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目标平均动脉(MAP)进行液体复苏和循环支持,对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腹腔血流、胃肠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目标MAP低标组及高标组,所有患者均按"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2016版及2018版更新内容治疗原发病、液体复苏和对症治疗等,其中低标组维持目标MAP为65~70 mmHg(1 mmHg=0.133 kPa),高标组维持目标MAP为75~80 mmHg。分别于治疗1、3、7 d进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超声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平均流速(Vm)及阻力指数(RI);改良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动态评估胃肠功能,记录胃窦运动指数(MI)及胃排空时间(GE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记录目标MAP、升压药使用天数及液体复苏用量。结果共纳入208例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低标组109例,高标组9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确诊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低标组与高标组治疗1 d AGI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7 d时AG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d低标组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25.69%、56.88%、11.93%、5.50%,高标组分别为15.15%、54.55%、25.25%、5.05%,χ2=7.900,P=0.048;7 d低标组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44.96%、49.54%、3.67%、1.83%,高标组分别为31.31%、52.53%、11.11%、5.05%,χ2=8.178,P=0.042)。低标组治疗1、3、7 d肠系膜上动脉Vm明显高于高标组,RI明显低于高标组〔Vm(cm/s):21.72±3.02比19.50±2.83,20.42±2.62比17.02±1.99,26.52±2.70比22.47±4.03;RI:0.86±0.05比0.92±0.04,0.87±0.05比0.95±0.05,0.81±0.03比0.85±0.03,均P<0.01〕。低标组治疗3 d、7 d MI明显高于高标组,GET明显短于高标组〔MI:3.00±0.33比2.60±0.29,4.50±0.51比3.90±0.33;GET(min):86.01±19.78比100.99±25.01,71.00±16.37比84.98±20.18,均P<0.01〕。此外,低标组治疗3 d起血清TNF-α、IL-6、PCT、VEGF等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高标组〔TNF-α(ng/L):147.05±28.32比256.99±27.04,IL-6(ng/L):762.99±57.83比1 112.30±118.32,PCT(μg/L):37.00±5.58比56.00±12.36,VEGF(ng/L):123.00±19.78比167.01±21.55,均P<0.05〕。低标组MAP维持在(68.02±4.71)mmHg,高标组维持在(79.04±3.0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标组比较,低标组患者使用升压药天数明显减少(d:3.50±1.27比4.55±1.47)、复苏液体用量也明显减少(mL:1 602.29±275.49比2 000.30±27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维持较低的目标MAP(65~70 mmHg)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而言,可以改善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保护胃肠功能,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液体复苏用量。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平均动脉压 高血压 胃肠功能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后患者平均动脉(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end tidal CO2, ETCO2)的变化特点,探讨急诊ETI后监测MAP和ETCO2对早期预测严重循环崩溃(cardiovascular collapse, CVC)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顺序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急诊ETI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ETI后5、10、30、60和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根据患者急诊ETI后是否发生严重CVC分为严重CVC组和无严重CVC组。对两组MAP和ETCO2的数值进行组间相同时间点和组内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并将ETI后MAP与ETCO2的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 MAP及ETCO2对严重CVC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116例,其中75(64.7%)例患者ETI后发生严重CVC,严重CVC组中以男性和高龄患者居多。严重CVC组急诊ETI后5、10、30、60、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明显低于无严重CVC组。两组MAP和ETCO2在急诊ETI后5~30 min表现为同步下降,在ETI后30 min达最低值,其后至ETI后120 min表现为同步回升。ETI后MAP和ETCO2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rs=0.653, P<0.01)。ETI后5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6,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72 mmHg(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87.8%)。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5,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5 mmHg(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90,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67 mmHg(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7,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3 mmHg(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8.0%)。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的MAP和ETCO2中任意两个指标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TI后严重CVC患者早期即有MAP和ETCO2下降表现,但识别滞后和干预不足可能与CVC的发生发展有关。ETI后早期MAP和ETCO2对预测严重CVC均有较高效能。插管后5 min MAP≤72 mmHg、ETCO2≤35 mmHg、插管后10 min MAP≤67 mmHg及ETCO2≤33 mmHg均提示患者发生严重CVC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道管理 循环崩溃 气管插管 急诊 平均动脉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
  • 简介:摘要无名动脉迫气管综合征属于部分性血管环的一种类型,是异常的无名动脉迫气管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因气道受压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无名动脉迫气管综合征病例,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加强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无名动脉压迫气管 婴儿,新生 部分性血管环
  • 简介:摘要有创动脉监测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成人监护室中,有创血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持续性地反映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血气情况,从而反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是成人ICU常用的监测手段。本文对国内外ICU近几年有创动脉监测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包括监测部位的选择、有创动脉监测的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有创动脉监测的护理水平,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成人重症监护室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918,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χ2=5.062,P=0.025)。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压 心功能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武进区6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老年人114 2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40 388(35.4%)。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随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OR值随脉压脉压指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最低四分位比较,脉压在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52,95%CI:1.47~1.58;OR=1.89,95%CI:1.82~1.96;OR=2.15,95%CI:2.07~2.23);脉压指数与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22,95%CI:1.18~1.26;OR=1.36,95%CI:1.31~1.41;OR=1.47,95%CI:1.42~1.5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值分别为309.23和57.14,均P<0.01)。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脉压 代谢综合征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动脉力波形分析法(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对肝移植术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0例,年龄5~15个月,体重5.5~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常规组(R组)及CI目标导向管理组(CI-G组)。R组根据CVP、连续有创动脉、血气分析等监测指导术中循环管理,CI-G组术中通过桡动脉连接PRAM/Mostcar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CI为目标导向进行循环管理。记录液体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的最高值及最低值,以及再灌注5 min内各指标的最大波动值(△RHR、△RMAP、△RCVP)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开始(T0)、再灌注前5 min(T1)、新肝期30 min(T2)、新肝期3 h(T3)和术后12 h(T4)时检测血清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IL-6、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和肺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CI-G组液体入量、最高CVP、△RHR、△RMAP、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最低MAP升高,T2~T4时血清cTnI、NT-pro-BNP、IL-6、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中,以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可精准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稳定循环功能,可产生一定心肌保护效应。

