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从90年前董作宾研究歌谣《看见她》和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那时候起,我们就知道民间口头作品存在许多异文。但那个时代对异文的比较和解释基本上是文本的,而并没有将其置于异文发生的具体空间来探讨。我们知道,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在一个较大范围的空间内传播的,绝不限于一地,

  • 标签: 传说 文化发展 历史情境 脉络 民间故事 《看见她》
  • 简介:博物馆教育,从教育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基于儿童的认知特性,博物馆儿童教育在实践中更能突显博物馆教育人员的教育特质和专业素养。在强调兴趣而非知识,强调探索而非接受的儿童认知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创设合理的教育情境,将直接决定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博物馆教育实践,从博物馆儿童教育之方式、成效和情境创设等问题入手,提出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教育情境,通过调动儿童参与、促进儿童与展品互动、吸引家长关注、激发儿童想象力及教育人员通盘谋划等方式,全面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品质,激发儿童在博物馆学习的兴趣,促进博物馆儿童教育之发展。

  • 标签: 博物馆 儿童教育 情境创设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