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胎妊娠B超下经阴道选择性的护理体会。方法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1例单卵双合并单妊娠患者实施选择性,介绍术前护理、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该患者成功,术后无感染及流产,足月分娩。结论发生多胎妊娠时早期选择性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单卵双胎 多胎妊娠 选择性减胎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简介:目的总结双妊娠中有产前诊断指征的病例92例,介入性产前诊断后发现双异常行的分析,进步规范术前准备与中操作,分析术后并发症,研究双产前诊断后再行的安全性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产前诊断后双异常后再行的双病例60例,同期双妊娠行产前诊断而无需行的病例32例,比较两组穿刺术后流产、早产发生率。结果组与非减组两组平均产前诊断时间为孕18~(+5)周(11~(+5)~32~(+2)周)与孕21~(+3)周(12~(+2)~29周),的平均孕周中,自然受孕组为孕20~(+3)周(13~(+2)~28周),辅助生育技术组为孕24~(+5)周(13~(+4)~35~(+6)周),术后1个月内流产率分别5.0%(3/60)与6.25%(2/32),无统计学差异;双异常行心腔内注射10%氯化钾溶液术后存活早产率是6.67%(4/60),非减组的双早产率28.1%(9/32),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次完成,成功率100%。结论双妊娠对母体与胎儿都有较高的并发症,对产前诊断后双异常胎儿行是安全的操作。二次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不增加流产的风险,同时有效降低双早产的风险。

  • 标签: 多胎妊娠 产前诊断 选择性减胎术
  • 简介:患者24岁,主因“停经39“周,心监护反应欠佳。”于2016年5月30日10:40急诊入住北京五洲妇儿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5年8月26日,预产期2016年6月1日。

  • 标签: 无心畸形 双胎妊娠 孕妇 一胎 胎心监护 妇儿医院
  • 简介:摘要例孕29周2天双妊娠(头/头位),阴道分娩剖宫产病例分析。该孕妇入院保胎失败,宫口开全,第自然分娩后第二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立即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 标签: 双胎妊娠 阴道分娩 脐带脱垂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妊娠救治中展开经阴道宫颈剖开取手术的价值。方法筛选及分析31例因宫颈妊娠、于2013年1月-2016年7月进入本二甲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的患者,均予以展开经阴道宫颈剖开取胚胎手术,并对所选病例手术情况展开追踪、统计。结果展开经阴道宫颈剖开取胚胎手术后,31例病例均已治愈,且术后4周至6周,其β-HCG指数均已处于正常范围,术后5周至7周,所选病例均已月经复潮。结论临床救治宫颈妊娠时,建议选择经阴道宫颈剖开取方案,有助于改善病情转归。

  • 标签: &beta -HCG指数 宫颈妊娠 月经复潮 经阴道宫颈剖开取胚胎 病情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65例因辅助生殖助孕技术而造成多胎妊娠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71例(27例31,6例32,38例21)采用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病人为研究组,给予手术前心理疏导、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手术后随访追踪.794例未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流产率为9.86%(7/71),对照组流产率为6.05%(48/7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3中3例流产,流产率为9.09%(3/33);38例21中4例流产,流产率为10.53%(4/38);对照组早产率为27.71%(220/794),研究组无例发生早产.[结论]多胎妊娠病人进行选择性种良好补救措施,未增加自然流产率,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双妊娠病人有效的护理与积极引导可降低早产率.

  • 标签: 多胎妊娠 B超 减胎术 护理 流产率 早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胎妊娠并发症的产时及产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多胎妊娠的产妇进行研究,在产时、产后予以护理干预,评估其对多胎妊娠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早产儿率、产后出血率、妊高征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胎妊娠时应用产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产后出血、妊高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多胎妊娠并发症 产时 产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芽抽吸实验室辅助分析的经验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中心2013年-2016年IVF助孕的31例多胎妊娠,在孕6-8周时全部采用经阴道胚胎抽吸,用PBS液漂洗或稀释抽吸物,在体式显微镜下镜检,以观察到原始胚芽心管搏动或者体节作为成功标志。结果在31个被的孕囊抽吸物中,检到3个心管搏动,27观察到体节,1例只检到多量绒毛。全部手术均次性成功,其中妊娠至12周流产。结论实验室辅助分析,能迅速、准确检出孕囊抽吸物中有无原始胚芽的标志物,为经阴道B超引导下直接抽吸胚芽提供直接依据。

  • 标签: 多胎妊娠 胚胎抽吸术 实验室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妊娠结核病的发生(1)妊娠结核病的危害;(2)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严格避孕;(3)治愈或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后,停药3个月、6个月后复查,病灶稳定后;(4)停药3个月~6个月后。方法通过参考文献总结归纳备孕如何避免妊娠结核(1)马玙,端木宏谨,朱莉贞,傅瑜,李亮,李琦,许绍发,高微微《结核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9-3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临床诊疗及其进展》(研究生专业课程讲义)2015.175-176;(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结核病防治百题问答》——结核卫士站献给患者、亲属、朋友的礼物2015版.44。结果指导育龄结核病患者,如何避免妊娠结核病的发生。结论使育龄结核病患者准确了解,如何顺利避免妊娠结核病的发生。

