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年龄、移植胚胎数和移植优质胚胎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8月间行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共881个周期,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0岁组,30~35岁组和≧35岁组,统计各组中分别移植1、2、3个胚胎和移植0、1、2、3个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①﹤30岁组中,移植2、3个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1个者只有7个周期,且无多胎妊娠的发生,移植1个、2个和3个优胚有相似的妊娠率,并显著性高于移植0个优胚者。②30~35岁组中,无论是移植2个和3个胚胎还是移植1个、2个和3个优胚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显著性高于移植1个胚胎或是移植0个优胚者,同时,移植3个优胚者的多胎妊娠率明显增加。③≧35岁组中,无论移植2、3个胚胎还是移植2、3个优胚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且显著性高于移植1个胚胎或是移植1个优胚者,多胎妊娠率在移植1、2、3个胚胎者呈递增趋势,而移植3个优胚者的多胎妊娠率也高于移植0、1、2个优胚者。年龄﹤30岁的患者和30~35岁的患者分别选择单优质胚胎和2个优质胚胎移植,可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同时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植3个优质胚胎,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geneticdiagnosis,PGD)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早期形式,在胚胎期通过遗传检测技术选择正常的或没有发病风险的胚胎,避免怀上有家族遗传疾病的胎儿,减少反复流产的发生。因为PGD检测的标本在胚胎卵裂期仅为1~2个单细胞,在囊胚期为几个滋养层细胞,

  • 标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遗传检测 染色体数目 单细胞 染色体异常 胚胎期
  • 简介:为探讨重金属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将受精1h后(1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中,观察CdCl2处理对胚胎死亡、孵化及幼鱼畸形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0)染色,定性观察胚胎细胞凋亡情况;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法检测胚胎ROS水平,TBA比色法测定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DTNB比色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表明,10.0~30.0mg·L-1CdCh浓度依赖性地诱导斑马鱼胚胎死亡和幼鱼畸形,胚胎孵化率亦降低。CdCl2处理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水肿,尾部弯曲和胚胎发育阻滞。胚胎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9mg·L-1,R2=0.973,幼鱼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13.7mg·L-1,R2=0967。20.0mg·L-1CdCl2处理组ROS水平、MDA含量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P〈0.01)。20mg·L-1CdCl2处理后,胚胎头部和尾部可见大量细胞凋亡。10mg·L-1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20mg·L~CdCl2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明显降低,孵化率明显升高,ROS水平、MDA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趋于正常。以上结果说明,CdCl2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CdCl2诱导的氧化应激相关。

  • 标签: 氯化镉(CdCl2) 发育毒理学 氧化应激 斑马鱼
  • 简介: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 标签: 葛氏鲈塘鳢 胚胎发育
  • 简介:采用固定后剥离卵膜后拍照的方法,在平均水温1.61℃下系统观察了黑龙江流域江鳕(LotaIotaLinnaeus)的胚胎发育。根据发育特征,将江鳕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六个大的发育阶段。黑龙江流域江鳕受精卵为淡黄色,近似圆球形,具有微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内部紧靠卵膜分布大量的脂肪滴,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01±0.11mm,在平均水温为1.6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至破膜共历时1746h,需4106.98℃.h,进一步细分为21个发育时期。将黑龙江流域江鳕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江鳕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黑龙江流域江鳕的人工养殖和自然资源的复壮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标签: 江鳕 胚胎 黑龙江流域 发育
  • 简介:背景: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猴的嵌合体肝脏对研究干细胞体内增殖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动物模型。方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培养至6代,使细胞量大于5×108。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后在B超引导下移植到妊娠10周的胎猴肝脏中,幼猴出生后1个月和3个月,穿刺取肝脏组织活检,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带绿色荧光的人源细胞数量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均发现有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存活,并发生迁移,分布趋向于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肝脏内有表达人白蛋白的细胞存在,分布与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较为一致。提示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猴胚胎早期能够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人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猴肝中分化成具有合成白蛋白功能的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猴肝脏嵌合体 白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的价值。方法取我院早期妊娠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先用常规超声经腹探查早孕情况,再用高频超声检查。明确见胚胎组织而未见原始心管搏动的孕妇、妊娠囊>40mm而未见胚胎组织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398名孕妇,比较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情况。第二组116名孕妇,比较高频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情况。结果第一组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比较,首次检查见清晰胚胎组织而未见原始心管搏动者322例VS193例,妊娠囊>40mm而未见胚胎组织者76例VS92例。第二组高频超声与阴道超声比较,两项观察指标结果分别为102例VS106例,14例VS10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比常规超声有显著优势,比阴道超声操作方便。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妊娠囊 胚胎 胚胎停止发育
  • 简介:1鹅种蛋保存不当引起的胚胎病新鲜种蛋孵化率高,鹅种蛋保存时间越长,则孵化率越低。母鹅产下种蛋,应尽快的送到种蛋贮存室保存。一般在没有低温设备的情况下,种蛋在夏季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5d,如果天气炎热,气温在30℃以上时,尽管种蛋保存2~3d,也会使孵化率降低。在春秋季节不宜超过5~7d,即便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也不宜超过10d。

