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当前进行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进行替换,在相关治疗之后,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定程度改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需要对患者采取体外循环措施,该过程对于患者心肌的保护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相关工作开展形成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管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术中血色素偏低,给予术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术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 标签: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间长,要求严格,患者要经过保温、降温、复温三个过程,所以体温的护理在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手术过程中留意手术进程,进行准确及时的体温护理结果患者保温、降温、复温顺利,未发生冻伤等不良事件,及时复温保护心脏功能结论合理的术中体温护理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行左室瓣膜置换术的170例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功能分级。结果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术后死亡率为5.29%(9/17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LVEDD、TRPG明显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NYHA III级、IV级患者明显减少,NYHA I级、II级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满意,围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左室重构、心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体外循环 左室瓣膜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对血浆IL-6、IL-8、IL-10释放及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在麻醉前、腔静脉插管时、主动脉阻断30min、主动脉开放后10min、1h、2h、4h、14h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Hct、IL-6、IL-8、IL-10。结果:PCB心瓣膜置换期间的IL-6、IL-8、IL-10变化基本一致;与麻醉前比较,主动脉阻断30min时虽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10min时显著升高(P<0.01),高峰期位于主动脉开放1-2h时,然后逐渐回降,主动脉开放24h时已接近基础值(P>0.05)。主动脉开放2h、4h时的IL-6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主动脉开放2h时的IL-6值与CPB时间相关;主动脉开放10min时的IL-10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和CPB时间相关。IL-6、IL-8、IL-10三者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后无并发症的CPB心瓣膜置换术可促发抗炎症细胞因子反应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反应;独发细胞因子反应的因素虽然较多,但其中以缺血再灌损伤为最重要的独发因素。

  • 标签: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5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患者对治疗康复的依从性。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治疗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主动学习掌握康复训练知识,从而提高自理能力,保证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髋关节置换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1月于我胸外科住院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62例,随机分对照级及观察组,在健康宣教中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在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健康宣教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我护理保健能力,避免并发症及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 标签: PDCA循环法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循环加压冷疗治疗。比较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术后平均引流量、关节肿胀程度;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引流量、关节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循环加压冷疗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确切,可减轻疼痛肿胀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环加压冷疗 全膝关节置换 应用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7年8月)35例和观察组(2017年9月~2018年3月)35例,在术后健康教育管理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结果术后2周功能锻炼依从性、正确率、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为74.8±4.2,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PDCA模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正确性,能够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改善髋关节功能,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PDCA循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中度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要为患者实行循环护理,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的现象,在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护之外,还要按照医生的嘱托给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本组患者当中,有5个患者出现了低心排出综合征,一共有16个心律失常的患者,而死亡的患者一共有两个,剩下的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结论循环护理在临床上可以很好的降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瓣膜置换之后的存活几率和时间,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因此其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是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 标签: 重症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术后 循环护理
  • 简介:摘要:沙特扎瓦尔联合循环发电厂位于波斯湾岸边,由于天然地基不良,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部分基础沉降要求不非常严格的建筑物中采用了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在处理后地基土的检测中采用了旁压试验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技术及经济效果。文章认为该方法值得在海边软土地基以及饱和粉土地质条件的电厂项目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沿海电厂 地基处理 强夯置换法 旁压试验 萨布哈
  • 简介:给出了置换因子循环矩阵A=PercircP(F_0^(k,h),F_1^(k,h),***,F_n-1^(k,h)和B=PercircP(L_0^(k,h),L_1^(k,h),***,L_n-1^(k,h)的谱范数的上界与下界,得到了矩阵A与B的Kronecker积与Hadamard积的谱范数的一些界.

  • 标签: 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谱范数 (k h)-Fibonacci数 (k h)-Lucas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价值 。 方法: 本次 60 例 研究对象均为接受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 入院日期为 2019.1-2019.8 ,利用 数字 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 其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例 数: 30 )、对照组(例 数: 30 ),观察组 患者采取 循环护理 方法 ,对照组 患者采取 常规护理 方法 , 本次护理效果观察指标为: 手术指标、死亡率 及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相比 对照组 ,临床指标 手术 结果具有优势 ( P<0.05 )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发生率低 ( P< 0.05)。 结论: 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实施 循环护理 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作为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 的理想护理措施 。

  • 标签: 循环护理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 影响价值 并发症
  • 简介:背景:膝关节置换后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泡,使疼痛加重,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严重时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目的:评价循环加压冷疗系统(Cryf/cuffSystems)与间歇高渗盐水冰敷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持续冷冻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处理;间断冰敷组关节置换后采用间断高渗盐水冰敷处理。结果与结论:持续冷冻组和间断冰敷组髌骨上极、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周径差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2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关节置换后第1,2天静止和运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间断冰敷组(P〈0.01),置换后第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置换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优于间断冰敷组(P〈0.01),置换后第1,2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持续冷冻组关节置换后3d膝关节周围皮肤平均温度高于间断冰敷组(P〈0.05)。说明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2天Cryo/cuffSyestems处理较间断高渗盐水冰敷能减轻组织肿胀、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但3d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置换后第3天间断冰敷能达到Cryf/cuffSystems同样的效果。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 冷冻疗法 冰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和羟乙基淀粉(双鹤药业)两者作为预充液维持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分为血浆预充组(A组68例),羟乙基淀粉组(B组36例)。在体外循环启动后10min及30min后分别测量A、B两组的COP值,并比较COP变化比值。结果体外循环10min后两组cop均较麻醉后有所下降,与预充液cop呈正相关,B组cop显著高于A组。结论预充液cop维持较高水平(>20mmHg)可使患者体外循环时cop可达有效水平,且羟乙基淀粉预充维持cop较血浆更有优势。

  • 标签: 胶体渗透压,体外循环,羟乙基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