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矫治上颌唇向错位尖牙。方法正畸开拓间隙、扩弓、减数等。结果排齐牙列,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结论对唇向错位上颌尖牙选用最佳方法进行矫治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 标签: 上颌尖牙 唇向错位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髓腔内径大小的改变对牙移动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6种不同髓腔内径的下颌第一双尖牙模型进行比较。分别是①髓腔钙化后髓腔;②髓腔大部分钙化,向内缩减0.5mm;③髓腔小部分钙化,向内缩减0.25mm;④正常牙髓腔;⑤髓腔小部分吸收,向外扩展0.25mm;⑥髓腔大部分吸收,向外扩展0.5mm。加载垂直力160N,计算牙周应力分布及牙的位移。结果在牙齿中央窝垂直加载下,从没有髓腔到髓腔逐渐增大,牙周应力分布与牙齿最大初始位移均增大。结论髓腔内径的改变对下颌第一双尖牙牙周应力分布及位移的改变有明显影响,随着髓腔内径的扩大其牙体牙周组织应力及位移均相应增大。

  • 标签: 下颌第一双尖牙 结构力学 应力分布 位移 三维有限元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