  • 标签: 二胎来袭 育龄结核病患者 妊娠结核 结核病患者避孕宣教 结核病患者备孕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13例接受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引产孕足月孕妇,均无阴道分娩禁忌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年龄20—42岁,孕周37—43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1例。含服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舌下含服;阴道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置于阴道后穹窿;缩宫素组予0.5%的缩宫素以每分4滴缓慢静脉滴入;观察各组对象阴道分娩情况。结果米索含服组引产成功率97.1%,高于米索阴道组(91.5%)及缩宫素组(87.3%),含服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大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含服组急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儿产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25μg舌下含服配伍椎管内麻醉及人工破膜,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给药最佳途径及最佳组合,可最大程度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足月妊娠 椎管内麻醉 人工破膜 计划分娩 宫颈Bishop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心监护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待产的1275例孕妇,临产前后开始进行电子心监护,分析电子心监护结果与实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275例孕妇中有219名孕妇的电子心监护图形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17.2%;有248名孕妇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5%;心监护图形异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84.5%,心监护图形正常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0%(P<0.05)。结论电子心监护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关系,对产妇进行电子心监护,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电子胎心监护 不良妊娠结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双妊娠产妇第2延迟分娩10d的护理。产前护理要点为基础护理。胎儿监测、抑制宫缩、预防感染、心理护理指导;产时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分娩准备及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产后护理预防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及产后健康教育。本例产妇经过围产期的精心护理,产后6d出院,未发生宫内感染。

  • 标签: 妊娠,多胎 延迟分娩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妊娠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存在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双妊娠孕妇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性产前诊断双妊娠88例,其中,羊膜腔穿刺87例,脐带血穿刺1例。实际产前诊断胎儿个数169例,检出胎儿异常19例(11.18%)。其中:(1)产前筛查DS高风险29例、ES高风险1例,DS高风险检出双DS儿2例,检出双均为45,XX,der(13;14)(q10;q10)pat。(2)胎儿超声检查异常11例,检出双69,XXX1例;18-三体4例;双46,XY,t(12;18)(q13;q21)denovo1例。(3)高龄20例,检出双DS儿2例。(4)高龄+DS高风险15例,检出双DS儿4例。(5)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6例,其中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4例,双均为血红蛋白H病1例、双均为重型β-地贫1例选择终止妊娠;双均为轻型α-地中海贫血1例。耳聋基因产前诊断2例,其中1例耳聋基因双重杂合突变,1例检出双耳聋基因异常、之胎儿结构异常两例均选择终止妊娠。(6)其他7例。术后1个月随访,流产率为0。经遗传咨询4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选择、13例选择期待疗法。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是双产前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安全、有效的手段,能有效避免缺陷儿出生,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双胎妊娠 介入性产前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葡萄恶变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葡萄病例167例,20~40岁青年女性113例,研究临床因素与葡萄恶变的相关性,并追踪随访其再妊娠情况。结果青年女性患者中,病理为完全性葡萄的恶变率18.68%,超声影像学为典型葡萄表现的恶变率为23.29%,清宫术前血HCG≥100000mIU/mL的葡萄患者恶变率为23.91%,与未合并临床因素的患者比较,葡萄恶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葡萄的病理组织学、典型性葡萄的超声表现、清宫术前血HCG≥100000mIU/mL是与青年女性葡萄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女性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预测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双妊娠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双妊娠孕妇随机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25周与35周焦虑情绪变化、孕产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35周,焦虑情绪较25周缓解,且比对照组缓解程度更明显;观察组孕产期间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双妊娠孕妇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焦虑情绪,减少孕妇孕产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双胎妊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助产头吸引助产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分娩的5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产钳助产头吸引助产,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新生儿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切口感染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两组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的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面部皮肤损伤观察组更低。结论产钳助产头吸引助产在阴道助产中均优定程度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各存在优缺点,与实施的临床医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选择助产方案时,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助产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钳头吸引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两个月之内收治的应用助产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产钳助产头吸引助产,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头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助产技术,以提高助产成功率,并且减少母婴损害几率。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抬头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钳头吸引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助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助产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阴道助产的46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钳助产25例,吸助产21例。对其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两种助产方式具体效果及母婴损伤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的母体损伤明显高于头吸引组,而头吸引助产的新生儿损伤又高于产钳助产组。结论头吸引对于基层医师特别是产钳经验不足的医师更为适用,正确操作安全性较高;产钳助产适用的范围更广,但技术掌握较困难。通过仔细检查后选择合理的助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绒毛膜性双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双绒毛膜性双妊娠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同期血糖正常的产妇共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孕周及分娩方式、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人数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性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性黄疸、低血糖、围产儿死亡、双死胎、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GFM并不会增加双绒毛膜性双妊娠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双胎妊娠 产妇 围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