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慢性病,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脑梗塞患者20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00例,康复护理组(试验组)100例,两个月后进行护理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为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 标签: 脑梗塞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青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治疗76例非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较非青年脑梗死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通过对青年脑梗死的分析,应加强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68例脑梗塞患者,常规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检测,并以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脑梗塞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塞 糖尿病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方法对我科80例脑梗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疾病的康复知识。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塞健康教育康复指导饮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研究组总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梗塞,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脑梗塞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现在随着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的不断提高,预测大约高达20—40%,而且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护理极为密切。为了降低脑梗塞致残率和复发率,指导脑梗塞家属为病人做好出院以后的康复护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方法我们科室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协助家属拟定家庭护理指导计划,出院后采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定期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康复具体情况来调整康复护理计划,给予应需指导,邀定复诊时间等方式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患者出院后通过采取定期电话采访,给予应需指导,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对策,制定复诊时间等方式进行康复阶段评估,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78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表明,81.2%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也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对脑梗塞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对脑梗塞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护理指导是我们专科护士应该研究的课题,现将我科对脑梗塞患者78例的出院护理指导总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出院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旨在为提高脑梗塞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性临床护理后,治愈51例,好转38例,死亡3例,死亡率3.26%。3例患者均死于脑疝。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褥疮、口腔溃疡等症状出现。结论临床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采取全面的临床护理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加强住院期间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和康复训练打下了基础。通过对4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之了解了该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及促进康复的常见知识。使脑梗塞患者改变了过去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了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进行锻炼,减少了复发率和致残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住院期间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来测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组日常生活活动及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早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复杂,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在48小时内逐渐加重。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在不同时期内危险因素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急性期危险性相对较大,表现为梗塞灶继续扩大,梗塞的水肿灶继续增大,不易控制,神经功能继续丧失,程度加重,严重的时候可引起中枢性呼吸、心跳停止,所以脑梗塞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一年来,通过对我科72例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观察,为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加快病人康复的脚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共284例,脑梗塞患者共3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I)患者58例,占糖尿病患者20.4%,占脑梗塞患者17.3%。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组278例(82.7%)。对其发病年龄、肢体瘫痪、并发症、意识状态及预后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DCI组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与NDCI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的糖代谢障碍及脂代谢异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是脑梗塞发病早,病情重的机理所在。所以,对脑梗塞患者,血糖测定应为常规检查,病程中应动态观察。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脑梗塞,改善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78例,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良好21例,中残12例,重残25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机制,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孪、血栓形成,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结合病情及时处理。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