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尺骨头Wafer切除术与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26例,女19例;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右侧31例,左侧1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2例患者关节镜下行尺骨头Wafer切除(切除术组),23例患者行开放尺骨截骨短缩钢板内固定手术(截骨术组)。术前行X线检查评估尺骨正变异的高度及MRI初步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月骨和三角骨的损伤情况。术中采用腕关节镜检查关节内情况,清理增生滑膜并修复损伤的TFCC,术后所有患者腕关节内均注入富血小板血浆(PRP),定期随访并拍X线片观察尺骨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切除术组与截骨术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切除术组有20例患者获平均13.7个月随访,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0.3±6.2)分,其中优7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18/20);截骨术组有22例患者获平均14.3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有3例患者随访半年内仍有轻度疼痛;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5.1±5.9)分,其中优6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两组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正变异高度≤3 mm时,采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Wafer切除术较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腕关节 截骨术 富血小板血浆 尺骨撞击综合征 尺骨头Wafer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结合腕关节镜技术治疗特发性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结合腕关节镜探查修复术治疗2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32.5±4.9)岁(范围,18~62岁);均为单侧病变,均合并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术中先使用腕关节镜探查TFCC损伤、月骨软化及月三角韧带损伤情况,清理增生的滑膜,修复TFCC损伤,清除月骨及三角骨剥脱的软骨,而后在尺骨中下段背侧行尺骨斜行短缩截骨内固定。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尺骨变异,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关节镜探查示25例TFCC损伤者,根据Palmer’s分型,其中ⅠB型5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ⅡC型4例、ⅡD型4例。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1.9)个月(范围,12~4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0±1.9)周(范围,12~20周)。术前尺骨变异值为(3.8±1.5)mm,术后降至(-1.5±0.5)mm。术前VAS评分为(7.8±0.7)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3±1.5)分;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2.8±15.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0±11.2)分,其中优1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6%(24/25);握力由术前的(6.3±1.5)kg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2.3±1.9)kg。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0例患者出现钢板的激惹症状,拆除钢板后症状消失。结论尺骨斜形截骨短缩结合腕关节镜技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能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增强手部握力,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肯定。

  • 标签: 腕关节 关节镜检查 尺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尺骨干骺端截骨与尺骨干远端斜形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们共收治3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截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尺骨干骺端截骨)16例、B组(尺骨远端斜形截骨)16例。评价手术前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休息和负重两种状态),采用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两种截骨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A组平均(28.0±2.4)个月、B组平均(27.0±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断端愈合时间为(2.8±0.9)个月,B组(3.9±1.2)个月,A组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B两组术前评分分别为(68.3±7.1)分和(67.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90.5±6.9)分和(80.1±7.8)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均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尺骨干骺端截骨较斜型截骨骨断端愈合时间短,骨关节炎发生率低,术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尺骨撞击综合征 干骺端截骨
  • 简介:摘要尺骨冠状突对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骨折块较小且粉碎性的冠状突骨折,首先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肘关节前方经血管神经间入路安全、创伤小、显露范围广。尺骨近端都是松质骨,螺钉固定不紧容易拔脱,单纯钢丝固定去套易形成切割,常规固定方式难以有效固定。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设计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与钢丝相结合固定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笔者对收治的48例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钢丝内固定治疗,探讨该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正常的肩肘关节运动能为手发挥其功能提供有效的空间,肘关节功能的丢失会明显减少手的活动空间。冠状突是位于尺骨近端,是构成肘关节重要的骨结构组织,冠状突是肘关节前方重要的骨性阻挡,可以防止肘关节后脱位。冠状突同时是尺侧副韧带前束、外尺侧副韧带的止点,对于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是根据侧位X线片上冠状突骨折块的高度将其分为三型。一型:骨折累及冠状突尖部;二型:超过冠状头高度的50%或以下;三型:骨折超过冠状突高度的50%。O’Driscoll分型是在Regsn-Morrey分型基础上增加了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分型,同样分为三型:一型为冠状头尖部骨折,二型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三型为冠状突基底部骨折。肘关节骨折治疗的目标是尽早恢复肘关节无痛活动,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关节的力量。常用的入路包括后正中入路,kocher入路,延长的Kocher入路,kapan入路,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前侧正中神经与肱血管间隙入路等。此外肘关节镜也是治疗部分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不错的选择,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尤其是对于粉碎性的冠突骨折不适用。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仍存在争议,每个入路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和优缺点。一期重建骨性和软组织性稳定结构是早期肘关节锻炼的基础。

  • 标签: 尺骨冠状突 骨折 分型 手术入路 适应证
  • 简介:摘要尺骨冠状突为肘关节前方重要稳定结构,由冠状突尖部、高耸结节与前内侧面组成,在肘关节骨折脱位损伤中,常伴随冠状突骨折,从而引起肘关节不稳。冠状突体积小、形状特殊、周围软组织结构复杂,并在肘关节稳定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损伤形式多样化,外科治疗较为棘手。选择安全、创伤小、术野显露良好的手术入路是行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的必要条件,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伴随的损伤,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文主要阐述冠状突及肘关节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分析冠状突在肘关节中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作用以及对目前外科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尺骨 生物力学 生物假体
  • 作者: 周红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23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0年6期
  • 机构:大庆油田南区医院 163414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对应X线诊断情况,强化X线诊断小儿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思考2017.9月-2019.6期间,我院诊治的9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的X线诊断。结果:了解小儿关节具体解剖特征,通过X线诊断患儿关节,均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判断。结论:通过X线诊断小儿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被有效的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尺骨骨折 桡骨小头脱位 X线诊断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对应X线诊断情况,强化X线诊断小儿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思考2017.9月-2019.6期间,我院诊治的9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的X线诊断。结果:了解小儿关节具体解剖特征,通过X线诊断患儿关节,均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判断。结论:通过X线诊断小儿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被有效的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尺骨骨折 桡骨小头脱位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我们共收治16例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术后积极康复锻炼。