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损伤后的训练方案,分析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的作用。方法:2022.11-2023.11,选择60例膝关节损伤病例,通过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康复)、观察组(30例,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持续4周。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及满意度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及满意度。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常规康复 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膝关节功能 步行功能 满意度
  • 简介:髋关节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运动的重要部位,髋关节是短跑项目中的核心,我们经常说看一个运动员是否会跑就是指他在跑的过程中髋关节技术的运用如何。良好的髋关节力量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控制髋关节肌群的伸屈力量是关键。步幅与步频是否达到有机结合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短跑项目 髋关节 青少年 力量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悬吊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悬吊训练(SET)加常规康复组(A组)(n=10)和常规康复组(B组)(n=10)。A组进行悬吊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B组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15d、术后30d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分)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天,A组HHS评分为70.00±1.85,B组HHS评分为69.10±2.33,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d,实验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8.30±2.63,对照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5.10±3.4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训练在短期内可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悬吊训练30天训练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悬吊训练 常规康复运动 Harris髋关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髋关节置换患者整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的8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核心肌群训练干预。实施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功能恢复以及患侧屈髋时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Charnley髋关节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87.58±5.21)分、(24.65±4.29)分、(91.25±6.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侧屈髋时峰力矩、总做功、平均功率值分别为(118.36±12.98)Nm、(67.56±18.59)J、(16.35±1.67)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髋关节术后患者实施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恢复躯体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 髋关节置换 整体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药外敷联合个体化训练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局部中药外敷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肢体肿胀情况、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肢体无肿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个体化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和运动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中药外敷 个体化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21.11-2022.10期间收治且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择取6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盲选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方法)和试验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指标。结果: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运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切实提高其髋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 疼痛及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各种病因导致的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常常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临席上将邡些经过正规的非手带治疗难以治愈的患者采取关节置换的手带治疗。髋关节置换就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饰取代被疾病损坏的关节.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以此解决患者的疼痛和畸形。重新恢复行走功能的一种新技带。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自我康复训练 髋关节疼痛 生活质量 患者健康 人工材料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体考生训练中,很多学校训练方法粗放,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导致高考体育生的专业考试通过率低。本文通过髋关节专项训练提高体育高考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提高体育高考生的专业通过率,同时提高体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训练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 标签: 髋关节训练 体考生 专业成绩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就诊的共66例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例)和研究组(n=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系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不同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41.94%)在术后半年内能独立行走,研究组患者中有26例(74.29%)在术后半年内能独立行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部疼痛等级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髋关节功能。

  • 标签: 系统康复训练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HARRIS评分 Barthel评分
  • 简介: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和使关节获得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效果。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性关节炎8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疾病本身情况、全身状况、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术前,术后和出院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加强双上下肢的肌力练习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扩胸运动。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或完全清醒后,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病人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肌肉收缩运动。下床站立、行走。④术后第1~7天指导帮助病人下床活动。第三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阶梯及抗阻训练,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医疗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优化路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4月-2023年10月接收94例需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实施基于优化路径基础上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VAS评分、Harris评分及M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优,P<0.05。结论: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时,优化康复训练路径的效果显著。因此,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时,加强对优化路径重视度。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优化路径 Harris评分 MB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不同运动训练方案,将其用于老年脑卒中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及肩痛的临床治疗,并观察效果。方法:病例为老年脑卒中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及肩痛,样本30例,均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让我院收治。参照组(15例)做好常规运动训练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组(15例)在常规运动训练基础上,做好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4周后疼痛NR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组的CMS量表评分 (82.61±4.45)分,同参照组的(74.89±3.28)分比较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组的ADL量表评分(85.89±3.12)分 ,同参照组的(71.55±2.33)分比较更高(p<0.05);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组的治疗4周后疼痛NRS评分(1.39±0.31)分,同参照组的(2.96±0.47)分比较更低(p<0.05)。结论:将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用于老年脑卒中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及肩痛的临床治疗,能发挥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整体疗效更佳、疼痛感更轻的优势。

  • 标签: 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 老年脑卒中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痛 肩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运动强化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分为2组各30例。研究对象均进行1毫升曲安奈德、2毫升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以及3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注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肩胸关节运动强化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情况、活动情况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肩袖损伤 肩胸关节运动 臭氧注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均采用抽签发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则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康复训练的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康复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