 路面检查井 井盖施工 辅助安装装置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甲强龙的价值。方法纳入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手术年龄〈16岁的患儿、英文RCT、试验组预防性应用甲强龙、对照组为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的文献。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PubMed为例,检索式:methylprednisoloneANDcardiopulmonarybypassORCPB。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5月13日。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出院时病死率,并根据甲强龙给药方式(术前静脉给药和术中膜肺给药)行分层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结果系统检索后6篇文献中的486例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甲强龙组253例,对照组233例。5篇文献描述了随机序列产生方法,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6篇文献均采用了盲法并描述了脱落或失访,5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均为不确定。2篇静脉给药的文献术后病死率为9.6%(13/135),甲强龙组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1.5%(2/67)vs8.1%(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效应模型,RR=0.22,95%CI:0.06-0.83,P=0.03)。次要结局指标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10.67,95%CI:-17.82--3.53,P=0.003)和术前静脉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0.72,95%CI:-1.33--0.12,P=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膜肺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以及甲强龙组机械通气时间和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限证据下,儿童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围术期预防性静脉使用甲强龙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术前静脉给药可以缩短CPB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甲强龙 儿童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特异度 系统评价
  • 简介:自从1982年的第一例永久人工心脏移植成功后,人工心脏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历程,尽管手术过程因其复杂性而仍然处于实验性研究阶段。最先进的人工心脏——一种被称为阿比奥科(AbioCor)的模型——已经被成功移植到多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其中一名患者借助该设备生活了17个月。

  • 标签: 人工心脏 心脏移植 实验性研究 复杂性 心脏病 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淀粉样变的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到2015年5月收治的心脏淀粉样变患者1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分析。结果所有18例患者中有10例心电图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占55.56%;8例患者显示假性梗死Q波,占44.44%。各有4例患者产生左束支传导完全性阻滞、永久性心房颤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各占22.22%。1例患者出现二度二型窦房阻滞,占5.56%。所有患者中出现左心房增大者有17例,占94.44%,出现在心内膜下心肌产生颗粒样反光增强者14例。占77.78%。所有患者均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症状。结论对于发病原因不明确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在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肢体导联低电压或假性梗死Q波者,可作为心脏淀粉样变疑似患者,需要进行病理检查。

  • 标签: 心脏淀粉样变 心脏超声 心电图
  • 简介: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000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 简介:昆虫有心脏,也有血液。昆虫的心脏比较小,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只飞蛾、蚊子的幼虫或毛虫的话,就能够看到它们背部的管状心脏。昆虫的心脏是皮肤底下通向身体顶端的一条长管,这个心脏管有许多瓣膜似的小开口,血从这些小洞流入心脏管。

  • 标签: 长管
  • 简介:在儿科门诊,常见一些父母担心而又紧张地问医生,孩子的脉搏为何会跳跳停停?是不是孩子有什么大病?应该怎么办?现针对这些问题简单介绍如下。医生听诊发现孩子心跳不规则,在两次较近距离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这就是心脏的早搏现象。

  • 标签: 心脏早搏 心搏 抗心律失常药物 过早搏动 抗心率失常药物 期前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老年人伴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8~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脏病人。将其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前进行相应的降血压、降血糖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正确。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麻醉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前应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治疗并发症,合理选择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以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 标签: 老年病人 非心脏病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淀粉样变的心脏超声特点及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及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丛中随机选择40例,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和心电图特点。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可得,40例患者均表现出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后壁出现向心性的增厚现象,而左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40例患者均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的症状;且40例患者中有38例出现左心房增大的情况,占到总例数的95%,另外有34例(85%)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还有22例(55%)患者出现中大量的心包积液。经心电图检测显示出40例患者经心电图肢体导联检测,电压均较低,肢体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为55%,假性梗死Q波的发生率为45%。结论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如果经心脏超声,现实出心室肌肥厚,而且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并伴随心内膜下心肌内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现象,而经心电图检测又表现出肢体导联的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一定要考虑到出现了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各种具体检查,例如病理活检等,早日进行确诊,一旦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肌 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