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临床矫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临床矫治体会

韩永红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内蒙古集宁012000

摘要:目的:矫治上颌唇向错位尖牙。方法:正畸开拓间隙、扩弓、减数等。结果:排齐牙列,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结论:对唇向错位上颌尖牙选用最佳方法进行矫治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上颌尖牙;唇向错位;正畸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美观。由于尖牙唇向错位的病因复杂,上颌尖牙萌出时间处在颌骨生长的青春迸发期或减速生长期,同时存在潜在牙间隙等特点,正畸医师在矫治时,应充分利用颌骨的生长潜力及正确利用潜在间隙,根据具体病因、X线分析、软组织侧貌及模型分析,进行正确的矫治设计,选择理想的方法治疗。

1.临床资料

本人从2007-2013年对42例尖牙唇向错位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0-15岁

2.矫治方法

2.1直接排齐法:对于拥挤度小于2.0mm的病历,利用高弹性镍钛弓丝,通过前、后牙唇倾排齐牙列。

2.2利用弓丝开大曲或镍钛推簧开大间隙法:对于拥挤度在Io—IIo之间,前牙较直立病历,排齐后在硬丝上利用开大曲或加镍钛推簧,开拓间隙,排齐牙列。

2.3推磨牙向后法:对于安氏II类,磨牙关系在远中尖对尖或轻度远中关系,前牙较唇倾病历,利用口外弓及推簧推磨牙向后,为尖牙创造间隙,排齐牙列

2.4扩弓法:对于上牙弓狭窄,安氏III类病历,利用上弓扩弓装置加前方牵引,为尖牙创造间隙,改善上、下颌咬合关系。

2.5拔出第一乳磨牙:替牙期,利用序列拔牙法,排齐尖牙。

2.6减数法:根据X线,软组织侧貌及模型分析,对IIo拥挤以上病例,利用减数法加强支抗排齐牙列,建立正常的尖牙及磨牙关系。

3讨论

3.1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确定

与其他错牙合类型不同,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矫治设计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拔牙与不拔牙的确定。由于上颌尖牙萌出时间处于颌骨的生长发育期、矫治设计有其特点,对于不拔牙矫治,容易考虑到排齐尖牙时应避免前牙唇倾,而采用拔牙矫治时,不应忽视软组织侧貌分析。有学者认为[1]:从恒牙早期到恒牙期,由于鼻颏位置的前移,唇的位置相对后退,另外唇的移动与切牙移动相关,当上切牙后移时上唇后移量是切牙后移量的2/3。因此,确定拔牙矫治时,必须考虑到软组织侧貌特别是上唇突度,否则会造成唇部塌陷,影响美观。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属矢状方向的错牙合及牙量骨量不调,因此对上颌骨、上前牙及上唇突度的测量,结合所需的牙弓间隙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家长要求判断拔牙与否。笔者的体会是,安氏I类的上颌尖牙唇向错位者,上述测量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牙弓间隙需要量在7—8mm以内,可采用不拔牙矫治,利用患儿的生长潜力,刺激前颌骨的发育,扩展牙弓间隙以排齐尖牙。当测量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值上限又同时存在尖牙唇向错位者,则应采用拔牙矫治法。对于边缘病历,如牙弓间隙需要量大于8mm,或某些测量值超过正常范围值上限时,要给家长及患儿选择的权利,一般来说,边缘病历尽可能采用不拔牙矫治,笔者常先试行6个月的不拔牙矫治,家长也乐于接受此治疗方案,当无明显进展,或家长感觉患儿上前牙前突明显者,再改为拔牙矫治。

对于安氏II类病历,患儿就诊时大多第二磨牙尚未萌出,可推磨牙向后,每侧可获2mm左右间隙,在计算间隙需要量时,应将此4mm计算在内。

3.2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成因及矫治方法

形成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原因主要有2大类:①前颌骨发育不全,前牙弓丢失:见于乳前牙龋坏,早失,前颌骨缺乏功能刺激而发育不全者。②后牙前移:见于乳磨牙早失,恒磨牙萌出时前移;也见于尖牙早于第二双尖牙替换的牙齿萌出异常者。有单一原因引起的,也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矫治的关键是根据病因,获得足够的间隙,排齐唇向错位的尖牙。

3.2.1拓展间隙:现已积累的证据表明[2],正畸治疗确实对颌面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引起牙槽突的改建。上颌尖牙的萌出时间为女性9.5~12岁,男性10~13岁[3],正处于颌骨生长发育迸发期或减速生长期[4],对于因乳前牙龋坏,早失引起的牙弓长度丢失的病历来说,应用固定矫正技术,刺激前颔骨、牙槽突发育,前移切牙排齐唇向错位的上颌尖牙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矫治的最佳时机。对于边缘病历,尤其是软组织侧貌尚可时,在试行不拔牙矫治中应采用扩弓法获得间隙来排齐尖牙。

对于安氏II类患儿,应首选推第一磨牙向后进行间隙拓展,可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选用口外唇弓法或II类牵引,通过滑动支架作用于上颌磨牙。当患儿同时存在前颌骨发育不全时,则应当选用上颌唇挡直接作用于磨牙颊利管,即可推磨牙向后,又可刺激前颌骨发育。

3.2.2利用潜在间隙:对牙齿的替换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存在的或潜在的间隙矫正牙列的轻度拥挤[2]。当上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萌出顺序异常并发的上颌尖牙轻度唇向错位时,不必等到第二乳磨牙替换完毕才开始矫治,而应当利用“离位余隙”来排齐唇向错位的上颌尖牙。如矫治过程中第二乳磨牙脱落或必须拔出时,必须用硬弓丝在第一磨牙颊管前弯制“Ω”曲以维持牙弓长度,防止第一磨牙前移,在矫治完成后,也需戴间隙保持器直到第二双尖牙萌出。

3.2.3减数矫治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患儿,由于拔牙矫治影响到软组织侧貌,因此必须十分慎重,只有测量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上限或牙弓间隙需要量太大时,预计排齐唇向错位的上颌尖牙出现上前牙及上唇前突者,才采用拔牙矫治。

3.2.4上颌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安氏III类伴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可打开腭中缝,唇倾上牙弓、开拓间隙、排齐牙列,纠正反牙合。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

参考文献:

[1]曾祥龙,主编,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正技术[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3~106

[2]段银钟,主编,口腔正畸生物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4:34~42

[3]林久祥,主编,现代口腔正畸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1

[4]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