  • 标签: 心排血量 监测,生理学 儿童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rteriovenous fistula blood flow, AVFB)与透析中动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家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利用动静脉内瘘行MH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测量值分为3组,不足600 ml/min为低流量组,600~1000 ml/min为中流量组,超过1 000 ml/min为高流量组。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随访20个月,观察不同组别患者透析过程中动脉监测值和内瘘失功发生情况。结果AVFB与透析中动脉及内瘘失功呈负相关。结论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对血流量的动态监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控制在600~1 000 ml/min为宜,透析过程中动脉监测值维持在-80~-120 mmHg为宜,可减少对内瘘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动脉压 血流量 内瘘功能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设备是目前世界上在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之一。它是通过弥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将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等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使其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排除体内过剩的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再重新将血液引回身体而达到代替肾脏功能的设备。由于血液透析机一般长期处于潮湿、酸碱度高的环境中,且单个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治疗机连续运行时间长,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易引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所以,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的结构及维修保养办法,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患者的安全、治疗的效果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静脉压异常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基底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涤纶垫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基底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涤纶垫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压对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开滦研究中参加2006年至2007年健康体检且后续进行了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完成2006年至2007年健康体检时间点作为随访起点,以新发糖尿病作为终点事件,2016年至2017年体检时间为末次随访时间。按脉压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Q2组、Q3组和Q4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脉压组新发糖尿病的累积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脉压对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影响。结果研究最终纳入32 917位研究对象,随访(8.17±2.99)年,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6 617例(19.31%),研究人群中Q1组7 995例[脉压<41 mmHg(1 mmHg=0.133kPa)]、Q2组8 196例(脉压41~<51 mmHg)、Q3组8 270例(脉压51~<61 mmHg)、Q4组8 456例(脉压≥61 mmHg),各组人群新发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94%、19.61%、21.07%、22.33%,发病密度分别为20.27、23.20、24.92、26.10/千人年,新发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随着脉压的升高而上升(χ2=50.3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Q3组和Q4组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3(95%CI 1.04~1.22,P<0.01)、1.14(95%CI 1.05~1.24,P<0.01)倍,脉压/平均动脉比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0.13),新发糖尿风险增加5%(HR=1.05,95%CI 1.02~1.08,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脉压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高脉压是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危重病人4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n=20)和研究组(n=20),常规组患者未采取中心静脉压监测,研究组患者采取了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临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压监测 危重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髂静脉压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May-Thurner 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人群中脉压(PP)与新发糖尿病的关联。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开滦队列研究中参与2006至2007年度健康体检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超重、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并按脉压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脉压组别糖尿病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糖尿病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不同脉压组别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及95%置信区间。结果经过平均8.45年随访,研究人群中共新发糖尿病8 922例,Q1~Q4各分位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2.12%、24.48%、27.97%、3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8.16, 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脉压Q1组相比,Q2~Q4组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为1.07(1.00~1.14)、1.13(1.05~1.21)、1.17(1.09~1.27)。动脉分数(PPf)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糖尿病事件的HR值为1.04(1.02~1.07)。此外,在超重、肥胖、正常血压、高血压未服药人群中,高脉压分组糖尿病发病风险均高于低脉压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压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正向关联,高脉压是超重/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脉压 新发糖尿病 超重肥胖人群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我国目前老年群体当中相对来说较为多发的一种病症,其后期的治疗过程当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繁琐。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进行治疗分析的过程当中尤为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患者的脉压与其心电图。本文就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关系展开详细的探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单位面积中,晶粒的尺寸与晶粒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而检测的样品中晶粒的尺寸影响并决定着金属的机械性能(包括塑性、韧性、拉伸强度等)。因此,在金相检验分析过程中,计算单位面积内晶粒的数量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晶粒度相关的基本概念并说明了晶粒度测量的几种方法,以及能力验证过程中对样品晶粒度的测定步骤和相关内容。

  • 标签: []晶粒度 晶粒度级别数 截点法 能力验证 同心等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