  • 标签: 种蛋保存 胚胎病 母鹅 孵化技术 种蛋孵化率 保存时间
  • 简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奶业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其中,高产良种奶牛的缺乏成为影响我国奶业发展的瓶颈。奶牛是单胎动物,自然状态下1头母牛1年1胎,且雌雄性别比各占五成,终生只能提供3~4头有效后代(母牛)。故国内现有良种奶牛种群扩繁受到很大限制,从国外大批引进良种奶牛需要大量外汇,同时受到隔离场数量不足及进口国牛源、质量的限制。因此,应用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利用产学研多方合作,建立优质奶牛高效繁殖平台,快速扩充繁殖高产奶牛群是整体提高奶牛生产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奶牛养殖业 生物工程技术 繁殖 应用 胚胎 良种奶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诊断治疗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之后进行清宫术或药物流产,对清除组织给予临床病理确诊,观察并记录两种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确诊相符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或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体内血β-HCG含量在4至23IU/L之间,平均血β-HCG含量为11.29±2.34IU/L,符合非妊娠女性体内血β-HCG含量标准范围。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正确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治疗依据,提供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下段切口 早期 胚胎着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相关护理,为医院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均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经腹腔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情况,另2例患者均继续妊娠,且有2例患者宫内妊娠至足月分娩。结论给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复合妊娠高危因素患者重点监护、保胎干预等护理,做到早期诊断、治疗,能够为宫内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重要保障,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 高危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早孕保胎孕妇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心理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IVF-ET早孕保胎孕妇的心身症状水平,并对心身症状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IVF-ET早孕保胎孕妇的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IVF-ET早孕保胎孕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胚胎移植 受精 体外 妊娠 初期 护理 妊娠 初期 心理学
  • 简介:为评价由酸雨、酸性矿山排水等环境污染导致的水体酸化及水体重金属联合作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了不同pH值(pH:3、4、5、6、7和7.8)条件下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水体及Cu2+单一存在时,酸对斑马鱼胚胎24h半数效应浓度值EC50为pH=3.65,Cu2+(pH=7.8)对斑马鱼胚胎24h—EC50为0267mg·L-1;当水体酸化及水体中的Cu2+共存时,较低的pH对Cu2+的生物毒性起协同作用,表现为随溶液pH的降低,各浓度Cu2+对斑马鱼胚胎的24h凝结率显著增高(P24h致死率=0.001),而斑马鱼胚胎96h孵化率显著降低(P96h孵化率=0.002),且不同浓度的Cu2+之间的生物毒性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24h致死率=0.0321;P96h孵化率=0.0028)。这说明酸性水体和Cu2+都显著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Cu2+在酸性水体中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显著增强。因此,在受重金属Cu2+污染的地区,如同时受到酸雨或酸性矿山排水等较低pH值和Cu2+的双重胁迫,较低浓度的Cu2+就能够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及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 标签: 水体酸化 CU2+ 斑马鱼胚胎 联合生物毒性
  • 简介:输卯管间质部妊娠的发生非常罕见,其发生率仅占异位妊娠的2.56%~4.20%。在自然妊娠中,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更为罕见。近年来,由于不孕症发病率的增加,

  • 标签: 胚胎移植术 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 简介:摘要为帮助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吸引学生对性的关注,消除学生的性神密感,《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的教学突破能很好解答学生“我从哪里来”的疑惑,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我是一颗最优秀的种子。

  • 标签: 生殖胚胎发育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突破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胎减灭术的手术配合程度。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物品准备工作;术中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都成功减掉了多余胚胎,无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阴道B超 多胎妊娠 胚胎减灭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应用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可显著减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标签: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负性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研究DNT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MR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情况。结果13例临床均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13例患者的病灶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以额顶叶最多见,9例病灶形态呈典型的三角征;9例患者肿瘤内均见到多发囊变区及等信号分隔,11例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3例有轻度强化。结论DNT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判断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标签: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