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术后影像学测量参数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手术要点。结果术后14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个月。影像学结果提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且达到解剖复位。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中2例。患侧腕关节平均掌屈(69.51±1.97)°、背伸(70.26±2.71)°、旋前(76.55±3.41)°、旋后(71.35±1.54)°,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尺骨头骨折术后可行早期锻炼,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双钢板 尺骨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分型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我们共收治71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不同分型分为A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B组(合并Hauck Ⅰ型尺骨茎突骨折)和C组(合并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均未行内固定。记录各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测量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握力;采用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5.6±4.1)个月。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8,P>0.05);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患侧健侧握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三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P>0.05)。B组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9例,不愈合3例;C组尺骨茎突骨折畸形愈合11例,不愈合2例;B组和C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时,合并的尺骨茎突骨折未行固定存在较高的畸形愈合及不愈合风险;但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其不同骨折类型对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效果 尺骨茎突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尺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60 例尺骨骨折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率,并观察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高达 96.7% ,对照组仅为 73.3% ,两组对比可见差异(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7% ;对照组为 23.3% ,两组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相对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方式,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骨骨折的效果更理想,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骨折愈合率,也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尺骨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固定在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丹东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的开放性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20例,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20例尺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克氏针固定在尺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尺骨骨折 脱位 下尺桡关节 腕关节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66 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將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缩小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关键词 ]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创伤性 ; 尺骨骨折 ; 手术时间 ; 关节疼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6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 33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 wound healing time , incision length , clinical efficacy ,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ai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 healing time and incision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patients. I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 reduce incision ,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and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本院收治的 66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將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缩小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创伤性 尺骨骨折 手术时间 关节疼痛
  • 简介:摘要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骨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骨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骨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骨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骨锚钉固定法三种方法治疗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该类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循证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共收治24例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克氏针固定组(A组)8例,双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组(B组)5例,骨锚钉固定组(C组)1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介入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均优于A、B组。结论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采用骨锚钉固定优于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和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疗效比较研究 尺骨茎突 骨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 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6例成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24例接受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4.0±12.1)岁。Mayo分型:Ⅰ型7例,Ⅱ型17例。32例接受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固定(B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6.5±11.4)岁。Mayo分型:Ⅰ型15例,Ⅱ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射次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皮肤激惹率及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21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皮肤激惹分别为(79.6±22.5)min、(111.3±26.2)ml 、(7.2±2.2)次、(3.7±0.6)个月、1例,B组分别为(94.3±27.5)min、(152.0±31.4)ml 、(11.0±3.4)次、(4.7±2.2)个月、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型钢板比较,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射次数,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避免术后皮肤激惹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尺骨骨折 骨板 骨折内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在尺骨骨折患者中对其肿胀消退时间的影响和预(愈)后康复疗效。方法 在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56 例 尺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2 个组 。对照组进行 常规护理, 辩证组实施中医辩证施护。 然后分析各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前臂旋转功能、肢体疼痛、患肢消退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尺骨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能促进患者伤肢肿胀消退,还能促进功能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护 尺骨骨折 肿胀消退 预后康复
  • 简介:【 摘要】 多发性骨软骨瘤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或扁骨表面的、由软骨帽覆盖的良性肿瘤。现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 1 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引起尺骨短缩患儿围手术期的全面化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多发性骨软骨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之间收治的35位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患者进行分析【1】。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或单钢板(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固定疗法治疗35位患者,分析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经尺骨鹰嘴截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