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64例涉及三个或以上专科疾病的内科疑难病例的管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护士、护士长及患者家属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记录比较两组病区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护士长对病区护士综合素质的评价情况,两组护士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综合能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区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以及、护士长对病区护士综合素质的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在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接受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伤口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伤口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且伤口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3),这一结果表明多学科合作模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并降低感染风险。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在伤口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合作 伤口治疗 伤口愈合时间 伤口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2-2021.11月,1年内收治的13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66例,实施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血液肿瘤患儿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模式,并探索其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免疫接种门诊接诊的150例血液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团队、设计接种方案、培训人员和质量控制等步骤,开设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门诊,并实施接种计划。评估患儿疫苗接种实施情况,比较原发病治疗前后患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变化情况,对部分实行乙肝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和风疹联合疫苗(简称麻腮风)接种的患儿,比较其接种前和接种后6个月HBsAb和麻疹、流腮、风疹血清免疫球蛋白G抗体(IgG)水平的变化情况;监测各疫苗接种后相关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24例患儿按计划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率达82.7%;124例患儿原发病治疗前后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78/124)比13.7%(17/124), χ²= 63.489, P<0.01]。64例患儿接种了3剂乙肝疫苗,40例患儿接种了麻腮风疫苗,接种后6个月患儿HBsAb[98.4%(63/64)比6.3%(4/64),P<0.01]、麻疹IgG[82.5%(33/40)比22.5%(9/40),χ²=31.746,P<0.01]、风疹IgG[82.5%(33/40)比22.5%(9/40), χ²=28.872,P<0.01]和流腮IgG[62.5%(25/40)比25.0%(10/40), χ²=11.429,P<0.0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接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421剂次的免疫接种中,25例出现可控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发生率为5.9%。结论血液肿瘤患儿的免疫接种有重要意义。血液肿瘤患儿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模式切实可行,疫苗接种方案安全且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儿童 血液肿瘤 疫苗 接种
  • 简介:[摘 要]目的 比较多学科合作模式在压疮伤口会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压疮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3例(常规压疮处理),乙组43例(多学科合作模式会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服务满意度均优于甲组(P<0.05)。 结论 多学科合作模式在压疮伤口会诊中应用可以提升压疮愈合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压疮伤口 会诊 多学科合作模式 治疗效果 服务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在肺康复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组建肺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将推行多学科合作模式前收治的54例肺康复患者作为对照组,推行后收治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与观察多学科合作模式推行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运动功能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运行后,推行后与推行前相比,观察组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提高,两组间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的引用,对肺康复患者具有积极性作用,且能促进护患关系的维护,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 标签: 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 肺康复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诊治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用计算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和实践组,n=30。参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实践组接受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实践组护理后的首次排气、首次进食、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癌根治术 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移植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协同护理模式,明晰多学科合作协同护理模式应用的要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在我院肾移植科室69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早晚时间及护理意愿进行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患者35例、34例,分别是应用多学科合作协同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出院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量表(C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协同护理模式有显著价值,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肾移植 多学科合作协同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术后胃癌患者应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8例胃癌患者(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4例,应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功能子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结局 多学科合作模式 胃癌
  • 简介:摘要全文通过总结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的现状,探讨单病种协作模式对肿瘤综合诊疗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多学科 诊疗模式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发展,应用MDT 模式的病种从最初的肿瘤癌症,逐步拓展到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疾病中,不断探索出针对各种疾病的个性化、整体化MDT方案;在保障诊疗质量的同时也充分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务人员利用率。下面本文就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护理的定位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多学科 综合诊疗模式 护理 定位
  • 简介:摘要:儿童发育迟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问题,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儿童发育迟缓干预模式,通过将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为儿童发育迟缓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发育迟缓的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分析其在提高儿童发育迟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发育迟缓 多学科团队 护理模式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骨科患者进行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综合护理,推行骨科无疼痛病房,并复制推广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骨科就医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30例,采取多学科综合护理组15例和骨科普通护理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治疗后疼痛复发率、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NRS评分。结果:观察多学科护理组与传统手术之间的差异情况,多学科护理组临床手术治疗有效率(90%),疼痛时间较短且治疗后疼痛复发率均优于均于骨科普通护理(81%),NRS评分恢复情况多学科护理组的恢复率95%明显优于骨科普通护理82.5%,两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对比观察发现给予骨科疼痛病房构建多学科合作综合护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有效率和椎体运动恢复能力。

  • 标签: 骨科疼痛病房 多学科合作  临床应用  策略
  • 作者: 吕晶1,皮丽喆2(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1.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北院),江苏无锡 214000 2.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南院),江苏无锡 214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皮炎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的80例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会阴部皮肤的情况及皮炎愈合的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部皮肤P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能有效防止皮炎的进一步损伤,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多学科合作模式;脑卒中;相关性皮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展开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手段的观察组各6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中相关数据明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给予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不良事件的降低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多学科团队合作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应用